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志中,對於張家口東、西太平山之間的山口,明初只稱“隘口”或“隘口關”,直到明宣德四年(1429年),方有關於“張家口”的文字記載。從明初到宣德四年這六十年中,能够使地名發生變化的因素莫過於洪武移民。
位於張家口市區北部的大境門。
據《宣府鎮志》記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這一帶因“民戶不足,調山西諸處餘丁充之”。其中有張姓人家遷來在隘口附近定居,《宣府鎮志》有關於“張家莊”的記載,這就使“口”與“張家”發生了聯系,而賦之以新的社會人文內涵。
久之,“隘口”一名遂被人們冠以張姓,稱做“張家隘口”後來又簡化為“張家口”。宣德四年,張文修築城堡,以“張家口”作為堡之專稱,命名為“張家口堡”。據此,可以認定,張家口的得名當在洪武末年到永樂年間,而宣德四年則可看做是官方正式命名之始。(記者魏雨整理)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