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行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一個人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都有可能做到頂尖。
但是這句話的成立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需要正直而堅定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如果放著合法合規的工作不去做,一定要鋌而走險挑戰法律的尊嚴,那麼不但不能功成名就,還有可能落得個淒慘下場。
“浦江强叔”張世强就是一個走上了歧途的人,他出身於一個很貧困的家庭。張世强從很小的時候就明白金錢的重要性,為了擺脫貧苦的生活,他在應該讀書的年齡就開始想各種辦法賺錢,他能够把握住很小的機遇,抓住每一筆送到自己眼前的錢。
這種為了錢財而生活的模式一直貫穿著張世强的一生,他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選擇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現狀,而是各種投機倒把、貪小便宜。這種行事風格也成了他後來違法犯罪、走投無路以至於飲彈自盡的根源。
多次行騙改變形象
從小就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張世强很快就掌握了通過行騙來快速獲取錢財的辦法,雖然說人不可貌相,但是整個社會還是會對有著良好外在形象的人有更多的偏好和信任,張世强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
他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小城市,前往一線大城市尋找更多機會,這個時候的他年齡還不到二十歲,但是行騙經驗已經非常地豐富。
利用自己之前在家鄉行騙攢下的錢,對自己的外形進行了包裝,只看外表,儼然是一個年輕有為的世家公子,而這樣的形象讓張世强在行騙這一條路上走的越來越順利。
張世强行騙的套路,就是假裝自己擁有一家公司,對外提出一個看似能够大賺的項目,用自己的口才吸引投資,然後將別人投資的錢財據為己有,改頭換面卷款跑路。
這種騙術聽上去簡單,實施起來卻也有難度,但是張世强絲毫不怕被拆穿,偽造身份做得十分坦然,就這樣賺了不少錢,甚至還娶了老婆。
在妻子周荷芳的眼中,丈夫張世强是一個事業有成,年輕有為的成功人士,張世强將自己一直靠行騙來獲取錢財的手段向妻子全部隱瞞。
這個時候的張世强已經遊走在法律的界線之外,隨時都面臨著被制裁的風險,但是他非但不害怕,反而享受這種感受,更加變本加厲地行騙賺錢。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編劇是張世强在一次行騙中的身份,他的計畫是用這個身份找到一些願意投資電影的公司,獲取巨額的投資款,然後假裝在拍電影,實則卷款離開。
像之前的每一次一樣,張世强憑藉著自己的口才把思茅的幾比特領導耍得團團轉,眼看幾比特領導的投資款就要入帳了,被幾個警詧盯上了。
原來,張世强這幾年間的行騙行為早已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只等找到具體證據就要將他繩之以法,而不知收斂的張世强相當於自己把證據送到了警方手中,這個時候的他才只有24歲。
1981年,張世强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0年,對於大多數人來說,24歲是人生的開始,而張世强在這個時候已經親手把自己的人生葬送在監獄之中。
屢教不改繼續詐騙
20年的監獄時光,按照常理來說應該能讓張世强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從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而進入監獄的張世强也確實表現出了良好的改造意願,他積極參與改造工作,為自己爭取了7年的减刑。
出獄後的張世强可以說正值人生的壯年,但是他小的時候沒有系統地學習過,剛過20歲就進了監獄,前半段人生荒謬至極,如果要重新開始進入社會,對於一般人來說有著很大的困難。但是張世强並非如此,他出獄之後仍然沒有放棄行騙,而是變本加厲。
1997年,一家名為享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公司出現在了浦江,而公司的董事長就是張世强。出獄以後的張世强並沒有財產,但是卻在短短的幾年裏開起了公司,享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註冊資金就有50萬元,這些錢當然也是張世强詐騙得來的。
享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的產業是塑膠薄膜,但是張世强顯然不會按部就班的老實經營這樣一家企業,所以這個公司只不過是一個空殼子,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張世强有一個“實業家”的名號。
張世强憑藉著這家空殼公司和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很快就在一群企業家中站穩了脚跟,交了不少朋友。
到了這一步,張世强才開始了自己真正的詐騙,他註銷了享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走上了“影視投資”的老路子,十幾年前讓他鋃鐺入獄的就是影視投資詐騙,十幾年後他仍然沒有改變,只不過現在的騙術更加陰險,專挑那些已經對他有了一定信任程度的人下手。
張世强通過這些朋友搭上了北京中視傳媒,接著就是開啟各種經典文學拍攝的項目,從而吸引大把的投資。
在項目開始的階段,張世强和自己的合夥人大肆宣傳吸引注意,目的就是讓投資人認為這個項目有利可圖並且穩賺不賠,忽悠人可以說是張世强最擅長的事情了,幾個項目在他的運作下都很快找到了大把投資。
《純真年華》《救我》這兩部片子就是張世强曾經投資過比較有名氣的,在這背後,還有更多的無名項目存在,之所以無名,不是因為片子拍的不好看,而是因為張世强根本就沒有把這些片子拍出來。
張世强拿到投資款項以後,先是假裝在一個地方佈景,前期給投資商一些影片正在順利拍攝的假像,之後就私自叫停項目,把錢收進自己的口袋。
投資商後續關注這個項目的時候,張世强再編出一些莫須有的藉口拖延,總之遲遲拿不出作品來。
騙局揭穿家破人亡
雖然張世强所擁有的一切都是靠他詐騙得來的,但是他本人非但不知羞耻反而引以為榮,坐擁大量贓款的張世强出手闊綽,仿佛自己真的是一個投資了無數賺錢產業的影視大亨。
2005年2月,他花了將近6萬買了54張演唱會門票,請自己的幾個結拜兄弟到北京揮霍,還進行了一波反對盜版的文宣,這些行為可以說是毫無廉恥之心,但是當時除了合夥人,並沒有人知道張世强詐騙的本質。
到張世强詐騙被揭穿的時候,他的詐騙款項已經高達16億人民幣,而烏江超界集團投資給他的2.5億元成為了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一直私吞投資款項的張世强只能通過搪塞和欺騙的手段組織投資商詢問項目進展,但是2.5億人民幣的鉅款張世强沒有辦法繼續隱瞞。
在烏江超界集團報警之後,得到消息的張世强消失了一段時間,這個時候的他或許是想通過逃走的管道躲避法律的懲罰。
他已經經歷過一次十三年的牢獄之災,而這一次他詐騙的數額巨大,等待著他的或許是一輩子的不見光明。
這一失踪就是幾個月時間,這期間他的前妻也極力與他撇清關係,他的債主一日不停地上門要債,警方也沒有放鬆尋找。直到2009年2月,出現在青島一處旅遊景點的張世强,已經是一具屍體了。
小結:
經過法醫鑒定,張世强的死因被定性為飲彈自盡。他的一生都在欺騙和虛偽中度過,最後的時刻只有無盡的孤獨和恐懼。
張世强死了,但是這個案子還沒有結案,除了張世强以外,那些和他合夥詐騙的人也都在接受調查,整個案件中的借貸關係十分複雜,涉案金額也十分巨大,之後還牽連出很多張世强生前的“”好兄弟,那都是後話了。
縱觀張世强的一生,看似“賺”到了不少錢,但其實他從未有一天是自由的。女兒出生以後,他因為要躲債和處理新的詐騙項目,幾乎沒有陪伴過她的成長。
人生最精彩的青年時期全部在監獄中度過,後來又因警詧搜捕而恐懼萬分,一開始的他本可以選擇遵紀守法的道路,後來也有無數次機會重歸正道,但是金錢的誘惑讓他沒有了底線,結局淒慘,只能選擇飲彈自盡。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