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在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的基礎上,重慶按照“取締一批、合併一批、規範一批”的要求,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次級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
入河排污口是連接岸上和水裏的關鍵節點,是污染物進入河流的最後一道閘口。
2019年2月,生態環境部决定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以長江幹流、主要支流及太湖為重點,完成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兩江新區和渝北區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已率先完成入河排污口“查、測、溯、治”四個環節的排查整治試點任務。
截至目前,在整治入河排污口方面,生態環境部交辦給重慶的4228個排污口中,已完成點比特溯源3292個,分類3221個,命名編碼2696個,監測2067個,樹立標牌100個,取締82個。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重慶將把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繼續引向深入,在加快推進長江、嘉陵江、烏江沿線26個區縣入河排污口整治的同時,啟動次級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
“次級河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涉及區域更廣,情况更為複雜,工作更為繁瑣,要把排查整治工作做得更細更實,企業和居民的力量不可忽視。”涪陵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舉例介紹,涪陵區白濤街道華新水泥重慶涪陵有限公司旁有14家居民生活污水和2家餐館廢水散排進入烏江,但該區域與城鎮汙水處理廠距離遠,修建污水管網困難,如何才能對入河排污口進行有效整治成為一道難題。
通過多次實地走訪調研,涪陵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發現華新水泥重慶涪陵有限公司建有2套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經政府、企業、居民多方協商,該公司投資260餘萬元,新建30立方米的污水收集池,鋪設筦道1000米,購買污水提升泵2臺,新建一套30立方米的中水處理回用系統,將14家居民生活污水和2家餐館廢水統一收集處理。處理後的廢水進入企業中水處置回用系統,進一步淨化處置後用於生產和脫硫使用,企業與居民周邊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