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布查葉的“水滴”——走進三江源⑥

青海 64℃ 0
摘要:8月,是嘎嘉洛草原最美的季節。2020年8月11日,治多縣首個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多彩鄉達生村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正式成立。
8月,是嘎嘉洛草原最美的季節。

遠眺索布查葉,山脈頂部雲霧環繞,山坡上青翠欲滴,山脚下無數銀鏈般的細流在廣袤的草地上開枝散葉。

2020年8月11日,治多縣首個青年志願者服務隊——多彩鄉達生村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正式成立。

巴洪加羅是土生土長的達生村人,也是服務隊發起人和負責人,在他的記憶中,以前曾出現過聶恰河部分源頭趨於枯竭的現象。作為傳統的畜牧業大縣,草場和牛羊是治多縣牧民的生計來源,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牛羊數量急劇增長,過度放牧導致草原生態惡化、草地沙漠化,水污染問題凸現。除此之外,盜獵分子的猖獗也加劇了人與自然的衝突。

在達生村村委會的一間展覽室裏,展陳著上百張照片,涵蓋自然風光、高原動植物、民俗文化等,但最顯眼的卻是幾張動物骷髏的照片。“你看,這張是1996年在銀加雪山拍攝到的一具野犛牛的屍骸。”服務隊另一比特負責人江永才仁說:“在高原地區拍攝到動物骨架並不是什麼稀奇事,但隨著雪線不斷上移,我們拍到一些很原始的打獵工具,這就說明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由來已久。”

  “2004年,達生村的牧民為了護佑水源地、保護脆弱的家園生態環境,自發組織成立了一支志願服務隊,這就是索布查葉水源保護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的前身。剛開始,只有村裡的幾個年輕人加入,但隨著大家逐漸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加入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巴洪加羅說。

2004年,三江源地區的生態保護還處於初級階段,但達生村的牧民從那時起就開始監測水源、保護環境、收集整理民俗文化……服務隊已經從當初的4人小組發展到如今的96人團隊,並分為攝影、旅遊、藝術、傳統文化、辦公等10個小組,他們中有老人、有青年、有小孩,也有幹部、老師、學生。

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監測水源的時節,每到這時隊員們會按照監測區域和路線重新分組,之後帶上所需工具踏上一條又危險但又充滿未知和期待的監測之路。

在巴洪加羅的印象中,要數2017年3月的那次監測最讓他難以忘記。“連日大雪,山路被封,但枯水期的水源監測已迫在眉睫,於是我和經驗豐富的隊友藏紮不得不再一次踏上監測之路。第一天有驚無險,第二天就麻煩了,14時左右車陷進雪坑裏出不來了,四周又看不到一個人,我倆剛開始用鐵鍬挖,越挖車陷得越深,後來改用手刨,到了晚上更是天寒地凍,有種絕望的感覺,直到淩晨4時左右才把車拉出來,回來後手就脫了一層皮。”巴洪加羅說,類似的情况,服務隊隊員都有過,現在也會遇到棕熊和狼群等,但隊員們從來沒有抱怨和退縮過。

隨手翻開展覽室裏一本2020年的水源監測記錄本,上面用漢藏雙語清晰記錄著水源名稱、監測人員、監測時間、水源所處經緯度、海拔高度、主流、陰流、陽流、水泉/水源情况變化(大、小、不變)、水源所處地地名、水源故事等內容。

據介紹,服務隊已觀察記錄了聶恰河附近的水源處共1337個,且通過觀察保護,達到恢復和淨化的目的。

求英才仁和洛南才仁都是達生村人,雖然年齡相差不大,但生活軌跡完全不同。

求英才仁沒有上過學,一直在家放牧,沒有出過遠門;而洛南才仁不僅上了學,還考上了西北民族大學,自學了攝影攝像科技。2019年8月11日,因為都加入了服務隊,他們相識並且成為了創業路上的好夥伴。

服務隊更像一個因為環境保護而讓大家走到一起的互幫互助小組。求英才仁說:“加入志願服務隊後,洛南才仁成了我的攝影老師,一步一步教會我如何使用相機、如何取景、如何拍攝照片。2019年10月,我們倆在縣上合夥開了一個藝術服務工作室,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未來發展方向。”

別讓小鳥輕輕歎息,別讓蜻蜓折斷雙臂,

保護有益的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擦乾青蛙的眼淚,快撫平燕子的外衣,

勿忘地球媽媽的恩賜,我們把愛的使命托起。

我們是綠色環保衛士,我們是動物的親密夥伴

讓我們用真誠的心靈,換取大地明天的美麗。

這是一首寫於索布查葉生態遊牧文化節的詩。從2018年開始,達生村在每年七八月份都會舉辦生態遊牧文化節。

  “現在我們製定出了長期目標——將索布查葉地區打造成為全國水源保護及生態文化節慶活動原創基地、鄉村振興與生態文明示範基地、水源生態文化體驗旅遊綜合服務中心;挖掘、蒐集並整理出版圖文並茂的索布查葉地區生態人文導讀手册,拍攝並推介具有影響力的水源生態與人文影像作品。”服務隊旅遊組組長紮西文周說。(李慶玲)

标签: 環境保護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