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市、吳忠市、中衛市歸屬

宁夏 79℃ 0
摘要:近期,多家權威媒體由於工作疏忽,頻頻將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幾個市“”劃分”給了其他省份,更給寧夏“”硬塞”了一個“中午”地區。前有“甘肅銀川”,後有“陝西吳忠”,現在出現了一個“寧夏中午”。寧夏回族自治區下轄5個地級市,分別是: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另有“青銅峽市”、“靈武市”兩個縣級市。

近期,多家權威媒體由於工作疏忽,頻頻將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幾個市“”劃分”給了其他省份,更給寧夏“”硬塞”了一個“中午”地區。

前有“甘肅銀川”,後有“陝西吳忠”,現在出現了一個“寧夏中午”。

現在我們一起瞭解瞭解: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首府銀川。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鄰陝西,西、北接內蒙古,南連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區總面積6.64萬平方公里,位於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方。

1958年6月,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同年10月,召開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宣告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下轄銀川、吳忠二市,永寧、賀蘭、平羅、惠農、陶樂、靈武、鹽池、同心、中衛、中寧、金積、寧朔12縣和固原專區,固原專區轄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涇源5縣,專員公署駐固原縣城。面積66400平方公里,截止1958年年底人口為1935163人。

1959年1月,惠農縣治遷石嘴山鎮。1960年1月,撤銷惠農縣,置石嘴山市(縣級),治石嘴山鎮。同年8月,裁撤寧朔、金積二縣,置青銅峽市,治青銅峽鎮。

1963年,撤銷吳忠市、青銅峽市,改置吳忠縣、青銅峽縣,青銅峽縣治移小壩。

1969年7月,阿拉善左旗劃歸寧夏,自治區面積擴大為17.04萬平方公里。

1970年,固原專區改為固原地區。

1972年,設銀北地區,轄石嘴山市和賀蘭、平羅、陶樂3縣,治大武口鎮;設銀南地區,轄吳忠、靈武、鹽池、同心、青銅峽、中衛、中寧7縣,治吳忠鎮。永寧縣劃歸銀川市。

1975年11月,撤銷銀北地區,石嘴山市昇為地級市,下轄一區、二區、三區、平羅縣、陶樂縣。原銀北地區管轄的賀蘭縣劃歸銀川市。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3年,吳忠縣更名吳忠市。同年固原縣東南部劃出置彭陽縣,治彭陽。

1984年,青銅峽縣更名青銅峽市。

1987年2月,撤銷石嘴山市郊區,置惠農縣,治馬家灣。

1996年5月,撤銷靈武縣,置靈武市(縣級),屬銀南地區。

1998年5月,撤銷銀南地區、縣級吳忠市,設地級吳忠市,新設利通區(原縣級吳忠市地域)。吳忠市下轄利通區,中衛、中寧、同心、鹽池4縣,代管青銅峽、靈武兩市。同年6月,設紅寺堡移民開發區,面積1953平方公里,由自治區直轄。

2001年,撤銷固原地區、固原縣,設地級固原市、原州區(原固原縣地域)。固原市下轄原州區及西吉、海原、隆德、涇源、彭陽5縣。

2002年10月,原由吳忠市代管的靈武市改由銀川市代管;紅寺堡開發區劃歸吳忠市。

2004年,新設地級中衛市,下轄中衛市城區(原中衛縣地域)及海原、中寧2縣;撤銷陶樂縣,其南部劃歸銀川市興慶區,大部劃歸平羅縣;撤銷惠農縣、石嘴山區,合併置惠農區,屬石嘴山市。

—來源於《黃河與寧夏水利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夏”)下轄5個地級市,分別是:銀川市(省會城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

另有“青銅峽市”、“靈武市”兩個縣級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