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旅圖君,筆耕不輟,只為講述旅圖中更精彩的故事!
這幾年,隨著甘青大環線的火熱,張掖丹霞已經越來越受人喜歡。借著張掖丹霞入選5A的機會,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有關丹霞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什麼是丹霞,它又有怎樣的歷史?大家知道,我們國家國土面積遼闊,有960萬平方公里,由山川,河流,湖泊,草原等多種地貌構成,其中有一種地貌,它分佈於全國28個省市區,在全國有1000多處,其中不乏有許多為知名景區,更有6處被評選為了世界自然遺產,這種地貌叫做丹霞。
對於丹霞的認識,很多人都覺得是紅色的陡峭山崖。確實,在我國眾多的丹霞地貌中,這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存在形式,就連學者對其的定義也是“以陡崖坡為特徵的紅層地貌”。與其他地貌相比,丹霞的歷史非常短,我所指的是對其的研究歷史,而並不是其存在歷史。我國對丹霞地貌的研究也就僅有80多年的歷史。早在1928年,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家馮景蘭和朱翽聲在進行地質調查期間,將構成丹霞山的一套紅色岩系命名為“丹霞層”。1939年地質學家陳國達正式使用“丹霞地形”這一分類學名詞,以後丹霞層、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來。
新中國成立後,在大規模的區域地質調查和綜合科學考察中,丹霞地貌的概念得到廣泛使用。後來,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對於丹霞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到了2006年,丹霞地貌第一次以專章的分量被寫入國家“十五”規劃教材《現代地貌學》。
在丹霞這種特殊的地貌不斷被地質學家研究的同時,很多政府也開始在如何開放利用及保護丹霞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2004年2月丹霞山以“丹霞地貌類”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地貌”首次成為被國際地科聯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受的概念,並在其官網上進行了介紹。之後,福建泰寧和江西龍虎山丹霞地貌區又先後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中國丹霞地貌最為高光的時刻應該是2010年,就在這一年的8月1日,由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六處聯合組成的中國丹霞成功入選了《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又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可以說,申報世界遺產成功,不但表明中國丹霞六個提名地的遺產價值的獨特性、完整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同時為中國贏得了又一個國際品牌。
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在這六處丹霞中,知名度非常高的張掖丹霞卻不在其中。去過張掖丹霞的人都知道,這是一處非常美麗的丹霞,在西部可以稱得上是最美丹霞,儘管我的故鄉青海也有不少丹霞,像貴德丹霞,但和張掖的比起來,還是要稍遜一籌。個人覺得,就算是入選世界遺產的這6個丹霞地貌,風景都不一定比張掖丹霞漂亮。那麼問題來了,為何這片美麗的丹霞未能入選世界遺產呢?
其實,論實力,張掖丹霞絕對是沒任何問題的,張掖丹霞地貌面積達536平方公里以上,是我國乾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最終入選的6個丹霞地貌均在南方,只有張掖丹霞在西北,這無形中又為其增添了不少砝碼。事實上,在前期的申遺準備工作中,張掖丹霞地貌一直在申遺專家的考慮之列。
那麼為何張掖丹霞最終還是沒入選呢?其實這還是張掖市政府自己幹的事,就在即將要申報的時候,張掖市主動退出了申遺的行列,理由是“條件還不成熟”。其實,張掖丹霞退出申遺行列,背後卻是甘肅省財力不佳的表現。據媒體披露,為了能申遺成功,當時的幾個省份都投入了大量的財力支持,全力支持當地丹霞申遺,比如湖南莨山得到3.3億元的撥款支持承諾,廣東丹霞山上報資金支持1.4億元。而對於西部窮省甘肅來講,沒錢是擺在眼前的最大難題。更令人吃驚的是,就在中國丹霞”申遺啟動之時,張掖丹霞景區幾乎還沒有基礎設施建設,也沒有成立專門的管委會。所以說,張掖最終才不得不“忍痛割愛”地决定退出申遺行列。
但現在看來,“世界遺產”的這塊牌子終究是很硬的,尤其對於一個想要發展旅遊的地區來講,含金量遠比5A景區高,在我個人看來,與其說當年甘肅省和張掖市退出世界遺產的申請行列,是財力不濟的體現,還不如說,是地方觀念過於落後的原因。
不過,好的是張掖丹霞終究躋身中國旅遊的最巔峰,成為了5A級景區,雖然錯過了世界遺產這種別人求之不得的好機會,固然會遺憾一生,因為我覺得它再也不可能被入選世界遺產了。但最終被評為5A級景區,也算是對曾經錯失世界遺產所留下的遺憾的一種彌補吧。
不管怎麼說,我是真心替張掖丹霞感到高興,也祝願這個景區能越來越好。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