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北岸:“馬背”民族住上放牧“小別墅”

青海 78℃ 0
摘要:在素有“高原藍寶石”之稱的青海湖北岸,深秋的湖風已有些刺骨。記者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哈勒景蒙古族鄉哈勒景村,見到了“住著別墅放牧”的牧民華布藏。“快進來暖和暖和,我們青海湖邊上除了比你們城裡冷一些,其他的都和你們差不多呢。”華布藏身著單衣熱情地招呼著。廣闊無垠的草原上,一幢幢小別墅格外顯眼。

圖為華布藏家的小別墅。李隽攝

中新網青海海晏10月18日電題:青海湖北岸:“馬背”民族住上放牧“小別墅”

作者李隽趙娟

在素有“高原藍寶石”之稱的青海湖北岸,深秋的湖風已有些刺骨。記者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哈勒景蒙古族鄉哈勒景村,見到了“住著別墅放牧”的牧民華布藏。

“快進來暖和暖和,我們青海湖邊上除了比你們城裡冷一些,其他的都和你們差不多呢。”華布藏身著單衣熱情地招呼著。

廣闊無垠的草原上,一幢幢小別墅格外顯眼。屋內歐式的裝修讓記者睜大了眼睛:金絲邊的瓷磚在陽光下閃閃發亮,75寸曲面電視“穩坐”客廳,廚房的灶台上的奶茶“咕嘟嘟”地冒著熱氣……

圖為鄉鎮幹部到華布藏家瞭解情况。李隽攝

不一會兒,水果、奶茶、鍋盔、糖果紛紛上桌。“這個是我從網上買的實木茶几,看著不大一個人根本動不了。家裡的這些小東西都是網上買的,既方便又省錢,我看跟店裡買的都一樣。”華布藏介紹,別墅裏用的是地暖,就算天氣寒冷到屋裏也是熱氣騰騰。

“晚睡早起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現在國家政策好,去年給了兩萬五的居住條件改善工程項目款,我們就想著再加把勁,就算是放牧也要住個小別墅。到時候兒子找媳婦,臉上也有面子。”說話間夫妻倆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2020年,華布藏夫妻倆在自家草場上親自設計建成260多平方米,造價50多萬元的雙層別墅,5間臥室、2間客廳、一廚一衛,樓上視野開闊、樓下寬敞明亮,整體裝修風格體現出民族特色和現代風情的完美結合。

早年間,華布藏一家4口住在磚混結構的四間房裏,每年幾十頭牛和100多只羊就是一家人的心血,省會西寧的肉市場是牛羊唯一的銷路,當時每年有10萬左右的收入。現如今,養了300多頭牛的華布藏,僅在去年就收入了50多萬元。

圖為乾淨整潔的現代化廚房。李隽攝

“現在我只養牛,好處就是節省勞動力,對草場造成的破壞比較小,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了草畜平衡。”不論是脫貧致富還是環境保護,華布藏的想法總是先於他人。

隨著牧區生活環境的改善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牧民過上了嚮往的生活。在傳承遊牧民族生產生活傳統習俗的前提下,他們創新思維,在自家草場上建造起精緻的房屋和乾淨整潔的庭院,過上了更加舒適、高品質的生活。

從草原上住帳篷,到泥土“尕毛庵”,再到磚混結構的瓦房如今入住別墅。從原先的傳統生活方式到現代生活的管道,從傳統畜牧業再到現代多元化的養殖,一系列惠民政策和不斷勇於嘗試轉變生產經營模式的新思路,讓當地牧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圖為華布藏家寬敞的歐式餐廳。李隽攝

同行的哈勒景鄉包村幹部竇海蛟說:“哈勒景村有191戶,目前有十幾戶蓋上了別墅,80%的羣衆在州縣買了樓房,10%在西寧也有房子。牧民羣衆去西寧有小轎車,在草原走親訪友有皮卡車,拉運牛羊還有另外的車。真的要比一部分城裡人過得滋潤。”

近年來,哈勒景村通過穩固壯大畜牧業優勢,探索出“產業多元化”思路,逐步形成了以肉牛、藏羊養殖為主導產業,山泉水、馬產業、旅遊經濟為輔助產業的“三產融合”發展模式,既保護草原生態,又發展優勢特色畜牧業,在探索高品質發展的路上,哈勒景村羣衆實現了“多贏”。

“你們來的時候這一條路是不是正在修,別看現在坑坑窪窪,國家投資修建的北山旅遊扶貧公路正好經過我們這,到時候我們還可以吃上‘旅遊飯’,好日子還在後頭呢。”華布藏高興地說。(完)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