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統籌協調自然保護、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等功能

海南 68℃ 0
摘要:日前,首批國家公園名單塵埃落定,這不僅是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新起點,也是對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問題的新探索。除了將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作為首要功能之外,國家公園還同時兼具科研、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而這也是全民公益性的理念所在。囙此,統籌協調自然保護、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等功能,無疑成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題中之義。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統籌協調自然保護、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等功能
架起一座人與自然之橋

海南日報記者 王迎春

日前,首批國家公園名單塵埃落定,這不僅是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新起點,也是對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處問題的新探索。

除了將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保護作為首要功能之外,國家公園還同時兼具科研、教育、遊憩等綜合功能,而這也是全民公益性的理念所在。

囙此,統籌協調自然保護、科普教育、生態旅遊等功能,無疑成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題中之義。

早在去年8月,經海南省教育廳、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協商,在8個市縣的10所學校成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教育學校。入選的10所學校基本覆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覈心保護區域。

今年4月8日,國際稀有動物保護日,“發現熱帶雨林奧秘,鑄牢生態文明底線”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自然科普教育進校園活動走進了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毛岸學校。來自海南松鼠學堂的自然體驗導師劉豔介紹了熱帶雨林的概念、特點、分佈、物種、生態系統等知識,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生動的雨林之窗。

“我們通過開展自然教育課堂進校園的活動,讓從小就生活在這片熱帶雨林裏的孩子更加熟悉這座人類寶庫,”劉豔認為,在教學中讓孩子們和雨林生靈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更有利於培養他們今後自發保護熱帶雨林的意識。

如今,多種形式的自然教育課堂先後走進雨林周邊的學校、社區、鄉鎮,在傳播國家公園理念的同時,也提高了公眾生態保護意識。除此之外,建立自然教育基地,開展公益講座,打造生態研學,出版科普圖鑒等科普宣教舉措,更是讓自然教育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加强科普教育的同時,在“保護中開發”生態旅遊也讓更多人走進熱帶雨林。

地處霸王嶺腹地的昌江黎族自治縣王下鄉,是海南最為偏遠的黎族鄉鎮,這裡森林茂密,擁有得天獨厚的原始生態條件。遊十裡畫廊,品黎家風情,乘著國家公園建設的東風,王下百姓充分利用當地的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打造了王下“黎花裡”文旅小鎮。當地不僅搖身一變,成為知名的自然生態和人文藝術研學基地,還是公眾走進自然、體驗自然、瞭解自然、學習自然的最佳場所。(海南日報海口10月21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