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開啟青海法治文宣教育新征程——“八五”普法決議亮點解讀

青海 70℃ 0
摘要: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大創舉。9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作出了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文宣教育的決議。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大創舉。9月29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作出了開展第八個五年法治文宣教育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決議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法治文宣教育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主線貫穿始終,明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保障高品質發展兩大文宣重點,常抓不懈關鍵人群教育,著力從培育法治素養、法治文化沁潤激發提升法治建設水准的內生動力,注重在法治需求與普法供給之間形成更高水准的良性互動,突出法治文宣教育責任落實和監督檢查。它凝聚著全省人民對“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新期待,貫穿著高品質普法的創新理念,開啟了“八五”普法新的征程。

  提高學習認識,

理論指引實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推進法治文宣教育工作,必須深刻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領悟蘊含其中的新理念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把零散的感性理解上升為系統的理性認識,用理論認識指引法治建設實踐。決議首次開宗明義將思想引領突出強調,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大任務,廣泛開展學習培訓、主題實踐、文宣解讀、理論研究等系列活動,深入學習文宣其重大意義、科學內涵、覈心要義、精神實質和實踐偉力,增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弘揚法治精神,

保障高品質發展

歷經七個五年法治文宣教育,全省公民的法治意識、法治素養明顯提升,新時代的全民普法要從法律知識文宣向法治底蘊積澱轉變,自覺承擔起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服務保障高品質發展的歷史重任。結合新形勢新要求,決議提出要深入文宣以憲法為覈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廣泛宣傳民法典等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大力宣傳民族團結進步等與社會穩定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緊緊圍繞新時代發展定位,突出文宣生態文明高地、“四地”建設、鄉村振興、國家安全、創新驅動、應急管理、權益保障七大領域法律法規,為順利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各項名額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抓住重點對象,

提升全民法治素養

法治通過權利約束權力的機制施行,對全體公民開展法治意識和法治精神的灌輸和培育,是法治建設的必由之路。法治意識和精神是法治素養提升的自覺價值選擇。全民法治素養提升要突出重點人群。國家工作人員作為當前法治建設主導力量與作為法治社會的儲備力量的未成年人一直是法治文宣教育的重點對象。“七五”時期我省將宗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羣衆作為普法重點對象的典型做法成為民族地區基層社會治理的新經驗,得到中央肯定。決議繼承成功經驗的同時,針對新發展階段青海法治文宣教育的短板,將行政執法人員、村(居)民及以婦女、殘疾人、老年人等為典型代表的弱勢群體擴展進重點普法對象,形成“三+3”梯次重點對象格局。同時首次提出公民法治素養與誠信建設貫通銜接的要求,回應誠信社會建設的需求。

  繁榮法治文化,

彰顯立心鑄魂作用

新時代普法工作需要潤物無聲、立心鑄魂,發揮文化的價值引領和精神薰陶作用,用法治文化的力量滋養公眾法治素養。決議將法治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繁榮法治艺文、法治文化融入家庭等方面做出導向性指引,與時俱進提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把法治元素融入重大文化建設項目,融入紅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利用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法治文化文宣新陣地,深入開展群眾性法治艺文活動,打造法治文化精品力作,挖掘善良風俗、家規家訓等務實舉措,體現法治文化沁潤從“形”到“神”的延伸拓展。

  深化普治融合,

提升社會治理水准

法治文宣教育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和手段,社會治理依賴於法治文宣教育的規範指引。為推動法治文宣教育和社會治理的互融互促,決議精准定向當前都市、鄉村社會治理的新特點,配合治理效果由低質量治標式治理轉向高品質發展型治理轉變的新趨勢,找准法治文宣教育新的剛需著力點,提出要推動實現法治文宣、法律服務、依法治理一體貫通,同時決議肯定“法律七進”成效,並將其拓展為“法律九進+”,發揮法治文宣教育在提升全民社會治理的參與度、提高網絡參與者法治意識方面的積極作用。決議關注重點行業依法治理的迫切需求,首次提出加强對十大重點行業專項治理,切實增强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施精准普法,

提升針對性實效性

隨著法治素養的提升,新時代人民群眾對實施精准普法,提升法治文宣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精准化旨在準確地把握社會需求和羣衆期待,用更精細、更富針對性的文宣和服務來提升法治素養,引導法治實踐,營造法治環境,推動普法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轉變,從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轉化,實現法治需求和普法供給更高層次的良性互動。決議提出加大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全過程普法,典型案例普法,强化雙語普法、新媒體普法、公益普法、社會普法等,培育打造個性化的法治文宣教育品牌,提高普法工作的號召力、凝聚力。(仝勵敏本報記者喬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