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朝最後的名將,一世功勳卻被世人唾弃,只因晚年不想打仗

四川 103℃ 0
摘要:乾符二年正月,一名軍中使者快馬直抵成都,向守城官兵傳達了新任西川節度使的命令:敞開所有城門,準備迎大軍入城!而此時恰逢南詔前來進犯,敵軍已然逼近成都,倘若敵人乘虛而入,攻進了城裡,那真是哭都來不及。新節度使身邊顯然也有人意識到了這個潜在的危險,並第一時間把這種可能性告知了那位節度使。

乾符二年(875年)正月,一名軍中使者快馬直抵成都,向守城官兵傳達了新任西川節度使的命令:敞開所有城門,準備迎大軍入城!

成都的各大門依令打開了,可問題是發話的節度使人剛剛到劍州(今四川劍閣縣),再怎麼快,要抵達成都也得需要將近一天的時間。而此時恰逢南詔前來進犯,敵軍已然逼近成都,倘若敵人乘虛而入,攻進了城裡,那真是哭都來不及。

新節度使身邊顯然也有人意識到了這個潜在的危險,並第一時間把這種可能性告知了那位節度使。然而,那位節度使完全不以為意,反倒是微微一笑,講了句牛到極點的話:

“當年,我曾在交趾攻破二十萬南詔軍,南詔人要是聽說我來了,落荒而逃還唯恐不及,怎敢在此時進犯成都!”

聽起來這是一個盲目自信,愛說大話的統帥。但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位仁兄沒有喝大,也沒有吹牛,他就是這麼厲害,因為他叫高駢。

而他之所以讓成都城打開所有大門,其實不是為了擺排場,而是另有緣故:“你可知道,今年開春以來天氣轉暖很快,現下數十萬軍民擠在同一座城中,生死共處,污穢鬱積,這就很容易出現疾疫,所以開城門通風換氣,此事切不可緩!”

佩服佩服,身為職業軍人居然能考慮得這麼全面,懂得這麼多,實在難得。

在高駢使者的協調安排下,原來躲在城中的市民紛紛出城,恢復了平日的生活,就連城頭上嚴陣以待的阿兵哥得到高駢的命令後也都下城解甲,好好放鬆了僅半天的時間,積鬱在成都城中的緊張與恐怖的情緒便煙消雲散,輕鬆安心的表情再次出現在百姓的臉上。因為所有人都堅信一點,這個叫做高駢的人能够保護他們,為這片飽受戰亂的土地真正帶來長久的和平與安寧。事情的後續發展證明,成都的軍民沒有信錯人。

南詔人是在圍攻雅州期間得知老對手高駢到來的消息的。在確定了消息的真實性後,南詔迅速做出了應對:遣使請和。當然,按照南詔人的慣例,請和的同時是不能閑著的,所以在使者趕往成都的路上,南詔軍開始收拾包袱,分批撤往國內。

對於南詔軍隊的具體動向,說句實話,高駢既不關心,也不在乎,因為作為南詔戰事專家,他已然對戰場上的未來進展了然於胸。此時此刻,高駢更關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軍隊的調度事宜。

為了擊退南召首領蒙世隆的大軍,朝廷在派出東川等地駐軍後,又陸續徵發了長武、鄜坊、河東兵入川作戰,在高駢看來,這是沒有必要的。首先,他斷定以成都及其周邊地區現有的兵力,足够他用來破敵;其次,是蜀道艱險,這些部隊遠道而來,十分辛苦不說,還會耗費許多軍餉糧食,加重朝廷的軍費壓力;最後,朝廷此番調來的長武、河東兵人數很多,可能會影響到河東等藩鎮對地方羌戎部落的防衛能力。

囙此綜合這三點,高駢上書建議朝廷解除徵調令,讓這些軍隊歸還原藩鎮。對於高駢的建議,朝廷决定部分聽取,比如讓防衛任務最重的河東兵返回本鎮,至於剩下的,朝廷堅持要讓他們如期入川。這倒不是不相信高駢的能力,而是蜀地折騰了這麼多年,真的把朝廷折騰煩了,囙此從宦官到宰相無一例外下定决心要徹底解決南詔的問題。

高駢其實也是這麼打算的,所以抵達成都的第二天,他便親統五千精騎,前往追擊撤退之敵。估計是大渡河和蒙世隆八字不太合,在南詔大軍集結在大渡河邊準備排隊回家時,高駢率兵殺到了。

高駢的作戰風格相信,從來是別說話,先打。

見到南詔軍整齊地排在那裡,高駢就帶頭砍過去了,在他統率下的騎兵們個個英勇無比,以一當十,如下山猛虎般沖入敵陣,全力殺敵。經過兩三次衝鋒,南詔軍引以為傲的鎧馬部隊率先被擊潰,緊接著南詔軍的步兵大陣也被衝垮,蒙世隆的數萬大軍就徹底崩潰了。

蒙世隆顯然學聰明了,見勢不妙,就在侍衛的掩護下先行退出了戰場,而已是盤散沙的南詔軍也紛紛逃向來時的方向,蒙世隆第二次入主中原的嘗試就此宣告終結。

此戰唐軍大勝,“擒其酋長數十人”,殺傷南詔軍萬餘人(保守估計),隨著南詔軍的全線撤退,高駢接連收復邛崍關和黎州城,將南詔在西川的所有軍隊全部送回了老家。

趕走了不請自來的客人,接下來就是打掃屋子,重新裝門的時候了。在高駢的組織下,唐軍修復了受損的邛崍關以及毀於戰火的大渡河諸城栅,又在南詔入蜀的要道戎州和沐源川分別築城一座,安排了數千阿兵哥駐守,作為禦敵的第一道防線。

整好防線後,是整人,也就是追究責任,首當其衝的就是原西川節度使黃景複,雖然黃景複是一個不錯的將領,但大渡河防線因他的疏忽大意而失守卻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還是兩次,有這樣重大的過失記錄在案,就算是全軍求情也救不下來了。所以黃景複理所當然地被高駢下令按軍法處置,殺了。

再下一步是整軍隊,高駢整軍隊的重點就是突將。突將是六年前南詔圍攻成都臨時組建的部隊。由於當時給出的待遇非常优渥,囙此吸引了一大批勇敢善戰的年輕人參加,而在此後的成都保衛戰中,突將確實發揮出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為戰役的勝利立下了大功。所以突將的部隊建制在戰後被保留了下來,並且逐漸成了成都唐軍的重要部分,其待遇後來更是不斷提升,遠超西川的其他部隊。

可是,戰鬥素養高,還能拿著高薪的突將,其實並不算唐朝政府的軍隊,而是民兵色彩濃厚的地方武裝。因為從徵集到訓練,都是成都地方負責,從軍官到土兵,都是當地人,除了保衛鄉土,這支部隊對於其他戰事完全沒有任何興趣。

以前西川的節度使水准有限,基本是屬於保守型的,從未想過主動出擊,所以不得不倚重突將,現在,高駢來了,他决定改變這種狀況。他命令突將部隊的所有人限期前往軍府報到,上交職牒,同時又以蜀地屢遭入侵、民生艱難為由(其實這也是事實),取消了突將的每月補貼和餐費,還順便裁减了突將部隊的指揮官(虞候)人數。

丘八們好欺負,但有地頭蛇背景的軍官豈是能忍氣吞聲的。於是趁著一次高駢領兵外出的機會,突將阿兵哥在虞候的帶領下殺進了高駢的節度使府廷。由於事發相當突然,一代名將高駢也被搞得極其狼狽,不得不逃到廁所躲起來,這才逃過一劫。

最先得到突將作亂的消息的,是高駢的老部下、天平都將張桀,這位仁兄反應極快,幾乎是第一時間召集了五百天平軍,趕到現場。

生死關頭,突將爆發了超强戰鬥力,高駢嚴加訓練的天平軍居然抵敵不住,被打回了自己的軍營。

事情眼看要鬧大了,監軍出來救場了。他派人對那些手持兵器、情緒激動的土兵們承諾恢復他們的軍職和待遇,好說歹說,才把這幫大爺們的情緒安撫下去,送回到了各自的營帳,高駢這才安然地從臭氣熏天的茅廁裏出來。本來就想著收拾你們,現在居然敢鬧事,還令本帥出了醜,實在罪無可恕。於是,高駢决心對突將下殺手。

在秘密籌畫準備了整整兩個月後,六月二十日,高駢突然派兵趁夜緝捕參與嘩變的突將。由於事前高駢已經將涉事阿兵哥的名字和家庭住址等資訊都查得一清楚,相關突將是一抓一個准。對這些險些要了自己性命的人,就沒有什麼政策可講了,就是一個字:殺。這一夜下來,突將部隊基本被消滅得一乾二淨。

應該承認一點:高駢除掉突將的手段,是相當殘酷且極端的。不僅所有作亂的突將阿兵哥被全部殺頭,連他們的家屬也在這次行動中被幹掉了,一夜之間,城中死者竟高達數千人。據說其中一位婦人在臨死之前,曾對天大呼,控訴高駢激起事端,濫殺無辜,並對她的仇人發出了詛咒:“我必訴汝於上帝,使汝他日舉家屠滅如我今日,冤抑污辱如我今日,驚憂惴恐如我今日!”

身為在死人堆裏討生活的將領,高駢對於這樣的詛咒從來不屑一顧,但是,這種迷信的東西之所以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到現在都有人信,是因為有些時候,有些事情的確會發生。人,終究是要心懷敬畏的,有敬畏心,總不會吃虧。

客觀地講,高駢並不是那種完美的名將,他的身上有很多的缺點和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確是一個負責任的將領。

按照高駢的想法,在南詔軍退卻後,就應當允許他統領所部兵馬與來援的天平、昭義、義成等軍進擊南詔,徹底解決蜀地的邊患。可是朝廷有鑒於天寶年間的慘痛教訓(天寶年間唐軍討伐南詔大敗而歸,安祿山正是通過此次戰役看到了唐朝的虛弱才下决心謀反),否决了高駢的相關申請,不許高駢出兵。

朝廷的命令是不能不聽的,但對於南詔一邊遣使求和,一邊卻派小股部隊頻繁騷擾邊境的做法、高駢實在是氣不過,所以認真思索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可以不出兵進入南詔境內,而能解决所有問題的招兒。

雖然同唐朝大打出手了兩次,但南詔與唐朝的使者往來從來沒有完全中斷過。這一天,在自己宮中痛定思痛的蒙世隆意外接到了來自成都的公函。蒙世隆不看還好,一看差點把桌子給掀了。

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高駢的那封信,你看你也急。除了指責南詔背信棄義,辜負唐朝恩德,侵擾唐朝邊境外,高駢還拿南詔在安南及大渡河的覆敗慘狀好好的羞辱了蒙世隆一番。蒙世隆自立為皇帝後,頤指氣使慣了,從來只有他罵別人,沒有別人敢罵他。於是盛怒之下,他做出了那個影響到東亞未來百年格局的决定,整軍再戰。

是的,高駢用的招數,就是我們在《三國演義》裏常見的激將法,這一招一般情况下只有在《三國演義》裏才能奏效,但是對於現實中的蒙世隆,激將法同樣很有作用。因為此人實在太過年輕,太過野心勃勃,太過要强了,囙此他很快就會嘗到惡果

當蒙世隆被成功激怒,磨刀霍霍的時候,成都那邊的高駢正在客串包工頭的角色——帶人砌牆。一直以來,成都的城牆都是抗擊打能力有限的夯土城牆,囙此每次南詔軍隊打過來,成都都要準時告急。為了提升成都的軍事防禦能力,讓成都城中的百姓不再每日擔驚受怕,高駢上書朝廷,請求修築羅城,實現都市陞級。

朝廷很快準予了高駢的申請,在他們看來,讓高駢有點事做,多耗些時間精力,總比天天上書嚷嚷著要打南詔强。

誰也沒有想到,這項規模浩大的建設工程,從開工到建成,僅用了短短的九十六天,而且施工期間零貪污、零破壞、零壓迫,不單單創造了和諧高效的新城建設紀錄,還通過燒士為磚的管道,解决了長期以來因蜀地土質硫松,致使城牆需經常性維護的麻煩。所有人更沒有想到的是,高駢所修築的羅城竟一舉奠定了以後一千多年成都古城牆的基本格局,使成都真正成為中國西南地區最為重要的大城市,沒有之一。相信僅憑這一點,也足以讓高駢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雖說九十六天對於建造一座比舊城大六倍的新城而言的確是非常短的時間,但是對於瞬息萬變的戰場來說,這三個月的時間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南詔的來犯對於高駢來講僅是小事一樁,不過萬一南詔軍隊真的打來,參與修築羅城的民工一定會受到驚擾,從而影響到整個工程的進度,所以有必要轉移南詔方面的注意力,讓他們不能或不願找麻煩。

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高駢决定給蒙世隆設個套。他派僧人景仙前往南詔,勸說蒙世隆重新歸附大唐。這樣的條件,在當時的情况下,不管在誰看來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蒙世隆答應了。因為景仙和尚帶來了一個蒙世隆無論如何也無法拒絕的回歸條件:與唐朝公主和親。

娶到唐朝的公主對於唐朝周邊的各國和眾部落而言,從來都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不過,要公主事實上不僅僅意味著巨大的榮譽,還意味著更多的現實利益。通過和親,光嫁妝這一項,蒙世隆就可以賺得盆滿缽滿,而跟隨公主和親隊伍前來的各種工匠則將會讓南詔的農耕及手工業水准登上一個新臺階。這對於南詔國力的飛速提升無疑是可遇不可求的。

即便和親對於南詔的崛起影響沒有對當年吐蕃的那麼大,唐朝公主在日後請和等外交問題出現時,也可以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屈是為了日後的伸,更是為了實現蒙世隆入主中原的夙願。所以蒙世隆高興地連連點頭,開始同景仙談論下一個話題,一個更為實際的問題一一禮儀規格如何。

禮儀規格越高,就越有面子,好處也越多,囙此蒙世隆親自帶領群臣上陣,拿出錙銖必較的態度與景仙開摳細節問題。

魚兒上鉤了,景仙和尚微笑著開始了他的真正工作一一拖延時間。上奏朝廷請求讓景仙去南詔是有的,建議朝廷用公主和親也是有的,但真心嫁公主是沒有的,剩下在談的事更都是忽悠。

我相信,佛祖是能够原諒景仙打誑語的,因為這關係著萬千蜀地百姓的安寧。送走景仙和尚後不久,高駢就對外放了話,聲稱要巡視邊境,於是乎從成都城到大渡河,從早至晚搞得烽火連天,不過高駢的身影卻從未在邊境線出現過。

這又是一波煙幕彈,針對的是南詔國中的鷹派,讓他們以為高駢將率大軍來攻,把時間精力放在整頓防務上,為成都的築城爭取時間,同時向蒙世隆施加精神壓力,側面支援談判桌上的景仙和尚。

事實證明,高駢除了會打仗,搞政治也是把好手。在他雙管齊下的操作下直到羅城築完,邊防哨所都沒有遇到一點武裝騷擾。如今城池建好了,軍隊也整頓完了,忽悠就可以停了,和親的消息自然自此沒信了。而在望穿秋水幾個月後,蒙世隆終於意識到,公主是沒影的,和尚是沒譜的,再打進成都是沒指望的,但他還是决定要打。

我認為,他是為了一口氣,堂堂大禮帝國皇帝,怎麼能被人忽悠了卻無動於衷?不打一場勝仗,顯示國威,何以繼續統領周邊小國部落?從事情的後續發展來看,就是這口氣,最後要了他的命。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二月,蒙世隆帶上了他的全部家當,以極為認真的態度來找高駢拼命。不過他還沒見到成都的新城牆,便被高駢領兵打了回去。

大敗的蒙世隆率軍撤退到了越嶲的景淨寺,不久之後就病死在了那裡。

接連的戰爭極大地消耗了南詔的國力,特別是三次西川之戰打到後來,國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都被送上戰場當兵,蒼山洱海間的農田裏只剩下了婦女和兒童在耕種,可想而知,這國家實在是頂不住了。

事實上,南詔也確實沒能再緩過來。蒙世隆死後,他的兒子隆舜(中原史書上記作“法”)著力與唐朝恢復友好關係,最終雖然與唐朝實現了和親,迎娶到了唐朝宗室的女子(即安化長公主),但這也無法封锁南詔的日薄西山。

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隆舜因濫殺臣子被自己的近臣楊登刺殺身亡,其子舜化貞即位。此時,南詔國境內百姓、奴隸掲竿四起,一片風雨飄搖之象。

但歷史的懲罰並未結束,五年後,南詔清平官(即宰相)鄭買嗣起兵殺死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滅亡南詔國(此時已改稱大封民國),建立了大長和國。曾經風雲一時的蒙氏家族就此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有高駢在西南鎮守,擋住南詔,對於朝廷來說著實意義重大。因為此時的朝野又有兩個將大唐引向亂世的重要人物上線了——王仙芝和黃巢。如果南詔再上來摻和一把,估計大唐這門店就可以提前關門大吉了。

作為唐朝最後的名將,高駢原本可以做得更多,但回到淮南後的他完全喪失了繼續馳騁疆場的欲望,多年的征戰已經讓他身心俱疲。高駢本不是個好勇鬥狠之人,他曾寫過幾首邊塞詩抒發對金戈鐵馬背後辛苦的不滿與厭惡,表達對舒適安逸美好生活的嚮往,而這樣的情緒伴隨著高駢年嶺的新增在不斷地强化。

中和元年(881年),被黃巢趕到蜀地的唐僖宗李儇行終於想起了遠在淮南的高駢。對於高駢,他一直以來都是信任有加的,因而他開始不斷向高駢處派出太監,要求他出兵北上抗擊黃巢,但高駢卻始終無動於衷,他對征戰的厭惡,連皇帝發話也白搭。

中和二年(882年),失望透頂的唐僖宗將高駢一擼到底,幾乎免除了他所有的官職。高駢雖然不爽了一陣,但並沒有像傳聞中的那樣長期抑鬱,日漸消沉,相反,他很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心情是相當輕鬆。

不過高駢不問俗事的愜意生活也就持續了五年,因為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四月,他手下大將畢師鐸突然起兵謀反了。

我們有理由相信高駢是猜不出其中的原因的,畢竟這五年來他一直被蒙在鼓裡。而那個蒙蔽高駢的和把畢師鐸逼反的,其實是同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當時高駢最信賴的謀士、淮南地區及軍隊的實際最高統治者一一呂用之。

從高駢那裡捕手軍務的這五年來,呂用之一直在努力發展自己的勢力,軍中但凡是有不服的,都被他想方設法除掉了。而以畢師鐸的情况,面對專權陰險的呂用之,他自然選擇了屈服,直到有一天,呂用之突然找到他,問了這麼一句話:

“聽說你的老婆和小老婆都很漂亮?”

畢師鐸沒有拿家中女性換平安的大氣酒脫,囙此他當場拒絕了呂用之見自己老婆們的無理要求。可呂用之就像《水滸傳》裏的高衙內一樣,是個比較執著的臭流氓。不久之後,他趁畢師鐸外出公幹不在家,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强闖畢師鐸家,約見了畢師鐸的一個漂亮的小妾。畢師鐸回家後得到消息當即大怒,將呂用之私會的那位小妾直接休掉,逐出了家門,兩人就此結仇。

這幾年間,畢師鐸親眼見過太多人在呂用之的手上家破人亡,不甘就戮的他决意先發制人——起兵滅掉呂用之這個妖人。

雖然得知真相的高駢提前處置了呂用之,但畢師鐸叛變卻是一去不復返,他對曾經的老領導已經失望透頂。面對汹湧的叛軍,高駢沒有辦法,只得宣佈提前退休,暫時讓畢師鐸代理軍府事務。

但畢師鐸似乎並不打算放過他,不久高駢就被昔日的下屬給囚禁了起來。

此時,高駢身邊的人要麼就是背棄了他,要麼就是力不從心,在外人看來,高駢一家的悲慘命運基本上已經可以確定了。但是即便在此時高駢也沒有絕望,因為他相信還有人有心且有能力可以救他,至少有一個人可以。

高駢猜得沒有錯,在距離揚州不太遠的廬州,有個人在竭盡所能地集結兵力,打算入揚州,救高駢。這個對老領導不離不棄的人,名叫楊行密。但他不知道的是正是楊行密的“忠心”最終鎖定了他悲慘的結局。

畢師鐸與楊行密的大軍在揚州城外的決戰中大敗,僅以身免。回到城中的畢師鐸非常憤怒,他認定這一定是高駢搞了厭勝之術,詛咒自己所致。同時考慮到高駢親信眾多,很有可能會有個把與城外勾結充當內應的。囙此畢師鐸最終拍板决定,殺掉高駢,並滅其族。於是高駢及其兄弟、子侄、外甥均被殺害於揚州城內的一處道院。

淮南的重量級風雲人物、一時名將高駢,就此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終年六十六歲,唐末淮南之亂也就此開始,曾經為大唐立下無數功勳的高駢就這樣為唐末亂局做了推波助瀾。

從長武開始,到安南,再到淮南,高駢活出了一個抛物線般的人生軌跡,在觸及人生巔峰後,一步步將自己通入絕境,雖然他自己並不知曉。

高駢,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人,先世為山東名門“渤海高氏”,自幼好學文武雙全,上馬平戎事,下馬草詩章,北禦黨項,西定吐蕃,南平安南,東破黃巢,功勳卓著,堪與大唐任何一員名將爭輝。然暮年壯心早逝,任用妖人,唯好求仙問道,不顧大局,自保一隅,坐視黃巢渡江入長安,致天下分崩,四海騷然,終於誤國害己,身死族滅。

彪炳一時,遺禍萬世,功勳可歎,死不足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