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得到荊州的長沙、桂陽、江夏三郡,其過程在史書和演義中是不同的。
演義中劉備剛得益州,東吳就派使者到成都討要荊州,劉備使用“拖”字訣。後來曹操拿下了漢中,有南下奪取益州的可能。此時益州民心尚未歸附,為了減輕益州的壓力,劉備和諸葛亮商議主動割讓長沙、桂陽、江夏三郡給東吳,條件是東吳出兵攻打合淝,以減輕益州的壓力。
聽知曹操已取東川,料必來取西川,一日之間,數遍驚恐。玄德請軍師商議。孔明曰:“亮有一計。曹操自退。”玄德問何計。孔明曰:“曹操分軍屯合淝,懼孫權也。今我若分江夏、長沙、桂陽三郡還吳,遣舌辯之士,陳說利害,令吳起兵襲合淝,牽動其勢,操必勒兵南向矣。”
在演義中劉備是主動割讓三郡給東吳。但史書並非如此,一開始,演義和史書是一致的,劉備拿下益州之後,東吳就派使者索要三郡。劉備不給,史書中的東吳並不墨蹟,直接派呂蒙率軍搶下長沙、桂陽、零陵三個郡。
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玄之見普,具宣蒙意,普懼而聽之。玄之先出報蒙,普尋後當至。蒙豫敕四將,各選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門。
長沙郡和桂陽郡都是不戰而降,零陵郡費了一些周折,最後也是不動刀兵,呂蒙派人連哄帶嚇把零陵太守郝普勸降了。
看到這,相信很多人不理解,荊州既然委任給了關羽,為何呂蒙襲擊荊州的時候,關羽就沒有反應呢?就這麼看著丟了三個郡,好歹也該打一下吧?
其實真實原因是這樣的。
劉備只佔據了的荊州2/3,荊北三個富裕的大郡都是被曹魏佔據。劉備手上只有江陵、武陵、零陵、長沙、桂陽、宜都以及江夏的1/3(江夏魏蜀吳各占一部分)。荊南本來就人少、資源匱乏。再加上經歷了一番戰亂更加荒殘凋敝。儘管有了幾年的發展,但畢竟時間太短,劉備的荊州並不如何繁盛。這也是為什麼劉備的副軍事龐統一再請求劉備入川。
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經過幾年的準備,西元214年劉備入川,他先帶走了自己本部兵馬(魏延任牙門將軍,這個官職既是主公的護衛,又幫助主公帶兵)和長沙兵(黃忠是長沙的主力武將)。後來戰事不利,又抽調了桂陽兵(趙雲是桂陽太守)和宜都兵(張飛是宜都太守)。
關羽雖然被委任為荊州的主事人,但他在南郡卻不敢輕動,因為南郡的主要任務是防禦曹魏。
也就是說劉備荊州轄區的長沙、桂陽、宜都這三個郡兵力嚴重不足(或許為了減輕關羽的壓力,武陵也可能抽調了兵力北上),這也是為什麼呂蒙率領兩萬多人打三郡,長沙和桂陽都不戰而降。沒有足够的兵和東吳開戰也只有弃城一途。這一點從長沙太守廖立弃城逃到成都未受到劉備的處罰就可以看出來。
劉備入川抽調的兵力主要是靠近東吳轄區,也就是說自始至終他們就沒有防備東吳。所以當東吳出兵時,根本形不成有效的阻擊,很快就被東吳拿下了三個郡。
當然東吳也不會托大,呂蒙主攻三郡,當時東吳的大都督魯肅率1萬水軍駐紮益陽,阻擋關羽大軍南下。當關羽收到東吳攻打三郡的消息之後,一方面報告給成都的劉備(這事不報不行,一旦關羽南下被拖住,襄陽的曹仁有可能會趁虛而入),劉備收到消息後親率五萬大軍駐紮警察,關羽率軍進攻益陽的魯肅軍。這個時候呂蒙正在謀劃零陵,為了給魯肅減輕壓力,孫權給呂蒙寫信讓他速速支援魯肅。
備自蜀親至警察,遣羽爭三郡。權時住陸口,使魯肅將萬人屯益陽拒羽,而飛書召蒙,使舍零陵,急還助肅。
好在零陵的太守郝普被呂蒙的使者忽悠投降了,呂蒙也迅速率軍進入益陽,沒有耽擱多少時間(郝普聽說劉備和關羽來了,也是後悔的不行),吳蜀大戰可以說是一觸即發。
但就在這個時候,曹操佔領了漢中,劉備擔心曹操攻打益州,不得不和東吳求和。雙方經過談判,以湘水為界限,長沙桂陽歸東吳,零陵歸還給劉備,作為補償劉備將1/3的江夏郡交給東吳。
這就是歷史上呂蒙奪三郡的真實經過。可以說劉備的荊州並沒有兩線作戰的能力,他們沒有按照約定歸還三郡,也沒有做出相應的防禦措施,被人打下三郡根本不冤。而且蜀國經過這次事件後依然不長記性,在4年後派關羽揮師北伐,並未做出相應的兵力補充,讓歷史再一次重演。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