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GDP總量為17359.8億元,在大陸地區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22比特,略低於貴州省、山西省,經濟總量並不突出。但從人均GDP來看,內蒙古自治區人均GDP高達72183元,在大陸地區排名第十,刨除四大直轄市的話排名第六,低於蘇閩浙粵鄂五省,略高於山東省(72027元),是我國人均GDP最高的省份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一個面積大省,東西自然地理條件差异極其巨大,但礦產資源均異常豐富,能源、鋼鐵等工業極為發達,這也是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並不落後的覈心因素。全國前十的人均GDP排名,也證明了內蒙古的整體經濟社會發展發展水准非但不落後,反而處於全國前列,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好、居民富裕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
人均GDP是衡量一個地區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准的覈心名額,但在反映地區及居民富裕程度層面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它是一個虛擬化的經濟指標,距離普通人的距離太過遙遠。相比之下,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名額則更加能够貼近現實,反映地區及居民的富裕程度,更加具有說服力,也更加被人們所接受。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497元,平均到每月的話為2625元,僅為同期內蒙古自治區人均GDP的43.63%,這也正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的差距所在。
從城、鄉差距來看,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135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567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5:1,如此收入差距在全國範圍內來看還是比較大的,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內蒙古的都市經濟發展的確是足够優秀,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內蒙古的農村經濟發展的確是依然較為滯後。
從全國範圍內來看,內蒙古自治區31497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略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準(32189元),在大陸地區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十,如果刨除四大直轄市的話排名第七,略低於山東省(32886元)、遼寧省(32738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基本與人均GDP排名一致。
囙此,結合GDP總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個經濟指標,不難發現內蒙古自治區的整體經濟社會發展水准的確排名全國前列,這還是在2020年內蒙古經濟有所退步的情况下。
具體到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的話:
1、包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5879元,烏海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5133元,鄂爾多斯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2374元,是內蒙古自治區僅有的三個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0000元的都市,大幅領先於其他幾個盟市,即使在全國範圍內也排名前列。
在“2020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100强都市”中,包頭排名第27比特,烏海排名第28比特,鄂爾多斯排名第36比特,三市的富裕程度處於全國前列,超過成都、瀋陽、大連、泉州、鄭州、西安、重慶的知名經濟强市,其中烏海是一個典型的地小人少的袖珍型工業都市。
2、阿拉善盟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518元,呼和浩特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30元,這兩個盟市雖然與包烏鄂有明顯差距,但與後面7個盟市相比優勢巨大,其中阿拉善盟是內蒙古面積最大、人口最少、GDP最低的盟市,但其富裕程度卻穩居全區前四,屬於一個個例和另類。相比之下,呼和浩特作為自治區首府,雖然人口多、GDP高,但富裕程度卻並不突出。
3、錫林郭勒盟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495元,呼倫貝爾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515元,也極為可觀,其中錫林郭勒盟略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呼倫貝爾略高於內蒙古自治區平均水準。
4、巴彥淖爾、通遼、赤峰、烏蘭察布、興安盟五個盟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於30000元,其中赤峰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663元、烏蘭察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085元、興安盟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342元,是內蒙古自治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三個盟市,即內蒙古最“窮”的三個盟市。
5、2020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189元,內蒙古自治區有6個盟市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1497元,有7個盟市高於全區平均水準。
綜合來看,內蒙古自治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說是强弱分明,地區貧富差距較為明顯。
對此,你如何看待?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