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作出“使青海成為國家重要的新型能源產業基地”的重要訓示,為我省清潔能源發展指明方向。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作出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的重大要求,為我省清潔能源高品質發展錨定了新航標、擘畫了新藍圖。
鏗鏘有力的聲音縈繞耳邊。我們看到,依託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優勢,青海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要求,不斷加快新能源發展步伐,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基礎電站建設到產業集群發展,成為世界大規模並網光伏電站最集中地區,進而形成規模優勢,青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水准位居全國前列。
放眼“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青海將繼續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服務全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己任,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清潔能源集約化發展,以系統集成思維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以綠色共亯促進經濟社會低碳轉型,以優化佈局打造多元協同高效儲能體系,以科技標準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以深化能源革命構建市場化發展體系,加快推動清潔能源向高比例、高品質、市場化、基地化、集約化發展。
踐行國家戰畧,積極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
能源轉型是一個時代命題,當前新能源革命方興未艾,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覺醒。
青海是中華水塔、三江之源,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態;重要而特殊的生態地位决定了我省能源發展必須走綠色、清潔、低碳的路子。
除此之外,富光豐水風好,清潔能源資源燦若繁星,也是我省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的底氣。
看家底——青海清潔能源資源品類齊全,太陽能、水能、風能資源位居全國前列。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87萬千瓦,位居全國第五,黃河上游是全國十三大水電基地之一,水電調節效能十分優越;全年日照時間達2500至3650小時,光伏資源理論可開發量35億千瓦,位居全國第二,且光伏發電成本全國最低;風能科技可開發量7555萬千瓦;地熱能、瓦斯、葉岩氣儲量豐富,鹽湖鋰資源和鹽類資源優勢顯著,為電化學儲能和光熱發電產業發展提供優越支撐條件;同時,擁有1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廣袤荒漠化土地。
看發展——總體結構向好,發展態勢強勁。建成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兩個基地——海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兩個可再生能源基地邁上千萬千瓦級臺階;三項指標——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比重位居全國前列;四項科技——百兆瓦級光伏發電實證基地科技、光伏電池效率轉換科技、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塔式光熱發電科技實現突破。儲能鋰電池、光伏組件兩項產業在我省實現規模化發展;光伏扶貧、清潔取暖兩項民生工程凝聚民心;光伏治沙、减排减碳兩項生態措施成效顯著。
看成效——截至今年10月25日,青海清潔能源裝機達到4070萬千瓦。其中,光伏1601萬千瓦,光熱21萬千瓦、風電863萬千瓦、水電1193萬千瓦、火電393萬千瓦,全省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90.36%,新能源裝機占比達到61.06%。截至9月底,青海電網發電量745.2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18%。預計到年底,全省發電量965億千瓦時。
積極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不僅是青海以能源革命推動綠色轉型的高品質發展的具體探索,更是青海站在能源革命舞臺的中央,承擔起綠色轉型發展之“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和構建青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强有力的綠色支撐。
用好科技變數,構建清潔能源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中,用足用好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數”非常重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把著力點放在技術攻關和技術進步上,用技術領先來引領產業發展,青海發展清潔能源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作出青海貢獻。
塔拉灘上,當昔日的不毛之地變身新能源藍色海洋,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羊群回歸,我們探索出現時全球運行最大的“水光互補”項目——“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塔拉灘85萬千瓦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填補了國內外大規模水光互補關鍵技術的空白,為清潔能源提供了新型的能源互補發展模式。
昆侖山下,我國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示範電站——中廣核50兆瓦光熱項目,一排排巨大的槽式集熱器在柴達木戈壁灘靜靜伫立,25萬片玻璃鏡子像向日葵一樣正對著太陽。項目利用熔鹽實現光熱儲能,可連續穩定發電;年發電量近2億千瓦時,與火電比,每年可節約6萬噸標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
草原深處,走進有著“風車故鄉”美譽的共和縣切吉鄉,一臺臺“三葉草”高大風機,巍然矗立,它們日夜轉動,讓源源不斷的綠色能源點亮千家萬戶。
清潔能源強勁發展也帶動我省上游光伏製造業和儲能製造業等配套產業鏈不斷發展。在西寧(國家級)工業區東川工業園區,一個個能源界的科技型和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向著青海這片熱土聚攏,一項項領跑全國、趕超世界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科技在這裡突破瓶頸,促進了整個產業的結構優化,輻射帶動了園區經濟,培植發展了產業集群,打造出了屬於青海的光伏品牌。
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分享綠色發展成果,助力“一帶一路”,我省建成世界首條專供清潔能源外送的特高壓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構築起“西電東送”的高速路,實現了更大範圍優化清潔能源配寘。
……
當下,雖然我省清潔能源發展還面臨著市場空間不足、多能協同不强、多元互補不够、產業鏈現代化水准不高、體制機制不完善等短板問題,但通過加大科技創新投入,破瓶頸、補短板、强弱項,以新理念引領產業轉型陞級,逐步實現了發展動能上的新轉換,科技、模式、發展管道上的新突破。細數我省清潔能源發展的一個個由量到質的跨越,科技創新是關鍵,科技讓綠色發展底色更濃,讓高品質發展脚步更堅定。
綠電湧動江源,綠色共亯促進經濟社會轉型
今年是青海連續第五年開展綠電活動,從7日、9日、15日、“綠電三江源”百日暨青海省綠電31日活動,到“綠電7月在青海”,青海綠電征程不斷重繪並保持著全清潔能源供電的世界紀錄。
5年來,青海綠電實踐不僅在內容和形式上更加豐富多樣,更不斷創新探索,構建了能源發展新的格局,青海電網邁入特高壓新時代;實現了能源體制新跨越,以“市場之手”推動能源改革,加快構建機制健全、功能完善的市場化交易平臺,打造高品質、多種類的青海能源市場品牌,促進新能源消納;逐步形成源網荷儲協同發展、互惠共贏新局面,上線國內首個“綠電感知平臺”,實現全省清潔能源生產、傳輸、消費全鏈條的動態感知……“綠電”已成為青海清潔能源轉型的“金色名片”。
綠電潮湧,帶來發展新氣象;綠電惠民,增添生活幸福滋味。一年一度的綠電征程也在加速改變群眾生活和消費管道。
2017年,國家電網捐款對瑪多縣寄宿制中學實施清潔取暖改造,由此拉開了三江源地區清潔取暖的序幕。現時我省已在曲麻萊縣、澤庫縣、班瑪縣等三江源地區16個縣大力推廣實施電能替代。截至2021年5月底,三江源地區共計推廣安裝電鍋爐38萬千瓦,“煤改電”取暖面積416萬平方米,惠及約13萬人。在生態環境脆弱的三江源地區推廣實施電能替代,其環保價值和意義不言而喻。
不僅做好綠電共亯,我省在綠電扶貧方面也創新“光伏+生態+扶貧”模式,打造了全國質量最優、管理最好、效益最佳、成本最低的光伏扶貧“青海典範”。在剛剛結束征程的脫貧攻堅戰中,我省全力推進39個貧困縣光伏扶貧工程實現全覆蓋,扶貧收益達5.7億元,實現7.7萬戶、28.3萬人口脫貧,並建成國內首個新能源大數據平臺和首套省級光伏扶貧管理系統。
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時代潮流,發展清潔能源不是生產消耗能源,而是在做大自然綠色能源的搬運工。今天,肩負“保護生態國之大者”重任的青海,正奮進在高品質的清潔能源發展之路上,乘風破浪,一往無前。(李慶玲)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