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因為迪士尼樂園核酸檢測被誇得很神。
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市,上海自然有它驕傲的資本。
不過,你們現在看到的,只是一個很“表面”的上海。這座城市的複雜程度和迷惑性遠超我們想像。
大家知道,我是國內出了名的數據狂,喜歡用數據說話。今天我們就來揭開上海的底褲。
請好好看下邊這張圖片,這些冷冰冰的數位背後,隱藏著“都市真相”、“共同富裕”、“民營經濟荒漠”等諸多密碼。
一
不久前,全國工商聯發佈2020年度中國民營企業500强調研分析報告,最低的入圍門檻為營業收入235億元。
上海入圍21家,營收1.3萬億。
北京入圍22家,營收3.3萬億。
江蘇入圍92家,營收5.7萬億。
浙江入圍96家,營收6.2萬億。
廣東入圍61家,營收6.5萬億。
是不是覺得特別奇怪?
在傳統印象中,上海身處國際化的最前沿,包容性、開放性一直很强,而北京央企紮堆,一直是最講政治的都市,按理說,上海的民營經濟發展應該更激情澎湃吧?
但是不好意思,現實就是反過來的。
上海頭部民營企業相對北京來說簡直不要太弱。上海入圍企業的數量跟北京持平,營收總額卻不到北京的一半。
如果你還沒有跌穿下巴,那我們拿遍地鋼鐵廠的河北來比較。
河北重工業色彩濃厚,腰帶又纏著“環京貧困帶”,跟富裕了上百年的上海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而且2020年河北GDP為3.62萬億,比上海的3.87萬億元還要矮一頭,但是河北入圍民企的總營收卻是上海的1.6倍。
1.6倍啊!
縱觀整個榜單,上海沒有一家民營企業能够跑入中國前40名。取得最好成績的是複星集團,僅46名。
其1366億元的營收,跟河北新華聯合冶金控股集團、廣東鼎龍實業集團差不多。但是你要知道,後兩者除了本地人,在外名氣遠遠不如複星。
來看上海入圍的21家企業:
複星國際有限公司
東方希望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均和集團
上海找鋼網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永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中梁企業發展有限公司
東銘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批發業)
旭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鋼銀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批發業)
杉杉控股有限公司
中通快遞(郵政業)
圓通快遞
韻達貨運
上海均瑤集團有限公司
月星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
源山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紅星美凱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邦德物流
奧盛集團有限公司
大華集團有限公司
除了複星、紅星美凱龍以及幾家快遞公司,你還聽過這裡頭的哪家企業?
無論數量、規模還是名氣,上海民企的實力都遠遠無法匹配魔都的地位。
打個比方,如果說上海的國際地位是東京、倫敦之類的存在,那麼上海的民企還停留在泰國曼谷的水准。
這是為什麼呢?
二
我有兩個猜想。
第一,上海自19世紀開埠以來,就一直是外資進入中國的橋頭堡,有買辦經濟的傳統。
不管是GE,還是西門子,想要打開中國市場首選就是上海。財富500强企業中,有112家在上海設立了地區總部,是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機构最集中的都市。
儘管說上海只有中國船舶、中國商飛、寶武鋼鐵、中遠海運、東方航空、中國電力6家央企總部,數量跟北京的上百家沒法比。但是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都市,最强的科技中心,華潤、國家電投、中核工業等區域總部以及二三級公司紛至遝來,僅僅是上海世博片區就入駐央企及關聯企業達到150家。大家買地蓋樓,各類總部拔地而起,嫣然是一塊國資委的飛地。
外資和國資就托起了上海的發展,所以魔都對於民營經濟的依賴性不太高,扶持的動力可想而知。
2019年上海民營經濟增加值為1117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9.3%。同期長三角其他地區,浙江是65.4%,安徽為60.4%,江蘇為55.9%。由此可見一斑。
第二,北京作為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和資訊中心,對於那些需要這方面資源的民營企業極具吸引力。
像三一重工、龍湖、萬達、融創等一開始都是在其他地方起步,後來都把總部搬到北京。此外,因為中關村的基因,很多互聯網、科技公司創業初期也會選擇北京,而不是上海,典型的有京東、小米、百度、貝殼等。最後就造成了北京龍頭民企的數量比上海多得多。
以上便是上海的經濟底色。
一般來講,一個都市的民營經濟不够發達,就會少一個權力制衡的有力主體,其治理能力多半不盡如意。
這是因為,上海不管是行政管理,還是國有資本代理人,很多都是知識份子出身的科技官僚,而不是行政官僚。
裡頭還有不少海歸派,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眼光,光這一點就完全區分於普通二三線都市。所以上海的精細化管理還是相當出眾的。
當然,上海還遠不到可以沾沾自喜的地步。作為上海今生最强的對手,深圳的民營經濟可謂獨步天下。
中國前十大民營企業當中,深圳一個都市就占了4席,華為、正威、騰訊、萬科,要科技有科技,要互聯網有互聯網,要房地產有房地產,要傳統工業有傳統工業,門類相當均衡和齊全。
相比之下,上海未來的路還很長。
再不加把勁,深圳或許就要沖上來了。
三
說完上海,我們聊點更震驚的事情。
你知道全國龍頭民企最少的地方,是哪個省市區嗎?
內蒙古?新疆?
又或者是東北哪個旮旯?
不,是雲南。
在內地31個省市區中,拋開西藏、青海、海南、甘肅這幾個實在墊底的地方(GDP從1900億-9000億)不說,最弱的就是雲南了。
雲南入圍企業只有1家,營收373億,金額約是黑龍江的三分之一,在榜單中排名倒數第一。
這就很突兀了。
雲南的經濟體量其實位於中游,在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18比特,並不算特別弱,跟遼寧是差不多的,但是入圍民企的營收只有遼寧的14%。
這非常出人意料。
要知道,遼寧是最早進入計劃經濟,也是最晚退出計劃經濟的地方。作為需要振興的老工業基地,整個遼寧的經濟還處於深度調整之中,民企營收卻比雲南高出這麼多。
這是為什麼呢?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雲南是有色金屬王國,銦、錫、鍺、鉛、鋅等金屬錠產量全國第一。而且雲南還是中國煙葉生產的第一大省,礦產資源、烟草資源非常豐富。
與之相對應的,都是央企旗下子公司,省屬國企來壟斷這些資源,進而托起雲南的經濟。
比如說,中石油雲南石化有限公司、雲南中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武鋼集團昆明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建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煤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雲南滇金、雲南白藥等等。
這些國字頭企業在當地呼風喚雨,地位顯赫。
舉例來說,作為雲南省第一大都市昆明,201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004戶,占了全省的1/4。其中,中央及省屬企業的增加值占比75.8%。
75.8%是什麼概念?國字頭貢獻了三分之二的工業啊。
你想想這個比例有多誇張。
由於經濟的主力軍是中央及省屬企業,社會上的市場機會、開放程度可能就不太充足,最後就呈現出了開頭說的局面。
四
最近一年國內反壟斷,治教培,共同富裕的號角吹得非常響亮。
包括房產稅的即將落地,也是為了深化第二次分配調解貧富之間的收入。在這個歷史性行程中,浙江受到了全國性的關注。
這個省份沒有什麼資源,不產一塊油田和煤田,無法像北方鄂爾多斯那樣,躺在龐大的資源產業上過日子。
於是,浙江憑藉著自下而上的路徑模式,在全省各地催生出一個個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義烏的小商品、慈溪的小家電,鹿城的皮鞋,永康的五金,紹興的輕紡……
民營經濟遍地開花,造富了一方百姓,是國內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相對來說最為均衡的地方。
不過,咱們來看一組數據。
2016年的時候,浙江有120家民營企業入圍了全國五百强,一個省就貢獻了全國近四分之一的民企巨頭。
到了2020年,這個數據變成了96家。
也就是說,短短四年時間,浙江的500强民企就减少24家,沒了五分之一。
這說明什麼?
說明在十分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進則退啊。
不能說是浙江的企業不努力,也不能說是浙江的經濟環境不好。而是有的省份進步太神速了。
2016-2020年,江蘇的500强民企新增10家,河北新增了12家。在傳統印象中,這兩個地方民營經濟相對不是特別發達,現在都在跑步前進。
中國的區域發展就是這樣,往往以五年、十年為一個週期。幾年功夫就足以改天換地。
作為共同富裕示範區,浙江需要更加強勁的民營經濟。
加油浙江。
五
在國內做研究真是門科技活。
尤其是通過資料挖掘真相的,難度真心不小。
因為數據不會說謊,一個個冷冰冰的數據背後,其實往往綜合反映了一個都市的精細化治理能力,營商環境,應變能力等軟實力。
相關資料可能不公開,不透明,又或者是弄著弄著就沒了。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統計學會每年都會統計公佈對外貿易500强企業排名,迄今已有十幾年的歷史。結果最近發個公告,“嘿,我們不玩了”。
以後十年後三十年後再回首,2019年度的《全國進出口500强名單》就會成為歷史的絕唱。
想想也是很有意思的。
2020年開始疫情橫掃世界,弄得人馬仰翻,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然後我們就再也看不到2020年及其之後的貿易五百强數據了。
時間點如此巧合,著實是耐人尋味啊。
◎作者|黃漢城
◎來源|智穀趨勢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網絡,如有不妥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