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類型多樣,地理環境複雜,傳統的監測管理手段已無法滿足國家公園精細化、動態化、體系化管理需要。大數據平臺建設按照數據融合彙聚體系、生態智腦中台體系、綜合業務服務體系三大體系架構,通過系統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手段,對現有各類數據資源整合、對前端監測體系進行對接,融合管護員日常巡護的動態資料,數據標準化建設,構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高效運行機制,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准,支撐祁連山生態保護、生態文化、生態科研三大高地建設。
現時,建立基於國家公園本底資源的一張圖資源管護機制,可將各空間圖形圖像數據、内容數據以及檔案資料以不同存儲管道入庫。通過採用坐標系,結合數據檢查、處理、轉換、縮編等科技手段實現國家公園內各類生態類型的資源分佈專題圖更新。空間分析與査詢,生態類型内容資訊查詢,年度變化資訊查詢,實現包括生態資源分佈、土地利用類型、林種分佈、冰川變化等10多種專題圖發佈。結合行政區劃,從海量數據中快速挖掘分析,為國家公園內自然資源管護、確權、調查監測等科學決策和準確預測提供有力的資訊支撐。
構建基於人工智慧的野生動物線上識別與預警體系,加强以旗艦物種為覈心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評估,不斷鞏固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成效。現時,建設完成以雪豹為主的野生動物線上識別監測預警體系,提高物種監測時效性,鞏固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成效。此外,按照日常巡護工作需求,安裝部署管護員巡護系統,實現管護員的日常巡護、上報、考核等網格化管理。
初步建成以科研監測為主的科研管理及合作服務、成果轉化模式,以前端信息化監測設備為基礎,以數據融合、樣本採集、能力共亯為標準提供國家公園的生態科研支撐,建立專家信息庫、動植物樣本庫、面向各類專家、院校、研究所等搭建共同溝通的平臺系統,建立科研單位線上注册、科研資料共用、科研成果轉化機制。
現時,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已建立國家公園本底資源的一張圖資源管護機制,將各空間圖形圖像數據、内容數據以及檔案資料以不同存儲管道入庫。值得一提的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大資料中心實現國家公園部分區域的網路通信傳輸,在黑河源等保護分區架設30餘架視頻雲台、1500餘套野保相機視頻監控系統,實現400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即時監測。(趙俊傑)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