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式打卡”太可惜,一比特大學教師這樣帶領學生領略“上海之美”

西藏 90℃ 0
摘要:如今,隨著“打卡網紅”成為青年一代喜聞樂見的都市遊覽管道,城市文化工作者、文旅產品開發者不得不細究這一現象背後的深層次變化——。上述兩方面本不衝突,尋找兩者之間合宜的結合點卻並不容易。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師施暉是一比特資深旅行愛好者,且開設“閱讀與旅行”課程多年。我發現“旅拍式打卡”變成了一個新近的熱點。“旅拍式打卡”跟過去在廣場上拍攝民族服裝照立等可取並無本質差別。

如今,隨著“打卡網紅”成為青年一代喜聞樂見的都市遊覽管道,城市文化工作者、文旅產品開發者不得不細究這一現象背後的深層次變化——

能否靈活調用各種資源,讓城市風景的呈現與當下都市人的喜好積極互動,是一方面。能否尋找更聰明的管道“點亮”城市風景、“提煉”都市品格,不簡單迎合受眾、追逐潮流,是另一方面。

上述兩方面本不衝突,尋找兩者之間合宜的結合點卻並不容易。如何尋找“打開”一座城市的文化風景的合宜管道?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師施暉是一比特資深旅行愛好者,且開設“閱讀與旅行”課程多年。教學相長的過程,推動他不斷思考著上述話題。

“打卡”易,玩出門道難

今年夏天,我回了一趟西藏,距離我上一次踏上青藏高原已時隔20年。西藏的巨變令人驚歎,特別是自治區首府拉薩的面貌更是煥然一新。除去疫情防控帶來的些許限制和影響,“日光之城”裏還是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我發現“旅拍式打卡”變成了一個新近的熱點。花費不多,遊客就能身穿民族服裝、著精美妝容,拍攝至少3組不同背景的特色照片。八廓街上“寫真照相館”多且熱鬧,攝影師也都按照一套固定的流程工作。當然,最重要的,還數大多遊客都會前往布達拉宮前打個卡。

“旅拍式打卡”跟過去在廣場上拍攝民族服裝照立等可取並無本質差別。區別大概僅僅在於,當人們身處資訊時代,這種別致的“打卡旅遊”管道具有額外的實时傳播效應。“打卡”完畢後,趕快數一數朋友圈收穫了多少點贊。如果一下子想不到別出心裁的拍照姿勢,可以看看“小紅書”平臺上又給出了哪些新的拍照姿勢建議。拍照、上傳、等待點贊……完成這一系列動作之後,遊客便心滿意足地達成了宣告:“雪域西藏我來了!聖城拉薩我來了!”

如果把視線移回上海,你不需要身著“奇裝異服”,“打卡”的目的地就很豐富多彩。而且,打卡的目的地也在不斷變化著,從迪士尼樂園到武康大樓,從外灘陸家嘴、蘇州河沿岸到各種“新晋網紅”地標。一如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所言,旅行是萬眾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管道。而到了魔都上海,就算走馬觀花,也要找點“捷徑”、抓住重點,不是嗎?

倘若有人問我“旅遊是不是一種剛需”,“如果生活的要義在於追求幸福,那麼,除卻旅行,很少有別的行為能呈現這一追求過程中的熱情和衝突”,我不僅要把阿蘭·德波頓的這番話複述一遍,還會斬釘截鐵地回答他,“是的”,尤其在“後疫情時代”,這種“剛需”更可能成為加深人們幸福體驗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我自己就憋得慌,不然怎麼會一放暑假就飛去拉薩?既然出境旅遊暫時不那麼容易實現,不妨好好瀏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吧。可是,怎麼玩?怎麼玩得好?其中是有學問的。

拍完照片,大家坐在武康大樓馬路對面的臺階上認真地用手機修圖。董天曄攝

快速消費般的遊覽很難留下回味

我在我們學校的會展與旅遊學院開設“閱讀與旅行”這門選修課5年了。幾乎每一學期的課程中,我都會把“上海”單列為一個專題,與同學們做重要分享。學期中間,我還會給學生佈置一道作業題,讓大家設計一條“有意思、有內涵、有故事”的“上海一日遊”線路。

這時,我一般就會發現他們內心的衝突之處:一方面,如果只是偷個懶,做一條“上海旅遊打卡線路”或是簡單地從網絡上複製粘貼,那麼,對象往往就只會集中在外灘、武康路、中共一大會址、四行倉庫等;另一方面,學生們也知道,這樣很難拿到高分,得在線路規劃上動腦筋、找尋新的亮點和特色才行。

這其實也是“打卡網紅景點”背後那個現實困境的縮影:互聯網的高度發達、移動通信的便捷、新技術的加持(比如航拍新視角的介入)、VLOG短視頻的興起,很容易建構、傳播、炒熱所謂的“景點”,但在遊客蜂擁而至、拍出千篇一律的照片、完成快速消費般的遊覽之後,很難留下經得起回味的東西,很可能只是“遊了一個寂寞”。

畢竟,路上幾小時、排隊半小時、拍照兩分鐘、修圖十分鐘,再將“打卡成果”曬到朋友圈,流程幾乎已成定式,緊接著的步驟,無外乎趕去下一個“網紅景點”。如此循環往復,旅遊變成了一件累人的事。

我們其實都明白,這一切似乎與“深度旅行”無關。而且,在走馬觀花般的打卡中,上海本身的風景成了一道華麗的背景板。也許,有人會說,“沒關係,這至少可以證明我來過、我看見過、我體驗過啊”。如果每一位旅人的目標不過如此,那麼,打卡這個動作確實可算作達成目的了。

一比特靚女推著共亯單車站在武康大樓前,讓男友為自己拍照留念。董天曄攝

在上海的快節奏中也能找到慢生活的心境

事實上,要設計別出心裁的“上海一日遊”並不輕鬆。以我的課程為例,我特別強調了要體現出“閱讀”的概念和元素。一座城市當然是可以閱讀的,但細心品讀的時候才能咀嚼出味道。一座城市讓你印象深刻的自然也不該是浮光掠影。現代化的繁華瑰麗固然讓人歎為觀止,但我們與都市真正的連結可能仍然更多地發端於情感與故事,是屬於個體的私人經歷。

接觸的學生多了,我可以看到他們的活動半徑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甚至很多上海本地的學生,對這座生養他們的都市也缺乏瞭解。縱然新的“網紅熱點”還在被持續地創造、生成,但很多人對旅遊的認識無非停留在從自己待膩的地方轉移到別人待膩的地方去。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份工作來自一比特生長在雲南昆明的學生。她巧妙地從自己喜歡的程耳的電影切入,講述了對上海的變遷、對海派文化的認識。可見,電影和書籍是比較好的媒介,充分的閱讀則可以幫助人更好地理解上海。

在我的建議下,有一些學生對外灘的今昔做了比較研究。結果他們就發現,撇開那幾個最有名的拍照打卡點,竟然有那麼多的好去處(如濱江新步道)。我總是鼓勵他們多去走一走、散散心,再坐一下2塊錢的浦江渡輪從浦東到浦西。坐浦江渡輪總會撩撥起“70後”“80後”上海人對黃浦江上交通工具變遷的追憶,而“2塊錢的浪漫”不知道現下的年輕人還能不能體會。

作為休閒度假目的地的上海,如果只是來去匆匆地“打卡”就“巨虧”了。但凡有過沉浸式體驗的遊客和居民,都明白今時今日之上海可遊玩之處,較之我們父輩那個時代已經越來越多。都市裏林立的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影院、劇院等公共文化空間,有的本身就是歷史建築,理應成為這座人文都市的底蘊與華彩所在。更何况,它們也都很適合“打卡”。

金陵東路渡口,上下班和遊玩的乘客等待輪渡擺渡到對岸。司占偉攝

在學生的工作裏,我看見他們把朵雲書店、思南書局、鐘書閣等上海特色書店串聯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還有人開發了“都市水鄉”主題路線,一路上不僅可以有朱家角,還可以有楓涇、練塘和金澤古鎮。今年,我也特意組織了五支學生團隊對松江區的五座古塔(護珠塔、秀道者塔、圓應塔、方塔、李塔)進行考察,並提出周邊旅遊線路設計規劃或旅遊開發的建議。

隨著與學生教學相長,我宣導他們更多地從建築、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去欣賞“萬國建築博覽群”,鼓勵他們走進各個區的特色博物館。他們也嘗試著在旅行前做一些必要的閱讀,來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點所在。慢慢地,他們形成了新的習慣:在旅行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旅行後,利用文獻資料來為自己答疑解惑。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旅遊打卡”更像是第一步,是一個用來建立連結的“動作”。而如果你在這座城市可以停留得更久,或是長期生活於此,你應該試著學會在上海的快節奏中找到慢生活的心境——

你可以在秋天欣賞41條“落葉不掃”的馬路,也可以在春天走出魯迅公園去萬壽齋吃一客小籠;

夏天的武康路附近有很多條馬路,擁有遮陰避暑的華蓋似的法式梧桐,喝咖啡的好去處可能就在那些老洋房和舊別墅裏;

冬天去老城厢尋找漸行漸遠的年味……

如果可以,再讀一讀王安憶的《長恨歌》或金宇澄的《繁花》,抑或是翻出許鞍華的《美麗上海》。觀看老電視劇《孽債》要很有耐心,要去看滬語版的。相關的閱讀、遊歷越多越深入,你對上海就會越多幾分親切。

錯過了“莫奈和印象派大師展”?沒關係,最近年輕人熱衷去看現場的“脫口秀”。還有,當你掌握的資訊越來越多,就不會詫異於上海最高的山並不是佘山,上海人的週末度假新寵現在是寶島崇明。

總之,年輕人需要的是娛樂,中年人要的是喘息,朋友圈可以曬的不僅是風景,還有智慧與審美。

松江廣富林考古遺址文化展示館。董天曄攝

上海之美不只在“摩登”

上海人確實會為了杏花樓的月餅排隊,但對所謂“網紅”的熱情只有3分鐘熱度。我和學生在課堂上有過很多關於欣賞“上海之美”的討論。他們的回應也給予我諸多新的啟發。

比如,他們提出,濱江步道模式能否在更大範圍推廣?以松江區為例,五座古塔中的李塔就因為交通不够便利、周邊景點稀疏分散等原因乏人問津,如果能在“沿江漫遊公路”上做點文章,則可以串聯起李塔、延壽寺、浦江之首、腰涇村、米市渡松南郊野公園等景點,融合車行公路、慢行綠道與綠化景觀等內容。便利的自行車道或景觀步道的開發,不僅能够“入景區、穿田園、過村落、聚產業”,協調人文與自然,打造一條暢、安、舒、美的精緻旅遊之路,還能促進區域旅遊資源整合,帶動松江經濟、產業發展

又如,有學生提出,一場完美的旅行需要由“閱讀—旅行—再閱讀”三個環節構成。一個學生寫道,“如果僅僅是‘預習—打卡—複習後再打卡’,我們不過是迷上了速度這個‘魔鬼’,由於這個原因,我們總是一不小心就會忘了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出發。而一旦慢下來,閱讀與旅行也就達致了平衡。”

這位考察佘山秀道者塔的小組隊長真的就先後造訪了這座滬上最知名的“小山坡”兩次。她不僅瞭解了以秀道者塔為代表的佘山佛教文化,也研究了佘山上天主教興起的歷史淵源。初遊時囫圇吞棗的上山線路,被複盤時更加合乎邏輯的運動線路所替代,她的收穫自然不止是在山水之間大汗淋漓地做了一次鍛煉而已。

上海之美,不只在“摩登”,從歷史、文化、生活,到想像和現實交織,可以有多個維度。我們都可以去嘗試體驗。

如今,上海主導的旅遊模式依然以都市觀光、休閒、度假為主,未來目標則以“高品質旅遊發展、高品質旅遊生活、高頻次旅遊消費、高水准旅遊交流”為發展主線,努力成為國內大循環的旅遊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旅遊戰畧連結點。囙此,“打卡式旅遊”始終只能是走近上海的“初級階段”。如果願意走進上海,並花一些時間認真體會這座城市的魅力和便捷,感受繡花針般細緻的都市治理,那麼,可以走走、停停、看看的地方其實還有很多。

廣富林文化遺址落日餘暉。張海峰攝

本文首發於《解放日報》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