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古寺佛塔下驚現“懸棺”,百姓口口相傳,墓主人是明朝皇子?

陕西 84℃ 0
摘要:1993年,陝西省華縣大明鎮蘊空山上的寺廟裏發現了一口懸棺。從古至今我國的墓葬大多都採用土葬的管道,而且還會選取一處風水寶地作為安葬地點,採用懸棺下葬的管道還是少之又少。墓主人又是什麼身份呢?發現懸棺的寺廟就是蘊空禪院,這座寺廟是一座古寺,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是東漢時期建造的,那時候叫做“雲寂寺”。原來佛塔下竟埋葬著一口懸棺,那麼玄關內究竟藏著什麼東西,讓盜墓賊惦記上了呢?

前言

1993年,陝西省華縣大明鎮蘊空山上的寺廟裏發現了一口懸棺。

從古至今我國的墓葬大多都採用土葬的管道,而且還會選取一處風水寶地作為安葬地點,採用懸棺下葬的管道還是少之又少。

最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寺廟裏埋葬的一般都是得道高僧,怎麼會出現一口懸棺呢?

墓主人又是什麼身份呢?

發現懸棺的寺廟就是蘊空禪院,這座寺廟是一座古寺,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是東漢時期建造的,那時候叫做“雲寂寺”。

蘊空禪院的規模在清朝時期空前盛大,後來隨著清王朝的衰敗,這座寺廟也不復之前一般熱鬧,漸漸地也開始走向衰敗。

蘊空寺是現存於世比較古老的寺廟之一,裡面存放著不少的歷史文物,當時正是盜墓賊猖獗的時候,保護寺廟裏的文物是重中之重的任務,當地政府非常重視寺廟內文物的保護工作。

可就算是保護得萬無一失也沒能封锁盜墓賊的行動。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寺廟裏的僧人和相關工作人員都已經沉沉睡去,這時候寺廟裏出現了兩個人影鬼鬼祟祟地四處晃蕩。

他們是來寺廟內盜取寶貝的盜墓賊。

然而盜墓賊的行踪軌跡卻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兩人並沒有光顧存放歷史文物的屋子,而是繞道來到了寺廟裏的佛塔面前停下。

他們挖掘盜洞以後就溜之大吉了,當工作人員發現有盜墓賊光顧寺廟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工作人員只是看到了佛塔下留出來的盜洞,卻沒有發現任何盜墓賊的踪迹。

也正是這個盜洞和盜墓賊莫名其妙的舉動,才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

考古專家來到現場順著盜洞向深處探究,這才發現了佛塔下隱藏著的秘密。

原來佛塔下竟埋葬著一口懸棺,那麼玄關內究竟藏著什麼東西,讓盜墓賊惦記上了呢?

帶著疑問,考古學家對這個葬在古寺下的懸棺展開了搶救性的發掘,可是這處墓葬除了一口棺材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供考究。

而棺材內也只有一具存放了上百年的屍體,並沒有其他的隨葬品。

這些關鍵資訊的缺少導致考古學家沒辦法辨別墓主人的真實身份。

墓主人究竟是誰?

從懸棺裏找不到答案,考古專家决定從蘊空禪院周圍尋找答案。

考古工作人員走訪懸空山附近的村子,從村民口中得知一些流傳已久的故事,考古專家把這些民間故事整理以後,從中找到了一些線索。

根據史料上記載在明朝末年,李自成起兵造反,明朝的軍隊在和李自成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以後,就已經支撐不下去了。

當李自成的軍隊打入皇宮,崇禎皇帝自知大限將至已經在劫難逃,為了保住皇家的血脈,崇禎皇帝命令心腹將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這三個皇子連夜送出了宮外逃命。

崇禎皇帝獨自一人留在皇宮大殿,親手解决了自己的大兒子,同時又逼迫皇后自盡,處理完了皇宮內的後事,萬念俱灰的崇禎皇帝就在樹上自縊身亡。

當時年僅16歲的四皇子逃出皇宮以後就來到了陝西省華縣。

很多人會有疑問,四皇子為何會選擇逃到華縣,而不是逃到其他的地方呢?

關於四皇子的選擇有這麼幾種說法。

第一種,李自成打進京城佔據皇宮以後,全國各地只有陝西省李自成的佈置的兵力較弱,四皇子選擇陝西省華縣也是給基於長遠考慮,那裡是最容易隱蔽起來的地方。

第二種,當時清朝的軍隊已經打入邊關,四皇子向北逃跑已經是不太可能了,只能逃到陝西境內的華縣。

第三種,朱元璋的姐姐,也就是四皇子的先姑,看破紅塵在陝西省華縣的一座寺廟裏削髮為尼,走投無路的四皇子想到了先姑,於是就一路逃到了陝西省華縣,試圖投奔唯一的親人。

第四種,野心勃勃的四皇子,選擇來到陝西省華縣,是為了重新招兵買馬,打倒李自成奪回原本屬於朱家的朝廷。

之所以選定在陝西起兵,也是因為當時陝西佔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縱觀歷史,秦朝在陝西發家橫掃六國,劉邦也是因為佔據了陝西這片區域才得天下,而且李自成也是在陝西起兵造反推翻了朱家的朝堂。

可是不等四皇子真正的東山再起,李自成建立的大順國,在短短40天后就被大清王朝取而代之了。

來到華縣的四皇子看到李自成覆滅既開心又惆悵,開心的是李自成死去大仇得報,不開心的是清王朝建立也就預示著明朝的徹底覆滅,四皇子肩上的重擔不再是打倒李自成,而是反清複明。

據當地的老百姓口述流傳下來的故事。

當時四皇子在華縣的聖山安頓下來以後,就宣佈了自己是明朝四皇子的身份,也正是這層身份,擁護四皇子的人成群結隊。

為了繼續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四皇子在當地四處興建廟宇,有蘭若寺和興國寺等,還將周圍的村子都重新命名為大明、崇寧等。

在古代宗教信仰和皇權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四皇子興建廟宇、命名村莊的行為為自己圈了一大波的忠實信徒。

俗話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四皇子此舉頗有這個味道。

但是只有人民群眾的支持也不行,反清複明是要打仗的,四皇子面對的敵人是兵強馬壯的清王朝,他雖然在華縣佔有一席之地,可畢竟只是一方土地,實力非常有限。

四皇子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戴,就開始四處招兵買馬,他在清明山下建立了一個練兵場,至今為止這個練兵場還存在,而且一直沿用當時的名字“十裏馬場”。

由於四皇子前期的文宣造勢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當他打著反清複明的旂號招兵買馬的時候,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大批量的老百姓都紛紛投入到四皇子的麾下,據說達到了全民皆兵的一個空前盛况。

足以見得四皇子在當地的影響力之大。

清王朝自然也不能乾瞪眼,看著四皇子在清朝的地盤上揭竿而起,看到四皇子的實力如此浩大,清王朝也做了充足的準備。

畢竟對於清王朝來說,四皇子屬於前朝遺留下來的“逆賊”,不除掉一直都是一個禍患。

可是清王朝還是小看了四皇子的實力。

清兵多次對四皇子的實力進行剿滅工作,然而四皇子的實力遠遠超過了清王朝的預想,清兵多次圍剿也沒有將四皇子吃掉,反而是落得個兩敗俱傷的局面。

這讓康熙皇帝陷入了沉思,他建立大清王朝是為了造福老百姓,如今為了剿滅前朝遺孤如此大費周章耗費心神,勞民傷財還不如直接將這片地方送給四皇子,也落得個清淨。

在清朝的史料上記載。

康熙派人去和四皇子朱慈烺談判求和,直言要把大明朝的那片地方賞賜給他,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雙方停戰熄火。

經過和清王朝的多次交戰,讓四皇子也意識到自己已經是窮途末路了,清王朝正在逐漸地發展壯大,僅憑他一己之力反清複明是不可能的了,在繼續負隅頑抗只能是生靈塗炭。

身為皇子從小就被皇帝教育要以天下蒼生為重任,四皇子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極度絕望的情况下,四皇子選擇了認命,不再做無謂的掙扎和抗爭,無比痛心的承認了大明王朝不復存在的事實。

人失去了信仰就別無所求了,四皇子也是一樣,他放下了反清複明的目標,就有了遁入空門的想法。

佛家向來都是普度眾生,懷有一顆慈悲之心,四皇子也想通了,他要懷着一顆慈悲之心普度眾生,這對大明朝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功德圓滿的事情。

四皇子就在鳳凰山的雲寂寺剃度出家,後來鳳凰山就更名為蘊空山,雲寂寺也更名為蘊空寺院。

也正是因為這裡是大明朝四皇子剃度出家的地方,蘊空寺包括周圍四皇子曾將建造的廟宇都熱鬧非凡,規模空前盛大。

關於蘊空山和蘊空寺名字的由來也有一個說法。

當四皇子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時候,就把寺廟裏的和尚召集起來,安排自己的後事,他把自己死後的安葬之地建成了懸棺,並吩咐其他人,在他去世後就將遺體葬在懸棺之內,他這一輩就這樣過去了。

反清複明的願望終究是落了空,建造懸棺起名蘊空,也是為了了卻生前的心願。

四皇子生前也曾經囑咐過身邊人:“我是明朝的皇子,生不做清朝官,死不沾清朝土,屍柩懸空葬之。”

這也解開了考古學家對懸棺的不解,因為懸棺這樣的墓葬管道完全不符合古代漢族的墓葬習慣,四皇子用懸棺安葬多少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但是根據四皇子的故事不難推斷他當時採用懸棺安葬時的心境。

在走訪瞭解的過程中,老百姓對四皇子名諱的說法也是相當有意思,史書上記載的四皇子叫做朱慈烺,在村民口中流傳下來的四皇子的名諱有叫朱恒的,也有叫朱振國的,不管叫什麼名字,都是一致認為懸棺內埋葬著的是四皇子。

關於蘊空山蘊空寺佛塔下的懸棺隱藏著太多的秘密,從老百姓口中流傳下來,懸棺內埋葬著的是明朝崇禎皇帝第四個兒子的說法已經無從考究。

可惜的是懸棺之內沒有一件物品能够揭開它身上的謎題,留下的只是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