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徐進凱
編輯丨朱錦斌
“從我上次祝賀特斯拉突破1000億美元市值,到突破1萬億美元市值,僅僅才過去21個月,這是一個足以載入新能源汽車歷史的時刻。特斯拉成為繼蘋果、微軟、穀歌、亞馬遜之後第五大市值過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同時,也超過了豐田、福斯、通用、福特等11家傳統車企的市值總和。可見,互聯網產業變革傳統產業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價值,已在各大科技巨頭的市值中得到體現。”
一天以前,作為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背後真正的決策者,賈躍亭位於其個人微博向特斯拉市值突破萬億美元大關表示祝賀。內容的最後,依然是那熟悉的環節。
“我們堅信,FF未來主義者們最終所要創造的社會價值,一定會得到廣大用戶和資本市場的不斷認可,最終在公司市值上得以體現。”
言外之意,通過破產重組、借殼上市得以重新復活的FF,將會繼續朝著特斯拉所艱難走出的方向所努力。必須承認的是,多年過去這位“演講家”的表述能力,幾乎沒有退步。
“讓我們一起,為夢想窒息。”
2017年,當輸的一塌塗地得賈躍亭,踏入飛往美國的班機。那一刻,何時才能歸來已是未知。這位曾經的樂視“帝國”掌門人,為他不切實際地“造車夢”付出了慘痛代價。
4年之後,看似東山再起的他,隻身回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終端市場留給遲到許久FF逆襲的機會,或許也僅剩一次。
沒有誰是“傻子”
其實,除了特斯拉本輪股價、市值逆勢上揚外,蔚來、小鵬、理想這些紛紛赴美上市的中國新勢力們,同樣表現令人欣慰。而資本市場熱情激增的關鍵,還是因為它們在終端交付量、季度營收、品牌聲量甚至後續新品規劃上,令前者看到了足够充沛的可增長性。
“因為存在這些領跑者作為範本,投資人對於新創車企的審視標準正在變得愈發嚴苛,沒有誰是傻子,所以對於那些仍抱有投機心理入場的角色,遮羞布很容易被徹底揭下,大環境變了。”
或許正是基於上述背景,位於納斯納克敲鐘還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發展稍顯緩慢的FF,即遭遇知名空頭“做空”。
北京时間10月7日晚間,相關機構美奇金投資發佈一份關於FF的報告,其中宣稱:這是一場新興的電動汽車詐騙。
“FF永遠也賣不出一輛車。到目前為止,它不過是一個從美國投資者那裡募集資金的桶,然後把錢倒進其創始人、中國最知名的證券詐騙犯賈躍亭創造的債務黑洞。”
隨即,作為當事人,賈躍亭位於朋友圈回擊道:“此份做空報告為,完全是冷飯熱炒,無稽之談,該機构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打臉了。”針鋒相對之下,雙方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其實,作為旁觀者,並不想去“站隊”,究竟FF本輪造車夢重燃,具有多少含金量?時間將會給出答案。而對於身處美股的許多企業,遭遇空頭“做空”已是家常便飯,亦如特斯拉也曾被逼迫至懸崖邊上。
所以,怎樣找到有力的論據證明,自身發展仍處在正軌之上,並做出行之有效的回擊,才是打破質疑的關鍵。反觀FF,相信只有在明年7月順利量產交付跳票已久的首款產品FF 91,才是最好的管道。
而現時,為了回擊“空頭”,據FF官方發佈的消息來看,其高管團隊在驗收漢福德工廠生產進度的同時,也與漢福德市當地政府官員分享了詳細時間表,保證FF 91於2022年7月按時交付。
“FF漢福德工廠的各類資源已經到位,工廠施工和設備安裝進度都有明確的節點,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我們的目標。”同樣,在公司CEO畢福康眼中,FF 91的量產準備工作,仍在按部就班地推進。
只不過,即便已經給予回應和階段性證明,可FF在當下資本市場眼中,依舊存在著太多風險與不確定因素。
最為直接的迴響便是其股價,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0月26日收盤,僅報收於每股7.450美元,跌幅3.25%,總市值也縮水至3.26億美元。上市三個月以來,縮水超過40%。
由此看來,尚未量產之前,賈躍亭的FF或將一直掙扎在“生死線”上。
回國,很難
如果要為現時賈躍亭的所作所為下一個定義,想必“割美國的韭菜,還中國的債”顯得頗為恰當。
近日,從相關消息來看,FF已經向中國區前員工和現員工補發2019全年拖欠的薪水,補發金額與其在職時被扣减的薪資相符。舉措背後,也大有一副用實際行動與誠意,彌補曾經所犯下過錯的意味。
但這樣的力度,看似還遠遠不夠。據天眼查顯示,賈躍亭新增被執行人資訊,執行標的95543048元,執行法院為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被執行人還包括樂視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宏城鑫泰置業有限公司。截至目前,被執行總金額已超70億元。
不可否認,這般高昂的“外債”,就像壓在其身上頗為沉重的枷鎖,一方面繼續拖累著其在整個汽車行業的信譽度,另一方面也在阻礙著“下周回國”的脚步。
“賈躍亭被執行總額超70億元”的消息一經爆出,新浪汽車便在微博中發起“是否回國”相關話題的投票,有限的樣本容量中,大多人均篤定地認為前者“不會”。顯然,民心已然能够證明所向。
由此引發出一個全新論題:既然賈躍亭回國很難,而在FF所展現出的未來規劃中,除了確定位於美國進行量產,“國產化”也將是其重要的戰畧之一,那麼究竟進展與前景如何?
其實,從1月吉利控股對外披露,其和FF簽署框架合作協定;到3月FF官方宣佈前奇瑞捷豹路虎“少帥”陳雪峰正式加入,擔任FF中國區CEO;到7月傳出珠海市國資參與FF上市,注資20億元;再到9月FF未來主義日上,透露與吉利控股的雙方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實現科技合作的第一階段。
進展尚可之下,FF想要重新回歸國內的“决心”,一刻也沒有中斷。但看似美好的理想背後,往往是現實的殘酷。
此刻,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終端廝殺,早已變得愈發激烈。更為嚴峻的是,有了例如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甚至比亞迪般先發者的率先突圍,格局正在變得漸漸清晰,資源也在朝著它們慢慢傾斜。囙此,留給追趕者的時間,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减少。
回到最為現實的產品層面,多年前當FF 91首次亮相時,承認它是一款足够吸睛,並將科技感與豪華感較為完美融合的產品,但是放至在當下,看似已經毫無“領先性”可言,無論是在三電層面、智能化層面甚至品牌調性層面,徹底的淪為後來者。
接下來,即便這款產品能够順利國產交付,究竟還會有多少人願意為其買單?能否實現後來者居上?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FF 91所面臨的近况看似同樣是“回國,很難”。
文末,依然想說,“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是曾經對賈躍亭與FF過去所經歷一切的最好形容。此刻,既然選擇再度開始、重頭再來,二者想必已經對將會遇到的困難與挑戰,做好提前的心理建設。機會,只有最後一次。
至於最終結果如何,這位演說家曾經的某一句名言,已經能够給出回答:“我們也許會成功,也許會死在成功的路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