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都市視角衡量中國經濟發展,2021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格局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1月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畧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京共同發佈《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9:超大、特大城市:健康基准與理想標杆》(下稱“報告”),對中國內地和港澳臺地區291個都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進行評估研究。
所謂“綜合經濟競爭力”,包含都市的綜合經濟增量和綜合經濟效率。報告稱,都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作為都市發展的基石,衡量著都市經濟發展的實力,是當前和短期的經濟績效的决定力量,也是都市未來和長期發展的關鍵基礎。
根據報告,2021年,頭部都市排名基本穩定,區域中心都市仍引領全國;總體來看,“南高北低、南昇北降”趨勢持續,但“東高中西低、東降中升”的趨勢開始出現;從層級來看,二線都市內部差异較少,競爭激烈;從城市群看,中部的合肥城市群、南昌城市群上升幅度最大。
根據報告,2021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前十都市依次為:上海、深圳、香港、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無錫;排名第十一到第二十的都市依次為:杭州、成都、寧波、佛山、澳門、長沙、東莞、常州、廈門、青島。
其中,前3强都市排名有所變化——上海上升2名,超過香港和深圳,而深圳則下降1名,排第2比特,香港下降1名,排第3比特。
上海重回榜首
報告稱,在2021年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的排名中,上海上升2名,超越香港、深圳,重回第一。上海前一次進入榜單第一,是2014年。
具體來看,2021年上海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為1.000;經濟增强競爭力指數同樣為1.000,排名全國第一;經濟密度競爭力指數為0.756,較北京、深圳、香港、臺北略有遜色。
從經濟競爭力的5個分項名額來看,報告指出,營商硬環境和全球聯系名額是上海經濟競爭力的絕對優勢,均居第一;其次是生活環境、營商軟環境,分別居第二和第三;當地要素排名第二,仍有進一步提高空間。
報告稱,當地要素方面,深圳、上海、香港、北京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都市。在具體分項名額上,上海、深圳、北京和香港的間接融資便利度和專利申請數名額位居前四比特。而青年人才比例較低是上海當地要素競爭力的唯一短板。
合肥、南昌領跑成長城市群
從城市群指數角度來看,報告稱,長三角城市群的綜合經濟競爭力要顯著高於其他城市群。與此同時,出現成熟城市群開始擴散、成長城市群穩步提升的現象。
報告稱,成熟城市群已經由聚集開始轉向擴散。具體來看,長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蘇州、杭州、南京等都市已經逐步引導周邊都市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的深圳、廣州和東莞也是如此,這些中心都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基本維持不變,而周邊都市的綜合競爭力大部分處於上升狀態。
成長的城市群在穩步提升。具體來看,合肥城市群、南昌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漢城市群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均處於上升狀態,其中,合肥、南昌城市群總體排名上升了6.75名和6名,遠超其他成長城市群。
值得注意的是,如合肥、南昌城市群等上述提及、處於上升狀態的成長城市群,均位於中部地區。
對此,報告也指出,中部都市正在崛起。在今年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中,中部都市平均上升了2.25名,其中,有46個中部都市的排名處於上升狀態,占所統計中部都市數中6成以上;而東部都市排名平均下降1.42名,有近半數東部都市出現排名下降。
“總體來看,‘南高北低、南昇北降’趨勢持續,但‘東高中西低、東降中升’的趨勢開始出現。”報告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