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細心的銀川市民在微信上瀏覽資訊時發現,銀川竟然又被誤劃到了甘肅省。其實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被網友們誤認為是甘肅省或青海省的一個都市,已不是一次兩次。為此,很多銀川網友都在朋友圈通過不同的管道向全國網友喊話——銀川是寧夏的!不是甘肅的!也不是青海的!
那麼問題來了,寧夏的銀川為何頻頻被誤認為是甘肅的?銀川和甘肅在歷史和地理上有何淵源?
下麵我們首先通過地理位置來瞭解一下銀川和甘肅之間的淵源
銀川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東面、南面與寧夏的吳忠市相鄰,西面靠著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北面與寧夏的石嘴山市、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鄰,面積9025.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85.9萬人左右(截至2020年11月1日數據)。
銀川地處中國西北地方,和甘肅省的省會城市蘭州一樣,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中心都市,若駕車走京藏高速的話,從蘭州到銀川僅4個小時的車程。囙此,地理位置距離近、地貌情况相似、氣候條件類似,並且都是我國西部地區重要中心都市,這些客觀原因也是網友們頻頻將銀川誤認為甘肅省都市的原因之一。
下麵我們通過歷史來瞭解一下銀川和甘肅之間的淵源
其實,銀川不光距離甘肅近,在歷史上銀川還曾經是甘肅的一部分,後來被劃歸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為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都市。這個故事還得從歷史上的甘肅與寧夏及青海之間的分家說起。
西元1271年,雄才偉略的元世祖忽必烈以大都(今北京)為首都,建立大元。三年後,也就是西元1274年,忽必烈任命元初名臣伯顏為攻伐南宋的主帥,開始大舉伐宋,西元1279年,元朝大軍消滅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殘餘勢力,統一中國。
因為當時元朝的勢力版圖已經非常地遼闊,宋朝時期的州縣兩級行政區劃制度已經不適合元朝當時的情况,於是忽必烈為了强化中央集權,加强對地方的統治能力,開始採用行中書省制度,把當時的元朝疆域劃分為十個行中書省,而甘肅行中書省便是其中的一個行中書省,管轄地區囊括了以下地區:現在的甘肅大部分地區、現在的寧夏地區、現在的青海東北部、現在的內蒙古以及現在的陝西北部部分地區。
西元1368年,出身布衣的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於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明王朝的統治者們幾乎沿用了元朝的行中書省制度,並且將改省設司,將行中書省制度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完善。但是明朝當時並未完全控制元朝時期甘肅行中書省所轄疆域,僅僅控制了元朝時期甘肅行中書省管轄的部分地區。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執政時期,明朝開始由盛轉衰,對蒙古的策略也由開始時的主動進攻轉為了被動防禦,使得今天的寧夏部分地區得而復失。
西元1644年,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率軍攻陷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明朝滅亡,不久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投降滿清,隨後滿清大軍在吳三桂的輔助下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農民軍,攻佔北京。之後,滿清鐵騎先後平定李自成農民軍政權、張獻忠農民軍政權、明朝皇族建立的南明政權、三藩(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鄭成功後代控制的臺灣,最終統一中國。
鑒於當時西北地方的特殊情况,清朝統治者將陝西折開為了陝西和甘肅,而甘肅在清朝康熙皇帝剿滅噶爾丹後,管轄地區才徹底穩定下來,當時的甘肅管轄範圍是非常大的,包括現在的甘肅、現在的寧夏、現在的青海地區、現在的內蒙古西部地區、現在的新疆東部地區等等。
到了清朝後期,由於清朝統治階層的腐敗無能,西方強盜們開始染指我國的西北疆土,為了鞏固對西北部地區的控制力,清朝光緒皇帝十年(也就是西元1884年),清朝統治階層從甘肅分出了新疆,使得甘肅當時所轄土地面積有所减少。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於南京宣佈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2月12日,袁世凱迫使宣統帝溥儀頒佈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袁世凱政府,清朝滅亡,袁世凱領導下的北洋政府開始走上歷史舞臺,隨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戰的時期。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結束,同年12月29日,東北少帥張學良宣佈東北改旗易幟。至此,中華民國對中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
民國十八年(也就是1929年),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會議決議:建立青海省和寧夏省,青海省和寧夏省的主體部分均從甘肅劃分出去的,其中將甘肅的包括西寧縣(西寧市的雛形)在內的7個縣劃入青海省,將甘肅的包括寧夏縣(銀川市的雛形)在內的8個縣劃入寧夏省。之後儘管行政區劃仍有所變化,但西寧和銀川在青海和寧夏的省會(首府)地位在未發生過大的變動。
這些原因便是寧夏的銀川頻頻被誤認為是甘肅省都市的原因,大家覺得這樣的解釋怎麼樣?歡迎評論區留言探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