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論文:中國新疆青銅時代先民遺骸屬本地人群遺傳

新疆 127℃ 0
摘要:小河墓地M75號墓葬發掘進行中。施普林格·自然供圖。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認為,根據全基因組分析,中國新疆地區塔里木盆地發現的自然保存的青銅時代乾屍屬於一支遺傳上獨立的本地人群。

小河墓地M75號墓葬發掘進行中(圖片來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研究論文認為,根據全基因組分析,中國新疆地區塔里木盆地發現的自然保存的青銅時代乾屍屬於一支遺傳上獨立的本地人群。

這一重要發現否定了此前的假設,即這些乾屍來自從現今西伯利亞、阿富汗北部或中亞山區遷徙而來的人群後代。

小河墓地M11號墓葬中一個自然保存的女性乾屍(圖片來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該論文介紹,塔里木乾屍及其所屬的小河文化自20世紀早期被發現以來其起源一直有爭議,尤其是因為這些乾屍獨特的外表,以及相關衣物和農業活動。一直存在爭議的三個主要假說認為,他們是來自現今西伯利亞南部遷徙牧民的後代,或者是來自中亞山區或阿富汗北部沙漠綠洲農民的後代。

小河墓地代表性的帶槳船棺,棺上蓋著牛皮(圖片來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由中國、韓國、美國、德國等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對來自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13具乾屍以及5具準噶爾盆地北部的乾屍的基因組DNA進行分析,塔里木盆地乾屍生活年代可追溯至大約西元前2100-1700年,準噶爾盆地乾屍可追溯至約西元前3000-2800年,人們相信這些乾屍是新疆地區發現的最早人類遺體。

中外研究團隊發現,準噶爾乾屍的祖先主要是阿凡納謝沃人(阿勒泰-薩彥嶺地區草原牧民,在今西伯利亞南部),以及一些來自本地的遺傳影響,而塔里木乾屍只有本地祖先。其中7具塔里木乾屍牙齒沉積物中發現的乳蛋白表明,這一群體很可能依賴乳品牲畜養殖生活。

小河墓地俯瞰圖(圖片來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瑛)。施普林格·自然供圖

研究團隊指出,綜合而言,這些發現和此前關於遷徙的假說相衝突,說明儘管當地準噶爾和阿凡納謝沃移民群體的遺傳譜系有所混合,但塔里木盆地文化可能產生於一支遺傳上獨立的本地人群。研究團隊認為,這一群體在文化上兼收並蓄,並且和他們的牧民與農民鄰居都維持著緊密的紐帶。

在《自然》同期發表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國際同行專家進一步探討了最新論文的關鍵發現,及其對亞洲內陸史前史的意義,認為該論文回答了小河文化的遺傳起源,後續還要靠學者們努力合作,以進一步解釋界定亞洲內陸青銅時代的動態及多樣化的文化交流模式。(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