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新座標聚力新征程——青海現代農牧產業發展專題研討班培訓綜述

青海 74℃ 0
摘要:自10月8日開始,由省委組織部主辦,省委黨校、省農業農村廳共同承辦的全省現代農牧產業發展專題研討班共40人,分別在青海省委黨校和山東省委黨校開展了為期15天的系統學習培訓。
這是立足新發展階段,從理論到實際跨區域的一次摸索和探路;這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路上的“生動一課”。

自10月8日開始,由省委組織部主辦,省委黨校、省農業農村廳共同承辦的全省現代農牧產業發展專題研討班共40人,分別在青海省委黨校和山東省委黨校開展了為期15天的系統學習培訓。

從青海到山東,從課堂到農田牧場,從討論到觀摩……時光飛逝,15天緊張有序的培訓,讓來自全省各地不同崗位的營員們,在學習中思考,在感悟中提高。一場場頭腦風暴衝擊著大腦,激蕩著靈魂……

  “這次培訓是全省上下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重要論述精神及考察青海時重要講話精神,著力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的重要安排。旨在拓寬發展現代農牧產業新思路,掌握發展現代農牧產業新辦法,為進一步提高青海省推進現代農牧產業的能力和水准做好理論儲備。”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鞏愛岐介紹。

  築牢信念理論武裝頭腦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滋養,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它噴薄的偉力,源自人民又為了人民,成為光燦歷史長河領航中華巨輪的思想燈塔……”老師深入淺出的全面闡述,讓營員們心靈再次受到洗禮,理想信念進一步提升。

在一堂生動的“山東實踐”課——“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課後,全體營員在分組討論時集思廣益,立足實際、圍繞所學所感,積極交流,進一步理解學習成果。

“這次培訓既突出了政治理論學習,强化了思想和黨性方面的培訓,也突出了現代農牧產業發展的主題,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在理念上有了新的碰撞。”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副縣長石建軍表示。

參加培訓學習,是一個抬頭看路的過程,更是一個堅定理想信念、明晰方向的過程。

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副縣長洛布加表示,作為基層牧區,剛察的農牧業在總體規模、產業層次、產業結構、管理模式等方面都亟待加快發展管道轉變。剛察的發展既要“趕趟”,又要“補課”,任務非常艱巨。

知行合一的黨性錘煉,進一步增強了營員們的自覺自律。15天的專題研討培訓,學理論、修黨性、補短板、提貭素,營員們的學習熱情异常火熱。在緊張的培訓中,始終勁頭不松,潜心於學習研討之中。

  教學相長拓寬發展視野

促進現代農牧業產業轉型陞級,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

從濟南到濰坊,從課堂到鄉村,從理論輔導到現場教學……聆聽老師講解現代農牧業產業與鄉村振興戰畧相輔相成的重大意義,營員們進一步認清了形勢、明確了方向。

一番覺悟,一番長進。作為一個北方農業大省,山東,已在鄉村振興中趟出了路徑、作出了示範。

濟南市章丘區繡惠鎮施家崖村和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這兩個依靠黨支部的帶動引領,發展起各具特色產業的有名村莊,讓鄉村振興戰畧在這裡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它讓這兩個村集體經濟“腰杆粗了”、村民的“箱底厚了”、村黨組織“基礎牢了”。

行走在山東省壽光市東斟灌村和三元朱村,讓人切身感觸到因蔬菜種植而聞名全國的壽光城鄉,憑藉著手中的蔬菜產業這顆“棋子”,將農業現代化的“棋局”下得風生水起。成為“全國文明村”“中國特色經濟村”等,將“村企共建、互助共進、合作共贏”作為發展鄉村經濟的主攻方向,村集體經濟收入持續提高。

在素有“魯西小壽光”之稱的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村,引人眼球的各種玻璃溫室以及借此走出的現代農業技術反覆運算創新與鄉村人才培養相結合的“耿店模式”,讓營員們感受著打造人才搖籃,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智慧力量以及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所帶來的巨大變化,不少營員心中豁然明朗人才在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這一個個在齊魯大地上高質量發展的鮮活實踐“範本”,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精心培育的“諸城模式”“濰坊模式”“壽光模式”,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輻射帶動效應。

找差距、擺困難、明方向。在學習交流中,營員們進一步把思考的焦點聚集在如何轉變、如何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管道上。海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海明坦言:“海東市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鄉村設施農業發展比較多,怎樣發展後續產業,讓羣衆增收致富,我們要多走一走看一看,多學習一下其他地方好的做法和經驗。”

  汲取經驗起航新征程

連續十幾天緊鑼密鼓的學習觀摩,讓專題研討班的營員開闊了視野,汲取了山東省在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模範、鄉村人才振興、壯大集體經濟等多方面多維度的成功經驗。

山東省的諸多鄉村通過培育新動能,實現了多元化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已經走向深廣,產業興村強縣行動,已經構築起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百姓富、生態美在山東的廣闊鄉村已然化為現實。

學有所悟,更是學有所得,未來也將學有所成。如何把學習觀摩中形成的壓力,切實轉化為推動我省農牧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營員們面對的長期“考題”。

“保障鄉村振興戰畧的順利實施,要培育和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的人才隊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政法委書記王世昌說道。

在生態文明視野下,如何貫徹“一優兩高”戰畧,推動我省現代農牧產業升級發展,成為大家討論的熱點。强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提升鄉村德治水准……討論中,營員們深入思考、充分研討,表示要立足青海新的發展座標,主動謀劃、搶抓機遇。

研討班在最後進行了總結,要在現代化農牧業產業發展中持續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健全完善農牧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和制度機制,把國家的政策“用好、用足、用到位”,真正解决集體窮、支部弱、羣衆散、產業衰等問題。產業振興要下功夫謀劃,通過構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形成具有青海特色的產業鏈,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堅持質量興農。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才能最大化提升競爭力。加大科技支撐、發揮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我省要探索和健全人才留用機制,留住人才,推出產業。要用足、用活、用好各項政策,以政策出優勢,靠政策增活力……(譚梅)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