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綜合防治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需要全方位的策略來征服癌症,對於癌症的治療我們人類也是在不斷演進。”11月3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與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科學嘉年華”上,就“免疫與癌症的博弈”這一主題,中科院院士董晨如是表示。
董晨談到,除了手術,現在也有放療、化療,最新加入這個行列的是免疫治療,就是通過免疫的一些策略,來控制和預防癌症,這是一個新的策略。“所以,我們人類開始用免疫的方法來跟癌症進行博弈了。”
中科院院士董晨。
實際上,100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希望能夠通過改進患者自身的機體免疫系統來抵禦癌症。2018年,時年70歲的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與76歲的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摘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為癌症治療建立的一個全新的原則,即“通過刺激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的能力”。
免疫療法摘得諾獎,也宣告著癌症免疫治療的真正大熱,跨國藥企和中國的生物製藥創新公司持續加大在這一市場的投入。百時美施貴寶(BMS)是首個推出免疫腫瘤治療藥物和雙免疫腫瘤治療的跨國巨頭,此次也參與並支持了這場科學嘉年華。
就在今年6月,國家藥監局準予百時美施貴寶旗下CTLA-4抑制劑伊匹木單抗(商品名:逸沃)聯合PD-1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商品名:歐狄沃)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初治的非上皮樣惡性胸膜間皮瘤成人患者。逸沃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也是全球首個CTLA-4抑制劑。當時市場稱,這意味著國內進入腫瘤治療的雙免疫時代。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
在當天的論壇上,多個科學家和臨床醫生就免疫和癌症之間的博弈發表觀點。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論壇上表示,“哪一天免疫力跟不上,我們最終就會輸掉這場與癌症之間的戰鬥。”他提到,科學家承擔的角色就是幫助解决讓我們的免疫能力能够繼續維持在比較强大的一個水准。
此外,在回答提問時,張文宏堅定闢謠,個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腫瘤細胞被清除是偶然事件,但並不能說明新冠疫苗可以治療腫瘤。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
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強調,我們人體它一定要保持一個平衡,平衡才不生病。不管是感染性疾病,還是其他的代謝性疾病,只要一個方面出了問題,另外一個方面不能够很好地去平衡它,人就會生病。
“如果腫瘤這一邊的勢力强了,免疫的力量弱了,那麼就容易發生腫瘤;如果免疫功能某一方面過强則易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腫瘤發生發展與機體免疫功能之間的平衡。”樊嘉提到。
2019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邁克爾·謝帕德。
2019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邁克爾·謝帕德也在論壇現場就肺癌提醒道,吸烟是可以“殺死”我們抑癌基因的,這些抑癌基因如果被“殺死”,癌細胞就會自己生長,“現在沒有肺癌的特效藥,但是有些好的管道和方法能够減緩肺癌的重症率。”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