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共建共保污染協同治理綠色發展一起探索川渝聚焦3大任務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重庆 48℃ 0
摘要:

巫峽晨韻。特約攝影王正坤\視覺重慶

近日發佈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畧,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格局,並提出“推動生態共建共保,加强污染跨界協同治理,探索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徑”三項具體任務。

如何推進川渝兩地共築長江上游生態屏障?10月26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重慶市相關部門和部分區縣負責人。

推進“六江”生態廊道建設

推動生態共建共保

“《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以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沱江、涪江為主體,其他支流、湖泊、水庫、渠系為支撐的綠色生態廊道。”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吳盛海介紹,川渝兩省市聯合編制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土空間規劃、“六江”(長江、嘉陵江、烏江、岷江、沱江、涪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協商劃定兩地生態保護紅線,協同推行林長制,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生態治理,在重慶江津建立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川渝司法合作生態保護基地,重慶廣陽島片區獲國家支持開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廣陽島成功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大熊猫國家公園、龍泉山都市森林公園、長江生態文明幹部學院等建設有序推進。

市林業局局長沈曉鐘介紹,重慶深入推進“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等重點專案實施,推動川渝生態共建共保。從2021年起到2030年,重慶將用10年左右時間,以森林數量提升、森林質量提升和森林綜合效益提升為主開展營造林315萬畝,其中通過新造林實現數量提升98萬畝,通過對現有林進行培育實現質量提昇217萬畝。

對此,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表示,江津與瀘州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生態相融,一直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願望,江津持續推進雙城經濟圈生態共建環境共保走深走實,協同推進一江(長江)、一河(塘河)、一山(四面山)生態屏障建設;積極對接“三線一單”實施工作,共同就毗鄰地區產業佈局、環境管控進行統一協調;配合推動川渝跨界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定落地落實,協同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研究。

梁平區委書記錢建超表示,梁平攜手川渝七區縣,嚴格保護好明月山300萬畝竹林資源;保護原生植物,開展森林撫育,實施低效林改造,投資15億元的國家戰畧儲備林項目全面開工;共同保護龍溪河、明月江等水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嚴格保護合理利用溝渠塘堰溪等鄉村小微濕地。

推動水岸共建共治

加强污染跨界協同治理

“在污染共治方面,川渝兩省市全力配合生態環境部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協同推進嘉陵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立法,聯合開展生態環境標準統一政策措施研究。”吳盛海介紹,川渝兩省市還協調實施毗鄰區域“三線一單”,製定區域環境准入協商機制,共同推進成渝中線高鐵、成達萬高鐵等重大專案環評工作。

此外,川渝兩省市聯合清理整治河道“四亂”、污水“三排”問題,推進銅缽河、瓊江等跨界水污染聯合防治試點;建立跨區域水泥行業錯峰生產制度,開展5輪次藍天保衛戰聯動幫扶,共亯空氣品質監測數據1430餘萬條;在全國範圍內率先簽訂跨省市生態環境聯動督察協定,扎實推進新盛河(任市河)跨界流域問題整改等。

市水利局局長張學鋒介紹,川渝兩省市聚焦重點問題,推動水岸共建共治,聯合開展跨界河流“治三排”和“清四亂”專項行動,累計排查河流管理保護問題465個;建立跨界河流聯合督導及問題交辦機制,組織開展瓊江、大清流河聯合暗訪巡查,聯合交辦督促整改問題22個;開展2021年川渝跨界河流聯合暗訪,排查發現的144個河湖管理保護問題已移交相關市、區縣整改。

下一步,川渝兩省市將加快建立各級聯合巡查制度,持續開展聯合暗訪巡查,探索跨界河流管理保護問題聯合交辦、督辦、銷號閉環管理機制,推動排查發現的問題整改清零,促進跨界河流水環境質量提升。

“深入推進雙城經濟圈污染共治。”李應蘭稱,江津積極利用國開行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貸款和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資金在長江及塘河等重要支流開展水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推進長江流域水環境風險聯防聯控,共同製定了《跨省流域上下遊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協同防控夏秋季臭氧、冬春季細顆粒物污染,推進區域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探索選擇區域代表性污染場地和農用地,共同開展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試點。

錢建超表示,梁平堅持系統治理,推進污染共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理好水,聚焦龍溪河、銅缽河、明月江等跨界河流,與毗鄰區縣常態化開展聯席會商、聯合巡查、聯合執法等工作。

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探索綠色轉型發展新路徑

“要實現綠色轉型發展,關鍵是要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吳盛海介紹,重慶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一方面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一方面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新能源、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等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使其成為綠色發展新動能。

“針對高耗能、高排放的‘兩高’項目,我們嚴把環境准入關,在全國率先開展將碳排放評估內容納入環評的試點工作。”吳盛海介紹,我市環評融合碳評工作重點圍繞鋼鐵、火電(含熱電)、建材、有色、化工(含石化)5個“兩高”行業和全市所有產業園區開展,建設項目和行業規劃、園區規劃環評中均引入碳排放評估,從政策層面引導各區縣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沈曉鐘介紹,重慶在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中,根據地形地貌差异和經濟社會條件,因地制宜,科學佈局。從平面上看,重慶對以長江三峽、烏江畫廊為代表的峽谷景觀生態屏障類,以經果林、森林旅遊為代表的淺丘產業生態屏障類,以城周“四山”保護提升和廣陽島片區綠色發展示範等為代表的城鎮功能生態屏障類這“三種類型”實行分類指導。從立體上看,重慶對高山生態防護林帶、中山生態產業發展帶、濱江景觀生態隔離帶、消落區固土涵養生態帶這“四帶”進行空間統籌。

“川渝一家、發展一體、命運與共。”李應蘭表示,江津大力推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綠色發展,江津、瀘州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簽定了《合作框架協議》,明確了8個方面具體合作事項。同時,江津不斷深化合作範圍和領域,共同完善了“渝川黔”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機制,共同編制了“瀘永江”融合發展示範區總體規劃等。探索聯合開展排汙權、碳排放權跨區域交易、企業清潔性生產等。

“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產業共興。”錢建超表示,梁平堅持以“生態+”的理念謀劃發展、“+生態”的思路發展產業,以創建國家高新區、國家農高區、建設雙桂湖智創生態城為載體,加快發展綠色製造業、綠色農業、綠色旅遊業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