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後一比特丞相,祖墳冒光、井水噴酒,為了當皇帝也是拼了

江西 87℃ 0
摘要:皇位委託丞相管理天下,對其充分放權;丞相為百官之首,在政治體制中處於覈心地位。皇權集中則相權分割,皇權弱化則相權集中,這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衝突。從此,皇權購並相權,皇帝大權獨攬,威臨天下。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契機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在古代政治體制中,皇權與相權是相互對立,而又不可分割的整體。皇位委託丞相管理天下,對其充分放權;丞相為百官之首,在政治體制中處於覈心地位。皇權集中則相權分割,皇權弱化則相權集中,這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衝突。正是這種衝突造成了君臣之間關係的緊張,從長遠來看,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相權只能走下坡路,自元代步入衰退期,到明太祖朱元璋這,乾脆廢除了丞相制度,“事皆朝廷總之”。從此,皇權購並相權,皇帝大權獨攬,威臨天下。

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的契機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洪武時期的左丞相。在他之前,淮西朋黨集團的領袖李善長為首任的丞相,李善長與胡惟庸是同鄉,而且兩家又結有姻親關係,李善長推舉胡惟庸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胡惟庸這個人聰明絕頂,處處精打細算,做事滴水不漏,深得朱元璋的賞識。可他一旦登上丞相之比特,野心逐步暴露出來。他上下其手,在朝中遍植朋黨,籠絡了一大批淮西勳貴,並不遺餘力地打擊异己。史學界有種說法認為,擔任禦史中丞、用於牽制丞相的劉伯溫就死於胡惟庸下的慢性毒藥。

當然,排斥异己只是其一,作為丞相,胡惟庸還時常過於獨斷專行,許多人事任命都是他意而瞞過皇上,很多生殺黜陟等重大案件,往往不請示皇帝,而擅自處理。胡惟庸的恃權而縱,種種僭越行為不一而足,到了後期,他乾脆找人放出話來,說他的祖墳在放光。朱元璋很不高興,感到了潜在的威脅,引而不發,時刻準備著機會。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家又出現了一樁奇事。坊間傳聞,他家有一口井,近期無緣無故噴出甘甜的美酒,十裡飄香,飲之不盡,胡惟庸大肆宣傳這是大明的祥瑞之兆,並邀請朱元璋前去觀賞。朱元璋並不相信這等奇事,但他又是個極為迷信的皇帝,大明有祥瑞一定是要去看的。

據《明史紀事本末》載:“

正月戊戌,惟庸因詭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臨幸。帝許之。駕出西華門,內使雲奇沖蹕道,勒馬銜言狀,氣方勃舌駃,不能達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撾捶亂下,雲奇右臂將折,垂斃,猶指賊臣第,弗為痛縮。

朱元璋出西華門時,被內使太監雲奇緊緊拉住韁繩,百般阻攔,支支吾吾,急不能言。雲奇平素對皇帝最為忠心,朱元璋預感不妙,便登上宮城,只見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牆道內藏著重兵。

朱元璋大怒,胡惟庸案由此引發。胡惟庸為相七年,朝中黨員遍植,上下都有他的人。朱元璋還是以“枉法誣賢”、“蠹害政治”的罪名誅殺了他,受胡惟庸影響,一大批官員受到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餘人,就連開國功臣韓國公李善長也未能倖免。

關於胡惟庸案,歷來記載不一,多有衝突之處。有人說,胡惟庸案是因為胡惟庸謀反,做了大逆不道之事,也有人說胡惟庸權高位重,已經威脅到了皇權,除去他也是遲早的事。無論怎樣,胡惟庸之後,朱元璋為了加强皇權,徹底廢除宰相制度,胡惟庸也由此成為歷史上最後一比特丞相。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