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一項科研成果刷屏了!但有個讓人痛心的消息……

福建 89℃ 0
摘要:近日,來自廈門大學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刷屏了。廈門大學研究人員21日在國際期刊《細胞》發表論文,揭示了臨床中糖原累積導致肝腫大與肝癌的致病機理,為腫瘤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糖原是人體內葡萄糖的一種儲存形式,是由大量單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細胞內最大可溶的超大分子。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多種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階段的肝臟組織並結合肝癌的臨床樣本,發現在肝臟早期腫瘤病灶及小腫瘤中普遍存在糖原過度累積的現象。

近日,來自廈門大學的一項最新科研成果刷屏了。

廈門大學研究人員21日在國際期刊《細胞》發表論文,揭示了臨床中糖原累積導致肝腫大與肝癌的致病機理,為腫瘤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糖原是人體內葡萄糖的一種儲存形式,是由大量單糖分子聚合形成的細胞內最大可溶的超大分子。研究人員通過構建多種小鼠肝癌模型,分析早期階段的肝臟組織並結合肝癌的臨床樣本,發現在肝臟早期腫瘤病灶及小腫瘤中普遍存在糖原過度累積的現象。

研究團隊介紹,該發現暗示了早期癌變起始中的癌細胞汲取葡萄糖後,可能更多是以糖原儲能的管道在細胞內存儲起來,而不是以無氧糖酵解形式代謝分解葡萄糖,從而改變了對腫瘤代謝已有的認知。進一步研究發現,糖原除了營養能量儲存功能外,過多糖原累積還會發生液-液相分離。累積的糖原相分離會造成重要抑癌的Hippo訊號通路失活,啟動下游原癌蛋白YAP,從而驅動腫瘤的起始。

論文通訊作者、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周大旺說:“現有的惡性腫瘤早期篩查科技有限,很多患者就診時已處於腫瘤的晚期階段。我們這次不僅發現了早期肝癌會有糖原積累的現象,還發現了糖原相分離造成抑癌的Hippo訊號通路的失活導致肝腫大和肝癌的分子機制,這為肝癌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供了新的思路。

現時,人類對早期腫瘤起始及其如何演變為惡性腫瘤的過程知之甚少,囙此,發現與鑒定腫瘤早期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廈門大學發佈的相關文章中,網友注意到這樣一段話:

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劉清許、李佳薪、張煒極、肖琛及博士後張世浩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是周大旺與陳蘭芬教授。”

“本工作的第一作者劉清許同學因白血病不幸於2020年6月11日離世,他生前向紅十字會登記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廈門大學醫學院,用於教學與科研工作。本項研究工作起始與多個重要發現均由劉清許同學承擔完成,向劉清許同學致敬。”

網友紛紛在評論區向他致敬:“看到學校發了Cell,本應該是開心的,但是讀到最後內心卻不免有些沉重。”

一路走好!致敬!

來源: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廈門大學等

責編:張永群

編輯:吳亞琦邢妍妍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