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觀察員
在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一張1994年設計師手繪的金雞湖遠景圖,與今天建成後的實景相似度高達90%。
蘇州工業園區,經過27年的發展實現了當初的設計藍圖,經濟發展超出了預期目標:以278平方公里的土地年創造近3000億元GDP,新興產業總產值年均增幅超20%,國家經開區綜合考評“五連冠”……堅持“一任接著一任幹,一張藍圖繪到底”的發展精神,是其成功的重要經驗。
“一張藍圖繪到底”的背後,是“實”字,只有規劃做得實、工作推進得實才能取得實效。海南省黨政代表團在江浙滬學習考察時發現,“實”字不僅體現在工作方法上,也體現在幹部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面貌上。可以說,“實”字是解鎖江浙滬成功的密碼。
當前,海南正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以什麼樣的姿態去搶抓機遇、迎接挑戰?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實”字。省委書記沈曉明強調,要以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務求實效的姿態,儘快補齊短板,更好迎接挑戰,扎實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學習考察時,我們讚歎先進地區之所以能够做到規劃一次成形、產業方向走得通、創新舉措能落地,關鍵原因是,規劃、政策、方案設計之時,就以實的作風,深入實際、瞭解實際,使其符合實際情况、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製定過程就是很好的“教材”。國家相關部委、協力廠商研究機構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等各方分別組織大規模團隊,一次又一次深入海南園區、企業、社區、鄉村進行實地調研,甚至出國考察,借鑒國際先進經驗,製定出高水准總體方案,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蓬勃展開”打牢基礎。這種“實”的工作作風,應該也必須貫穿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全過程。
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問題,也是黨性强不强的問題。現實中,我們也時常聽到“說真話得罪人、幹實事會吃虧”的錯誤言論。面對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這一歷史使命,我們要堅決防止錯誤認識,加强黨性修養和鍛煉,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善於幹實事、求實效。不少代表團成員提到,江浙滬善於活用政策。他們之所以敢於“活用”,就是秉持“實事求是”的精神,在吃透上情、把握省情、熟悉下情基礎上,精准把握政策制定初衷、原則和邊界,創造性貫徹落實,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政策規劃從“紙面”落到“地面”,也離不開腳踏實地。腳踏實地,是一種工作狀態,也是一種工作精神。做到腳踏實地,要有幹事創業的激情,不會“躺平”,更不期待“躺贏”。做到腳踏實地,要有革故鼎新的勇氣,敢於打破陳規陋習,加强制度集成創新,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做到腳踏實地,要有爭創一流的幹勁,向最好者學習、與最强者比拼、跟最快者賽跑,不斷提升能力貭素。在江浙滬學習考察時,我們切身感受到當地幹部不僅對政策、規劃、業務等諳熟於心,對產業發展趨勢、專業領域知識也是信手拈來。有企業評估,政府部門對商業的認知成熟度超出企業想像,雙方可以在“同一頻道”溝通。這就是腳踏實地的工作精神。
當然,實幹也不是蠻幹盲幹,需要以開放的胸懷、包容的心態,向外借智借力,攜伴同行,共亯機遇。在杭州夢棲小鎮,設計開放大學的設計成果外溢,催生出三個百億級產業;在蘇州工業園,依託中科院蘇州奈米科技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的科技創新,發展出千億級納米產業……走在江浙滬的產業園區裏,借智借力的案例隨處可見。特別是科研力量並不强的蘇州提出,“上海做0到1,蘇州做1到10、10到100”。海南在欠發達省情的基礎上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有諸多短板和弱項,更需要聚四方之才、借全國之力,做到制度最開放、胸懷也最開放,如此才能儘快取得實效。
實效是結果,務求實效則是一種精神境界,強調“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求實效,求的不僅是一時之效,更重要的是求得長遠之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是一場“馬拉松”和“接力賽”,當前有成效、長遠永續的事要做,當前不見成效、長遠打基礎的事也要做,但是當前見成效、卻不利長遠的事不能做,不能出現“前任政績、後人包袱”的現象,更不能犯下顛覆性錯誤。
身處改革開放最前沿,海南幹部群眾要保持實的姿態,實的作風、實的精神,爭做“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務求實效”的表率,蹄疾步穩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