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作者:凱風
降價維權,終於遭遇了强硬回應。
01
房子降價,動了誰的起司?
據媒體報導,近日,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某樓盤大量業主因房價降價利益受損為由,到當地政府門口聚集,採取喊口號、舉標語等管道擾亂公共場所秩序。隨後警方給予行政處罰,多人被予以行政拘留。
據悉,該樓盤從年初最高的1.5-1.6萬元降到1.2-1.3萬元,由此引發老業主不滿。
就在此前,針對部分已購房業主到售樓處門口聚集“維權”行為,涉事開發商就曾發佈律師聲明表示:
市場不斷調整,房源價格短期波動完全屬於正常情况,公司始終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根據市場需求依法開展房源的推廣和銷售工作。
該律師聲明同時指出,相關聚集行為已經構成侵權,對於可能涉嫌的違法犯罪行為,公司保留依法報案並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追究當事人行政或刑事的權利。
同時,針對業主投訴,當地表示:
關於降價問題,該行為未違反《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相關規定。
這一輪樓市週期裏,因樓盤降價而出現的各種事件可謂屢見不鮮,但多數都選擇了息事寧人,乃至無疾而終。
這一次,無論是開發商還是地方政府,均表現出相對强硬的態度,背後釋放了什麼訊號?
02
武漢樓市,不過剛剛開始橫盤。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9月,武漢新房環比漲幅為0,二手房環比下跌0.2%,但相比去年同期,仍舊分別上漲6%、2.8%。
就在2021年上半年,武漢樓市還一度高熱不退。
僅上半年,武漢新房成交就高達12萬套,為近幾年同期最高,相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大增22%,超過了廣州等都市全年的新房成交量。
年初,武漢光穀一些學區房因業主抱團漲價而備受關注,眾多學區房價格攀升到歷史最高點。
此一時,彼一時。
樓市上漲時,業主們坐享資產膨脹之利;樓市下行時,這些人又成了“維權”的急先鋒。
這種情況顯然是不正常的。
事實上,武漢經濟正從疫情中迅速復蘇,2021年前三季度武漢GDP達1.2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位居各大城市之首,而武漢也順勢重返全國第9,未來重回第8並非沒有可能。(參閱《2021年前三季度各省市GDP》)
同時,最新公佈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2020年武漢常住人口達1245萬人,其中城區人口為995萬人,位居特大城市之首,離1000萬城區人口的超大都市大關只有一步之遙。(參閱《最新城市評級:7個超大,14個特大,6城集體晋級》)
經濟基本面良好,人口仍在持續流入,武漢樓市橫盤只是階段性現象。
如果對未來不乏信心,樓市一降價就“維權”又從何說起?
03
樓市一降價,老業主就坐不住了,這類事情不只出現在武漢。
這種場景,在2008年、2011年、2014年、2018年都曾輪番上演。
這些年頭,恰是中國樓市屈指可數的幾個橫盤區間,即便房價先是漲了兩三萬然後跌了兩三千,依舊攔不住老業主的不滿。
滑稽的是,2009年、2013年、2016年-2017年,2020年,當樓市從低谷重回上行軌道,乃至出現大幅上漲之時,當時因降價“圍攻”售樓處乃至要去退房的老業主,頓時消失不見。
屁股决定腦袋,這事再正常不過。正如許多人質疑的那句話:如果房價一下跌就要維權,那麼房價上漲要不要補錢給開發商?
房價隨行就市,買定離手,這是基本契約原則。
因為品質問題而導致的維權理應得到支持,但因為降價而無法忍受的維權,顯然不會得到公眾認可。
這一輪樓市橫盤,背後是最嚴樓市調控疊加經濟大週期導致的結果。
不僅武漢新房市場轉冷,就連作為樓市標杆的深圳,二手房成交量都創下了近10年以來的新低。
面對市場形勢變化,開發商通過降價,以價換量,從而穩固現金流,無疑是尊重市場的體現。
即使有部分地方出臺了限跌令,要求房價降價不得超過15%,但也承認,房價適度下調,不僅是市場規律的體現,也有利於體現“房住不炒”的剛性。
所以,開發商能保持强硬,而地方政府也按照法治原則辦事,無疑是對市場規律和法治文明的尊重。
04
一降價就維權,早已形成了習慣性依賴。
這背後,有眾多原因,但最根本的有四個:
其一,房價“只漲不跌”的信念,讓他們不願相信下跌的現實;
其二,掏盡六個錢包的痛苦,讓他們忍受不了財產貶值;
其三,“大鬧大解决”的思維,給了他們現實的勇氣;
其四,房價不能跌的“隱性擔保”,為所有人提供了强大的底氣。
恰恰是這些因素的存在,讓中國的購房者永遠難以成熟起來。而一些地方和稀泥的維穩思維、房價大跌影響賣地收入的擔憂,也讓這些行為變本加厲。
如今,武漢率先打破“剛兌”,無疑走出了關鍵一步。
這一舉動,也警示購房者,市場有風險,誰也無法保證房價只漲不跌,也沒有哪一種投資永遠沒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的警告從來都不是空話。
在樓市橫盤期,每個人都必須重新適應這個常識。
-END-
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