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幹”三個月把車造出來?那恒大之前幹嘛去了

天津 65℃ 0
摘要:大幹三個月,天津工廠恒馳首車下線。這是10月11日恒大汽車在天津生產基地召開的戰略合作夥伴大會上喊出的口號,他們向外界宣稱,首款車型恒馳5將要在明年初在天津工廠下線。這一利好消息,直接導致恒大汽車的股票逆勢上漲,今日開盤價3.99港元創了近一個月的新高。也就是說,此次在天津大幹三月,很可能是恒大汽車甚至恒大集團的最後一搏。

大幹三個月,天津工廠恒馳首車下線。

這是10月11日恒大汽車在天津生產基地召開的戰略合作夥伴大會上喊出的口號,他們向外界宣稱,首款車型恒馳5將要在明年初在天津工廠下線。恒大汽車總裁劉永灼表示,公司從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調集覈心研發團隊、科技精英前來支援,天津基地已改造成為國內一流的工業4.0高端智慧工廠。

這一利好消息,直接導致恒大汽車的股票逆勢上漲,今日開盤價3.99港元創了近一個月的新高。

而在戰略合作夥伴大會之後的兩天,也就是10月13日,恒大集團旗下的恒大新能源汽車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恒大恒馳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接連發生工商變更。前者的註冊資本約由20.15億美元增至25.15億美元,增幅約24.81%,後者的註冊資本由1億人民幣增至10億人民幣,增幅900%。

雖然恒大集團官方對此舉並未表態,但這在資本遊戲中,一般意味著向外界表示誠意。也就是說,此次在天津大幹三月,很可能是恒大汽車甚至恒大集團的最後一搏。

要知道,據恒大集團2021年中財報,恒大資產規模為2.38萬億人民幣,總負債為1.97萬億元,其中一年內需償還的債務為1.57萬億元。而且,恒大在國內還有800多個未完工的項目,可謂是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

如果說以前恒大造車是因為有利可圖來湊個熱鬧,現在恒大造車更像是幫助集團重整旗鼓的救命稻草。

這車究竟還能不能造出來了?

在今年9月,有網友曝光了恒馳5的路試諜照。不同於其他車企的偽裝車,恒馳5的測試車不但沒有任何偽裝,反而大搖大擺掛上“HENGCHI 5”的車牌,畢竟不掛就沒人知道是啥車了。

恒大汽車把首款下線車型定為恒馳5,還是比較合理的。據其產品規劃,恒馳5定位A級SUV,售價將低於20萬元,對標車型包括寶馬X1、奧迪Q3、賓士GLA等豪華品牌入門級車型。這個大小和價錢,在新能源車品類中比較常規,打擊面也比較廣泛,可以說是勝算最大的車型。

不過,這只是基於商業邏輯的分析罷了,如果恒大還是那個如日中天的恒大,有巨額資本做背書,恒大汽車尚且能吸引一批願意嘗鮮的用戶,但恒大集團如今也是泥菩薩過江,很難指望市場對恒馳5有多大信心。

或許恒大汽車自己也沒有信心,不然也不至於在生產工廠的選址上反復搖擺。今年8月,恒馳汽車宣稱上海和廣州的生產基地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許老闆也親赴兩地考察。結果過了兩個月,又說要在天津生產了,這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目前看來,此前的消息更像是緩兵之計,天津決戰則是無奈之舉。

或許恒大最初的如意算盤是以造車之名,行賣房之實,只不過現在賣房的路子行不通,只好硬著頭皮造車。據不完全統計,恒大汽車旗下已有超過30家子公司可開發房地產,僅在2019年,這些子公司就拿到了約700萬平方米的土地。這些土地,有一部分是能建新樓盤的住宅用地,有一部分是能建商業地產、學校等的綜合用地。

在去年國慶期間,甚至有消息稱恒大汽車的幾千名員工需要兼職賣房子,沒完成任務的員工還要罰款和內部處分。

不管怎麼說,恒大汽車在2019年各種買買買,買不到的科技就深化合作,理論上早已具備造車的能力。接下來,還是等到明年年初,看看這場持續了3年多的恒大造車鬧劇如何收場吧。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恒大集團自1996年創辦以來,主要靠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低成本的覈心戰畧發展壯大。這套操作其實很簡單,就是大規模舉債,把資金轉成土地,再把土地轉化為物業,然後回籠資金。這套方法在快速賣房的年頭十分高效,但隨著去年以來政府調控房市的各項政策出臺,恒大沒法故技重施,導致資金鏈斷裂。

從底層邏輯上看,房地產業和汽車業的經營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可以通過大規模砸錢,獲取短期內的巨大收益,後者則需十年以上的科技、口碑積累,才可能站穩腳跟。

許家印曾在進軍造車行業時提出了三大目標:恒大汽車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到2025年實現年產銷超100萬輛;到2035年實現年產銷超500萬輛。現在看來,許老闆還是低估了行業之間的巨大差异。

事到如今,恒大為了造車已經投入規模巨大的資源,有太多太多的供應商和工作人員捲入其中,想要停下已是沒可能。或許某一天真的實現量產交付,才是恒馳柳暗花明之時。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