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城市大學最多?最新、全榜單來了……

广东 77℃ 0
摘要:教育部日前公佈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全國成人高等學校名單”。下麵,讓我們來看一下哪些省份、都市擁有的高等學校最多。普通高校數量最多的,是人口總量排第四名的江蘇,一共擁有167所。哪些都市的“在校大學生”更多一些?一共有4個都市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了100萬,分別是:廣州、武漢、鄭州、成都。

原創劉曉博

教育部日前公佈了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全國成人高等學校名單”。

全國(內地)目前有高等學校共計3012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2756所(本科1270所、專科1486所),成人高等學校256所。

我們的團隊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名單”進行了統計整理,統計出了各省市區以及都市的普通高等學校排名(不含成人高等學校)。

下麵,讓我們來看一下哪些省份、都市擁有的高等學校最多。

榜單一:省級區域普通高校數量排行

普通高校數量最多的,是人口總量排第四名的江蘇,一共擁有167所。其中叫“大學”的34所,叫“學院”的47所,叫“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的80所,叫“學校”的6所。

廣東雖然人口高達1.26億,但高校卻沒有江蘇多,只有160所;名稱中帶有“大學”字樣的,只有26所,也顯著低於江蘇。這意味著,廣東考生升學壓力相對較大。

高校數量排在第三到第六的,分別是河南、山東、四川、湖北。

此外,湖南、河北、安徽、遼寧、浙江、江西的高校總數,也超過了100個。

高校最少的省區是:西藏、青海、寧夏和海南。

榜單二:省級區域“大學”排名

如果按照普通高校名稱裏帶“大學”字樣的來統計、排行,又會出現新的局面:

北京變成了第一,擁有37所“大學”。

其次是江蘇,34所“大學”;第三是遼寧,31所“大學”。然後是廣東、山東、陝西。

從前6名省市來看,在高等教育方面北方一點都不弱。這是因為大學的基本格局,是在計劃經濟年代形成的。最近40年雖然出現了一批新大學,但高教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

或者說,高教的格局變化落後於時代了,階層固化現象比較突出。

一般來說,叫“大學”的都是本科院校;叫“學院”的絕大部分是本科,但也有大專;職院(職校)也開始有本科教育,但絕大多數是大專或者高職。

中國帶“大學”、“學院”字樣的普通高校一共有1287所,全國的本科學校為1270所。

榜單三:都市普通高校數量排行

上圖是70個擁有高校最多的都市排名,北京名列第一。

北京早在民國時代,就是中國的高等教育中心。成為首都之後,高教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近年來,為了紓解非首都功能,北京高校開始瘦身,壓縮了專科、本科教育,碩士、博士培養占比上升。

北京現時仍然擁有92所高校,但叫“學校”的為零,“大學”超過“學院”,“學院”超過“職院”,明顯呈現了倒金字塔的結構。

武漢和廣州並列第二。但武漢的“大學”和“學院”都超過了廣州,顯得實力更雄厚一些。

重慶、鄭州、上海、西安的高校也比較多,其中上海的“大學”僅次於北京。上海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也跟北京類似,不再追求數量、而是追求質量。

從前十名看,北方都市占了4個——北京、鄭州、西安、天津。數量上,鄭州已經是北方高教第二城,但“大學”數量明顯少於天津和西安。

所以北方都市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排序,還應該是:北京、天津、西安、鄭州。西安的實力跟天津不相上下。

南昌、合肥、昆明的排名,比預料的要靠前一些。南京、杭州比預料的靠後一些。南京、杭州主要不靠數量取勝,而是質量。

學校數量跟經濟發展水准反差最大的,是深圳。深圳高校數量只有8所,很多外地在深圳辦的高校,未被看做單獨的學校,比如哈工大(深圳)。

所以深圳的普通高校數量只能排在62比特,少於四川德陽,跟廣西崇左、河北滄州相當。

榜單四:都市“大學”數量排行

下麵看一下,高校名稱裏帶“大學”的數量排行。

北京仍然位居第一,擁有37所“大學”。

第二是上海,擁有23所“大學”;第三是西安,擁有19所“大學”;第四是南京,擁有17所“大學”;然後是武漢和天津,都擁有16所“大學”。

第七到第十,分別是廣州、成都、瀋陽、重慶。

“大學”數量前15名都市裏,有8個是北方的,再次印證了前文裏的說法:中國大學的基本格局,是建國之初形成的,改革開放40多年對這個格局影響不大。

最明顯的案例仍然是深圳,深圳以5所“大學”排名在30比特,比“全部普通高校排名”要好一些,但仍然相對落後。

GDP名列全國第六的蘇州,以4所“大學”排名在31比特。

這個“大學”的排序,是從“普通高校數量”前70名裏衍生出來的,那些高校數量低於8個,但“大學”不少的都市,未被列入。

專門蒐索一下佛山和東莞,這兩個都市現時都還沒有帶“大學”字樣的、被國家認可的普通高校(合作辦學往往不被視作單獨的大學)。

榜單五:都市在校大學生排行

哪些都市的“在校大學生”更多一些?通過各地統計局2020年統計公報,可以查到下麵這組數據:

一共有4個都市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了100萬,分別是:廣州、武漢、鄭州、成都。

其中廣州達到了143.59萬人,在全國遙遙領先。

深圳只有13.28萬在校大學生,位居全國33名,甚至少於佛山、東莞、無錫。其實在校大學生超過深圳的都市還有,但未列入上述表格,比如珠海。不過深圳的研究生人數要比這幾個都市多。

如果看研究生人數,北京以38.7萬人位居第一。其次是上海、武漢、南京、西安、廣州、成都、杭州等。

最後給出結論:

中國的高等教育格局,在上世紀60年代初時代就已經基本形成。直轄市、强省會城市佔據絕對優勢,這跟醫療資源分佈高度雷同。

建設三線,給合肥、成都、西安、重慶等帶來了追趕沿海城市的機會,這是一次比較重要的高教資源調整。

最近20多年來,北京、上海開始控制高等教育招生規模,壓縮了專科、本科教育,讓廣州、武漢、鄭州、成都的在校生人數,有機會跨越百萬,超過京滬。

最近10多年來,深圳、蘇州、無錫、東莞、佛山等經濟發達的非省會城市,開始奮起直追,補高等教育的短板。但未來真正有能力衝擊“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前20名,未來大概只有深圳和蘇州。

深圳未來的高等教育質量,或許能躋身全國前十,但規模想進入前十難度頗大。

高校集中的地方,更容易彙聚人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但這只是一般規律,而不是絕對規律。深圳的崛起證明,高等教育薄弱的都市也有機會逆襲。只要你的營商環境足够好,全國高校等在為你培養人才。

但長期高等教育薄弱,也是不行的,所以深圳、蘇州、東莞、佛山、無錫這些都市才奮起直追,希望自己也能生產足够數量的高層次人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