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壩鎮第一小學學生講述城口革命故事,創作泥塑再現百年經典,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精神“紅孩子”是這樣“煉”成的

重庆 78℃ 0
摘要:

廟壩鎮第一小學學生參觀當地紅色遺址。(受訪者供圖)

走進大巴山深處的城口縣廟壩鎮第一小學(以下簡稱“廟壩一小”),猶如走進立體的“紅色文化”課堂——孩子們自己當“小老師”講述發生在城口的紅色革命故事、用手工泥塑再現百年經典、積極踐行紅色文化攢存“紅色幸福幣”……“讀、學、聽、看、訪、講、演、寫、畫、塑、研、評”等黨史學習“十二載體”,讓該校黨史學習教育更立體、更生動。

“我們以‘童心向黨’為主題,以‘十二載體’培養具有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懷的‘紅孩子’,效果不錯!”廟壩一小校長戴國波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自豪地說。

學習

“一碗水蜜蜜甜,紅軍再喝喝不幹……”本周一早上,廟壩一小的紅領巾廣播站準時開播紅色故事。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孩子們開始了一天的學習。

城口是有著深厚革命傳統的老區。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紅色文化,在學習黨史經典故事的同時,學校特意新增了發生在城口的革命故事。

在學校的紅色文化長廊,既有《少年兒童學黨史》《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等經典紅色作品,也有像《血沃巴山》這樣的地方革命史教材。不少孩子利用午休時間來這裡翻閱、討論,紅色文化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浸潤著孩子們的心靈。

城口縣內有眾多革命遺址。廟壩一小老師帶孩子們參訪紅三十三軍指揮部遺址、重慶城口縣蘇維埃政權紀念公園、川陝蘇區城口紀念館等,深化孩子們對紅色文化的感受。

創作

在學校泥塑教室,有一艘長約60釐米的泥塑小船,拙樸的船身、修長的船槳,卻有著破浪前進的昂揚姿態。在船身上,鐫刻著稚嫩的四個大字:“紅船精神”。這是孩子們在泥塑課上,用當地隨處可見的黃泥精心創作的。此外,還有紅色五星、黨旗等一件件帶有童真的作品。

每週一,在國旗下,都會有一個班級以表演情景劇的管道講述紅色經典小故事,再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經典場景,展現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等傳統美德。

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系列活動中,廟壩一小利用語文課、美術課、泥塑課等,帶領孩子們用撰寫詩歌、描繪黨史經典時刻等管道,感受紅色文化。

“用孩子喜歡的管道,鼓勵他們在學習經典後自主創作,激發他們對紅色精神的共鳴。”戴國波說。

實踐

在廟壩一小,食堂開餐時採用的是“自助餐”形式。孩子們排隊自取,吃多少就盛多少,幾乎沒有浪費;洗碗時,孩子們將龍頭開得水量適中,用完就關。

“以前也給孩子們講要節約的觀念,沒想到大家能這麼自覺遵守!”在食堂工作多年的周光翠阿姨很感慨。

為讓紅色基因深植青少年心靈,廟壩一小開展“凝心聚力為黨培育更多的‘紅孩子’”主題少先隊教研活動和“紅領巾獎章”評選活動,為孩子們搭建互相學習、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們從書本走向實踐;根據日常孩子們的表現,給出色的“紅孩子”頒發“紅色幸福幣”。

平日裏,還有不少孩子主動參與看望孤寡老人、環境衛生保護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成為校外紅色文化小小文宣員和踐行者。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