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瘋搶米麵油,背後的玄機找到了

江苏 79℃ 0
摘要: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她,兒時聽慣了“東風吹戰鼓擂,中國人民怕過誰”的口號。這代人戰天鬥地的精氣神兒特別足,就連捷運搶座這件小事兒,都能爭得氣勢如虹。近期,國內多個都市出現搶購囤貨潮。排隊結帳的長龍中佔據大半壁江山的,就是與她同齡的中老年人。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比特女網友吐槽50後的婆婆。據說,從前年開始,她老人家就囤了2000斤大米,兩麻袋粉條麵條,還有兩大紙箱子的食用鹽。

我媽是50後。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她,兒時聽慣了“東風吹戰鼓擂,中國人民怕過誰”的口號。這代人戰天鬥地的精氣神兒特別足,就連捷運搶座這件小事兒,都能爭得氣勢如虹。

近期,國內多個都市出現搶購囤貨潮。排隊結帳的長龍中佔據大半壁江山的,就是與她同齡的中老年人。

新聞上說,北京有量販店備貨剛運到就被拿走,河南鄭州有市民囤貨從用袋裝變成用車拉,江蘇啟東有市民一次買600斤大米……

對大爺欧巴桑的囤貨能力,你們真的一無所知。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比特女網友吐槽50後的婆婆。

據說,從前年開始,她老人家就囤了2000斤大米,兩麻袋粉條麵條,還有兩大紙箱子的食用鹽。結果家裡的書櫃、衣櫃、櫥櫃,但凡有個格子的地方,都被大米牢牢佔據C比特。

▲石家莊一量販店市民在搶購(圖/網友“曉宏_微波”微博)

也不知道,老太太看沒看過電視劇《天下糧倉》。反正她生怕像劇中人一樣中了“糧倉”的空心計,先把自家變成小型糧食倉儲基地。

01

說起這波“量販店米見底,早市肉搶空”的起因,大傢伙都心知肚明。

11月1日晚,商務部印發了《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受季節影響,冬春季菜價上漲本屬正常。在各地疫情頻發的當下,官方提醒各地保供穩價也是常規動作。

檔案一共700多字,闡述細緻全面,從“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到本地菜與客菜、北菜與南菜的輪換銜接都安排了。

偏偏,人們就揪住其中一句猛解讀,這句話正是,“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况的需要”。

這就好比,當女友來了大姨媽,身邊的直男只說了“你多喝點熱水。”這句話立刻被解讀出無數訊號,包括但不限於“這是在敷衍,你不愛我了”“外面有人了”“小三究竟是哪個綠茶婊”等等。

誰能想到,一紙通知的帶貨能力,不僅秒殺李佳琦薇婭,甚至全國網紅主播捆一塊都望塵莫及。

▲江蘇啟東一大型超市裏貨架一掃而空(圖/視頻截圖)

眼看著,平時點根烟都得分三回抽的大爺,逛一回量販店拉回5袋20Kg麵粉,再這麼買下去,明明不緊缺也得生生給買緊缺了。於是乎,連國家糧儲局都站出來發話了,“全年豐收,庫存充足”。

此外,也有數家媒體下場呼籲大家別買了。

最先發聲的是《經濟日報》。在該報評論員筆下,商務部通知的本意是怕疫情散點突發讓人措手不及,過度腦補、累積焦慮是想像力太豐富。

緊接著,環球時報胡錫進也出來打圓場,說這是敏感時期輿論的“放大鏡效應”所致。他很雞賊地用上“在我看來”“我不相信”等限定詞,又把話題導向他擅長的領域。

“在我看來,台海地區固然緊張,但我沒有看到局勢已箭在弦上、頃刻間就要激發的絕對緊迫。”“我不相信國家會在此時通過商務部的一個通知對外釋放民間需要‘抓緊備戰’的訊號。”

▲江蘇啟東一大型超市裏市民正在搶購大米(圖/視頻截圖)

胡主編這話,我特想列印出來給我媽貼牆上。因為,在她所在的知青戰友微信群裏,各種飛機大炮的小視頻輪番上陣,這幫老頭老太太都開始轉發“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表情包了。

有句話叫,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嘲笑囤貨大爺、DISS搶購欧巴桑之前,請別忘了,他們才是真正經歷過饑餓的一代人。

餓的記憶,其實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刻進DNA裏。

02

上個月,有個新聞是中國男性身高增幅躍居全球第一。只用了35年時間,中國男性平均長高了9釐米。

老祖宗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知禮節和知榮辱這兩樣,年輕人究竟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我不好下定論。

不過,自70後一代開始,多數國人確實過上了倉廩實衣食足的日子。

微博用戶@少年伯爵提出一個觀點,年輕人長高與東亞突變型GHRd3基因表達降低有關。用大白話翻譯就是,餓殍遍地時,智人會讓後代發育更小型,身高變低,降低對食物熱量的攝取。反之亦然,經濟富足的時候,後代就是人均180的大塊頭。

▲紅V科學科普博主少年伯爵的科普(圖/微博)

不過,基因表達還有個副作用,高表達的GHRd3基因會讓智人採取更加自我和掠奪的生存策略,降低合作和利他的團隊策略。另據科學研究發現,兒童期經常性挨餓的參與者,衝動性明顯比其他參與者强。他們自控力差,極易捲入人際暴力中。

童年挨餓的經歷、青少年動盪的環境,都讓老一輩人更易被“動員”、更易被“帶節奏”。比起年輕人的我行我素,追求自由的海闊天空,在上一代人眼中,逾規越矩沒有好下場。

大到買房,小到囤菜,老一輩之所以聽風就是雨,總想從官方聲音中解讀出蛛絲馬跡的“訊號”。或許,不是他們無知糊塗,恰恰因為他們見多識廣。畢竟,這片土地上曾有過太多難以想像的魔幻,一次次重繪人們認知的底線。

▲汕尾某量販店居民搶購大米(圖/網絡)

無論父輩的“缺乏感”多麼深刻,年輕人終歸很難感同身受。

前幾天,澎湃有篇文章寫得不錯,題目是《這個時代最缺乏的可能就是“缺乏感”》。文末,勤餘老師寫道,年輕人太缺乏“缺乏感”並不是好事。體會一下“缺乏感”,也許更有助於我們把握真實生活的邊界。

年輕人,多吃點苦沒毛病。不過,老人一受刺激就囤米麵油,大多源於吃不飽的童年記憶。這樣的生理條件反射,希望下一代人不要有,下幾代人都不要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