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聯合國人居署公佈2021年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名單,寶雞市成功入選,成為亞洲唯一的獲獎都市;4月15日,由中央氣象臺主辦的“中國天氣”助力美麗中國建設資源發佈會召開,寶雞市榮獲“最受關注的天氣預報都市(宜居宜遊)”稱號;2020年12月27日,寶雞市獲得“新時代·中國最美生態宜居名城”榮譽稱號,是陝西省唯一獲此榮譽的都市……
屢獲殊榮的背後,是寶雞市著力建設“宜居宜業的幸福美麗都市”的决心。近年來,寶雞市久久為功、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完善城市建設管理、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推動文明都市創建融入百姓工作、生活中,使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民生實事繪就“宜居底色”
每天傍晚,家住寶雞市區濱河路的李忠平都會走出家門,到附近的聯盟大橋上走一走,遠看燈火璀璨的城市夜景,近觀城市建設的日新月异。從聯盟大橋到鈦穀大橋,近年來,寶雞市新建和在建的渭河跨河大橋達到8座,用一座座橋聯通了一河兩岸居民的幸福生活。
每個週末,寶雞市民周娟都要和跑友們相約,在渭河健步長廊來一次遠距離訓練。“在公園裏奔跑,這種感覺真是太棒了!”周娟感歎。近年來,寶雞市依託穿城而過的渭河,打造渭河百里花海、百公里渭河健身長廊,把籃球場、足球場等運動場館搬進公園,讓市民走出家門10分鐘就能進入公園健身休閒。2020年,在全市綠地增量有限的情况下,寶雞市新建口袋公園44處,提升改造綠地61.4萬平方米,讓城市綠地豐富、立體、親民。
連日來,寶雞市區中山西路的居民們最高興的就是看著居住了快20年的社區越變越美。經過樓頂防水處理、牆體粉刷等,社區從“裡子”到“面子”都煥然一新。近年來,寶雞市相繼實施老舊社區改造、商貿市場規範、“廁所革命”等十大行動,2021年,寶雞市計畫改造512個社區,涉及1543棟住宅樓59905戶,總投資35.7億元。
一件件民生工程“落地生根”、一條條民生新政“破浪前行”,寶雞市以人民為中心,傾注真情實感、投入真金白銀,讓羣衆的笑容成為1.8萬平方公里的西秦大地上最美麗的風景。
25.3萬中低收入羣衆“住有所居”
說起過去在寶雞北坡的生活,馬清菊感慨萬千:“以前的日子跟現在完全不能比。”
今年70歲的馬清菊,祖籍河南,她的父親於抗日戰爭時期逃難至寶雞,最後在北坡上紮下了根。“當時北坡上的居住條件非常差,屋子漏水、巷道污水橫流,而且地理環境惡劣,要是趕上陰雨天,出行難不說,還動不動就發生山體滑坡。”馬清菊說。
為了消除北坡羣衆的安全隱患,2005年,寶雞市啟動了當地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整體搬遷項目——北坡地質災害搬遷項目。寶雞市投入資金近16億元,進行安置房的建設和拆遷工作,使北坡常住人口4547戶11811人全部搬遷安置。“2008年,我搬進了新福園社區,周邊住戶都是當初在北坡上的熟人。在這裡,吃、住、行都比以前好太多了!”馬清菊說。
除了北坡地質災害搬遷項目外,近年來,寶雞還實施了鐵路沿線拆遷安置工程,安置居民1517戶4207人,建設16個街心公園,形成31公里的綠色長廊;實施了城區內的棚戶區改造工程,使5.1萬戶14.3萬餘人出棚進樓;建成了金河尚居、龍山雅居、虢鎮茗苑等13個社區2.93萬套公租房,實現都市住房困難人群“住有所居”。
寶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0年至2020年期間,寶雞市通過爭取中央和陝西省專項補助資金、發行專項債券資金、吸引企業投入資金等管道,累計為25.3萬中低收入羣衆提供了保障性住房,歷史性地解决了全市城區超四分之一人口的住房困難問題。
文明之風提升“宜居指數”
10月初,寶雞一對父子在海南旅遊時勇救杭州溺水遊客,26歲兒子張子琛在營救中不幸遇難的消息傳開後,眾人紛紛為父子兩人捨生忘死的英勇事蹟點贊。
寶雞人這樣見義勇為的事蹟還有很多。計程車駕駛員閆建强開車途經金台區高家灣村時,不顧危險救助4比特受傷老人;寶雞高新區千河鎮司家崖村村民趙軍斌、趙勇兵等人,合力將一名男孩從引渭渠中救上岸並及時送往醫院……現時,寶雞已湧現出全國、省、市道德模範及提名獎得主249人,8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52人榮登“陝西好人榜”。
關鍵時刻綻放出美麗花朵,是因為文明根植於心底。在寶雞,從四五歲孩童到耄耋老人,都積極參與志願服務活動,撿拾紙屑煙頭等垃圾,擦淨公共設施上的灰塵,引導他人文明乘車、文明就餐、文明過馬路。據統計,現時,全市登記在册的志願者共有30餘萬名,今年上半年志願服務時長超過90萬小時。
走在寶雞大街小巷,看不到牆上亂貼的野廣告;斑馬線前,車讓人、人守規,秩序井然;公車上,市民主動為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社區裏,鄰里和睦,互幫互助……廣大寶雞羣衆正以强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彙聚成一股股強大動力,共築文明之城、宜居之城。(記者:田錫超)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