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諺語,“你就是我肚裡的蛔蟲”,說的是一個人很善於猜透對方心思。
可如果真的肚裡有蛔蟲,可不一定是件好事……
最近,上海市東方醫院急診寇里,來了一名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這位患者說自己肚子疼,然後當著醫生的面,竟然從嘴裡吐出一條15cm長、像“米線”一樣的蛔蟲,而且還是活的。
該新聞一出,引發網友熱議,網友紛紛留言評論,分享生活中關於蛔蟲的趣事,閱覽量很快飆升到了87萬。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衛生條件不太好。有的同學大便時,會看到有蟲子拉出來。那時候,只記得蟲子是粉色的,像蚯蚓一樣,還記得有個同學跟我說,她弟弟愛磨牙,覺得屁股癢,有天晚上12點多的時候,竟然從肛門裏爬出來一條蟲子!
那個時候,大家對於蛔蟲,感覺見怪不怪,只是不太懂得官方名稱,只統稱叫“蟲子”。大人常說“肚裡有蟲,需要打打蟲子”。村衛生室每年也會定期給學生發放驅蟲藥物。
後來隨著經濟發展,衛生條件改善,等到上了國中,就很少見到了。
多年後,進入醫學院校學習,上了寄生蟲課,才知道,小時候見過的那種小蟲子,官方名稱叫“蛔蟲”。
我當年讀大學時很愛吃食堂的米線,我的舍友曾經一臉認真的問我:“豔嬌,你有沒有覺得這個很像寄生蟲?我每次一看到它,就覺得像寄生蟲,所以我從來不吃米線。”
和舍友“不吃米線”神似的是,我從來不吃羊肉泡饃,一看到上面漂的那一層,我瞬間就腦補這個羊肉有沒有徹底煮熟?漂的那層白的,除了油脂,裡面有沒有寄生蟲啊?
哈哈,這大概就是醫學生的職業病吧。
下麵我們就從一隻蛔蟲的自述展開來,詳細扒一扒關於蛔蟲的那些事。
蛔蟲的生活習性
大家好,我是小蛔蟲,我來啦!
因為我長得像蚯蚓,我還有稱呼叫“似蚓蛔線蟲”。
現時,世界範圍內都有我的小夥伴存在,在溫暖、潮濕、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我的小夥伴特別多。
為了刷我們的存在感,我們只要有時間就偷偷鑽到人群裏,兒童被我們感染得概率要高於成人,農村地區我們的感染率明顯高於都市。
我小時候是小蟲卵,長大成年後,變成成蟲。活著時,是粉紅色的,嗚嗚,死了就變成灰白色。
人有男女之分,我的同類也有雌雄之分,從糞便中檢查出的我們的後代蛔蟲卵,也有受精卵和未受精卵之別。
我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我的產卵率非常高,雌雄交配後,平均每天每條雌蟲產卵率可高達24萬個。受精卵如果隨糞便排出體外,會污染土壤。人如果誤食了被污染的食物和水,容易感染蛔蟲[1]。
人體不小心感染蛔蟲後,蛔蟲喜歡寄生在人的小腸中,從人體半消化的食物中攝取營養,還可以侵犯肝臟、右心到達肺,進入肺泡後,沿著支氣管、氣管上行至咽部,然後再次被吞咽到消化道裏。
蛔蟲容易侵犯人體的原因
說起來,蛔蟲侵犯人體,主要有四個原因:
1.蛔蟲的產卵量非常大,平均每天每條雌蟲產卵率可高達24萬個,易於播散。
2.以前,農村經濟條件差,為了節省肥料錢,會使用未經處理的人的糞便當肥料,給土壤施肥,或者感染了蛔蟲的人,有隨地大便的習慣,這都容易使蛔蟲卵污染土壤環境。
3.蛔蟲卵對外界環境抵抗力比較强,有卵殼保護,蟲卵可以在蔭蔽的土壤中或蔬菜上,存活數月至1年。
4.人們如果食用了被污染的蔬菜水果,或者沒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都有感染蛔蟲的可能。
一旦蛔蟲感染,會引起哪些疾病?
1.蛔蟲的幼蟲能侵犯肺部,引起肺部點狀出血,同時還以引起蛔蟲性支氣管哮喘、支氣管肺炎,出現咳嗽、胸悶、喉嚨癢等症狀,幼蟲還可侵犯腦、杆髒、脾臟、腎臟等器官。
2.幼蟲發育成為成蟲後,會在小腸內搶奪人體營養,同時破壞人體腸粘膜,導致人體營養不良,發育障礙。有的人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欲減退,甚至腹痛的症狀。
蛔蟲成蟲的代謝物,還可以引起過敏反應,感染蛔蟲後可以出現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狀。
蛔蟲成蟲還可以引起多種併發症。蛔蟲喜歡鑽孔,可引起腸穿孔和急性腹膜炎,病死率高達15%。
在人體不舒服,出現發熱、胃腸道疾病或大量食入辛辣食品和服用驅蟲藥物劑量不當等因素刺激時,蛔蟲可以鑽入開口於腸壁的各種筦道,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胰腺炎或闌尾炎以及肝蛔蟲病等等一大堆併發症。
其中膽道蛔蟲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併發症,可致膽道大出血、膽結石、膽囊破裂、膽汁性腹膜炎。同時,如果感染蛔蟲後,腸管正常蠕動發生障礙,可誘發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腸梗阻可進一步發展為絞窄性腸梗阻、腸扭轉、腸套疊和腸壞死。
吃了驅蟲藥,蛔蟲一定能馬上拉出來嗎?
有不少網友認為服了驅蟲藥,如果體內有蛔蟲,應該馬上能排出蟲子。事實上,不一定哦。
1.多年前的驅蟲藥,常與瀉藥組成複方製劑。驅蟲藥能麻痹蟲體,使蟲體不能附著在人體腸壁上,同時聯合瀉藥的促瀉作用及腸蠕動,促使蟲體和多餘的驅蟲藥排出體外。但瀉藥對驅蟲毫無殺死作用,排出體外的成蟲和蟲卵可繼續污染環境,而造成寄生蟲病播散。
2.新一代的驅蟲藥能抑制蛔蟲的生長繁殖,排出來的蟲體不容易看到。
後來使用的驅蟲藥,改良了,能破壞蟲體細胞,抑制蛔蟲對葡萄糖的攝取吸收,導致蛔蟲糖原缺乏,使蛔蟲無法存活與繁殖。既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又能降低蟲卵污染土壤的機會,防止寄生蟲的散播蔓延。
3.新藥的改善,沒有加瀉藥,所以不會吃完藥,立即排出蟲體。
多年前的驅蟲藥,要求在半空腹或空腹時服下,若在飯後服藥物被食物隔住就難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現在的驅蟲藥有其獨特的殺蟲作用,用藥期間不需忌食,不用加服瀉藥。是因為服瀉藥可使藥物排泄加快,反而讓蟲體和藥物接觸時間相對减少,不利於驅蟲,所以,有的病人常在服藥後2~4天,才見蛔蟲排出。
4.由於整體衛生條件的改善,不容易再長成過去那種大的蟲體。
過去生活衛生環境條件差,感染率高,加上蛔蟲較大,吃完驅蟲藥後,基本都能見到蛔蟲排出體外。
現在人們,生活水準、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對蛔蟲污染的環境接觸機會少了很多。蛔蟲感染率降低和重複感染機會明顯減少,吃完藥,從便便裏排出蟲子的現象越來越少了。
如何防治蛔蟲感染
現時對於蛔蟲感染的診斷,主要是顯微鏡下觀察,糞便中有無蛔蟲的蟲卵或蛔蟲的成蟲。至於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蛔蟲感染,有這樣3個建議:
1.家長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他們講究飲食衛生,不能隨地大便,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淨,不生吃沒洗乾淨的紅薯、胡蘿蔔、甘蔗和生菜等,不喝生水。
2.加强滅蠅,是防止蛔蟲卵污染食物和水源的重要措施。
3.一旦發現感染了蛔蟲,要及時到當地正規醫院就診,尤其是蛔蟲引起的急性肚子疼痛,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得到正規治療。
參考文獻
[1]沈繼龍.人體寄生蟲學與檢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19-22.
[2]王光東,陳飛.“驅蟲不見蟲”的認識[J].中國社區醫師(綜合版),2005(08):95.
*本文配圖除特別標注外,皆來自站酷海洛。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朋友圈。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