剛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
聯合大連新聞傳媒集團
發起的2021進博會特別節目
《世界的進博有你的脈搏》
專場直播“‘遼’望進博”
火熱開播
全國網友通過央視頻平臺
鎖定大連自貿片區
領略大連山海魅力
感受創新發展活力
大連自貿片區管委會主任劉愛民及管委會相關負責人通過直播鏡頭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頻的網絡專訪
作為東北地區海陸聯運中心和與東北亞國家經貿往來合作的重要樞紐,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肩負著東北振興、引領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歷史重任。劉愛民在直播中介紹,今年5月,國家正式同意批復大連自貿片區建設綜合保稅區,綜保區也是海關特殊監管區中的最高程度開放區域,同時綜保區的建設也拉動了大量國內國際合作,是大連自貿片區融入國內國際雙迴圈最佳節點。
黨中央國務院製定自貿區戰畧帶動了大連的發展、遼寧的振興,也帶動了東北的對外開放和合作。大連自貿片區實施放管服改革以來,營商環境持續提升。掛牌以來,新增企業數新增了4萬餘家,是原來企業數的5.2倍,其中外資企業註冊量增長2.83倍。而且企業的活躍度非常高,對整個區域產生了積極影響。
特別是在最近一項全球自貿區權威評選中,大連自貿區榮獲亞太地區最佳自由貿易區殊榮,在整個參選的70家自貿區中名列第三,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在大連自貿片區綜合服務大廳,直播畫面所到之處都是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促進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縮影。
在有著91年歷史的老國企大連冰山集團,直播中絲毫看不到衰老、衰敗的景象。在自貿試驗區,在創新的制度設計和市場環境裏,老字型大小也能煥發勃勃生機。
在直播畫面拍攝到的每個鏡頭,隨處都在展現作為東北振興的前沿和高地,大連自貿片區緊抓新一輪產業革命的風口,實現振興發展新突破。
與《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
“高度契合”
大連自貿片區
率先佈局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
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將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以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加快提升大連的示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開發區等重點開發開放平臺作用,形成“一核引領、兩翼協同、多點支撐”的高品質發展總體佈局。
《規劃》明確:支持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建設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先行示範區;積極發展氫能產業,加快制氫裝備、儲運裝備技術研發應用,加强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這與大連自貿片區所確定的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近年來,大連片區在已有港航物流、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先進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等八大產業集群基礎上,加快發展以生命健康、新能源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字型大小”,全力打造開放型產業體系。
在生命健康產業方面,片區委託國家藥監局南方所開展“生命健康產業規劃和路徑研究”課題研究,與大連醫科大學共建“細胞中試基地(幹細胞與醫藥協同創新示範中心)”,推動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細胞治療、柏格林幹細胞科研孵化平臺、萬春布林一類抗癌新藥項目等引領性項目加速落地。現時,片區及周邊已聚集相關企業300多家,形成以歐姆龍、科興疫苗為骨幹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2020年實現產值同比增長45%。
在新能源產業方面,大連片區搶抓機遇,將氫能列為新能源發展重點方向,圍繞“一港、一園、一區”發展目標,與中石化公司合作,在全國率先建成並運營兩座“五位一體”綜合加能站,打響東北氫能發展“第一槍”;首批20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上線運行,標誌遼寧城市公共交通進入“氫能時代”;航太科技集團旗下國創基金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同投資設立的國創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片區,將助力我省引領國內燃料電池及氫能產業發展;氫能產業園、碳中和示範基地,國創氫能燃料電池、林德加氫站設備、東芝燃料電池等10餘個氫能產業項目簽約落地、建成投產,集氫能源科研、孵化、製造、示範、應用、推廣為一體的產業生態體系初步形成。今年1-8月份,新能源產業產值同比增長54.6%。
為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今年8月,大連片區正式發佈實施《產業創新特區建設方案》,推出15項重磅扶持獎勵政策。其中,對生物、氫能等前沿技術實驗室建設,最高給予5000萬元獎勵;支持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投入,最高給予3000萬元獎勵;對氫能產業重點專案,最高給予1億元獎勵,全力打造新能源、生命健康產業創新高地。
下一步
大連自貿片區將按照《遼寧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部署要求,將工作舉措工程化、項目化和清單化,繼續發揮改革“試驗田”先行先試優勢,堅持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加大對孵化平臺、檢測平臺、公共實驗室等機构的扶持力度,提升科技服務水平;與科研院所、高校開展深度合作,强化前沿領域研究,吸引科技創新成果在片區中試,並實現產業化,以技術研發為突破口,以先進製造為推動力,以示範應用為先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命健康和氫能產業發展集羣,為遼寧沿海經濟帶高品質發展貢獻自貿力量。
編輯:徐琳、蘇昕
美編:秋菊
校對:張軍
責編:李元臣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