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渝北區龍山街道龍脊新村社區志願者陳敏一早來到社區舉辦的“文明行為新風尚垃圾分類精准投”宣傳活動現場。“我們在家的老年人多,但不能因為年齡大了不懂就不去接觸。垃圾分類這個事情是需要全民去參與的,不要小看我們扔掉的一小袋垃圾,日積月累對環境的危害特別大……”在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陳敏一邊示範,一邊向居民講解廚餘垃圾、有害垃圾的分類標準和投放時間。
在重慶,像陳敏這樣的注册垃圾分類志願者有2.8萬名。為深入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改革,讓這項工作深入人心,志願者們活躍在全市各個社區,深入開展了3200多場“文明新生活”垃圾分類志願服務行動。
2021年5月民調顯示,99.5%的重慶市民知曉垃圾分類工作。特別是全市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全面推進,我市垃圾分類改革持續深化,該項工作成效在全國46個重點都市中排第一檔(工作成效顯著),連續8個季度保持西部第一。山城綠色生活新風尚正在形成。
高效推進
21個市級部門協同作戰
為高效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今年以來,市委深改委將垃圾分類納入年度重點改革項目和經驗複製推廣計畫,全市成立由唐良智市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21個市級部門各司其職、協同推進,市政府每年召開現場會,推進工作落實。
在21個市級部門和各區縣協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全市公共機构和中心城區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215個鎮街、638萬戶居民,其中中心城區覆蓋375萬戶居民。中心城區日均分出廚餘垃圾3400噸、可回收物1700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接近37%。我市還堅持城鄉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在13個區縣開展國家級、市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有效覆蓋3184個行政村。
在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的同時,我市還注重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能力。現時全市共配備分類運輸車輛3800餘臺,前端分類達標的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分類收運。全市建成投運59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分類處置能力達2.9萬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100%,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准全國領先。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實現全焚燒、零填埋。
兩頭發力
培養居民習慣加快設施建設
在市政府舉辦的“發言人來了——我們的社區生活”活動現場,有市民針對垃圾分類這樣問:垃圾前端分好了類,末端的處理設施能否跟上趟?如果跟不上,前端分類的作用勢必大打折扣。
對此,市都市管理局垃圾分類推進辦有關負責人說:“我們工作中常說一句話——垃圾分類處理前端影響末端,末端制約前端。”他解釋道,前端居民主動參與不够、沒有準確分類,末端分類處理的工作就無從展開;同時,末端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週期比較長,也會影響前端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他認為,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還需要前端末端兩頭同時發力。
從前端來看,一些垃圾分類推廣更早的國家和地區,居民前期的參與率、分類投放的準確率也不高。可見居民垃圾分類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我市一些社區聘請了專人來指導垃圾分類,對正確分類的居民給予一些獎勵。
就末端而言,今年我市分類設施建設的重心將向中心城區以外的區縣傾斜。現時,銅梁、秀山、武隆、合川、黔江、綦江、墊江7個區縣正在加快推進在建焚燒廠建設。
今年以來,我市還加快了垃圾焚燒設施、廚餘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建設,提高轉運和處理效率,實現生活垃圾减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完善了有害垃圾收運體系,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和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兩網融合”,形成了再生資源產業鏈。
完善法規
層層落實責任健全機制
去年,九龍坡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支隊華岩鎮大隊向重慶宿馨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開出了全市首張針對物業企業生活垃圾分類監管執法罰單。《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規定,明確物業公司是垃圾投放管理責任人,未履行責任人義務的,由城市管理首長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處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今年全市垃圾分類監管執法工作進入了常態化。“處罰不是目的,而是促進物業公司更好履職。除了罰款我們也考慮把垃圾分類不盡職行為納入企業征信,倒逼企業履行管理責任。”市都市管理局垃圾分類推進辦有關負責人說。
現時,市政府已經出臺《重慶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我市先後印發垃圾分類《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重慶市深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等配套標準及政策文件56個。市人大常委會今年9月已對《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進行三審。下一步,我市將加快推進《重慶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配套完善垃圾處置“多產生多付費”、生活垃圾源頭减量、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補貼等一批政策措施。
為落實區縣垃圾分類主體責任,我市還借鑒住房城鄉建設部考核做法,建立了雙通報制度,每季度將評估結果通報給各區縣黨政一把手。
通過健全調度、考評、執法等工作機制,各部門和區縣能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落實主體責任,為2025年基本建立全市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打下了良好基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