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後的導演》平遙首映,《宇宙探索編輯部》獲最佳影片

山西 48℃ 0
摘要:10月18日,第五届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各項榮譽相繼發佈,今年影展上備受矚目的《宇宙探索編輯部》《永安鎮故事集》等影片都斬獲佳績。在屬於電影的“平遙之夜”,一部在影展啟動之初發佈的短片《地球最後的導演》也舉行了自己的“地球首映”。這部由賈樟柯、寧浩領銜主演,探討與“回望”電影未來的影片,被導演徐磊稱為“為大家助興的小節目”。《地球最後的導演》:如果電影成為“非遺”?

10月18日,第五届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各項榮譽相繼發佈,今年影展上備受矚目的《宇宙探索編輯部》《永安鎮故事集》等影片都斬獲佳績。在屬於電影的“平遙之夜”,一部在影展啟動之初發佈的短片《地球最後的導演》也舉行了自己的“地球首映”。

這部由賈樟柯、寧浩領銜主演,探討與“回望”電影未來的影片,被導演徐磊稱為“為大家助興的小節目”。事實上,無論是這部眾所關注的新鮮短片,還是影展上所呈現的來自全球的新片佳作,以及彙聚在此的老中青三代電影人,四面八方的影迷觀眾,都在過去的七天時間裏,以自己的管道,實踐著對電影的理想和愛。

《地球最後的導演》海報

本届電影展共展映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46部影片,全球首映率32%,亞洲首映率71%,中國首映率100%,呈現多元電影面貌,立足電影,面向未來。

《地球最後的導演》:如果電影成為“非遺”?

《地球最後的導演》片長39分鐘,講述的是在2065年,電影已經成為幾乎沒人看的“非物質保護遺產”,賈樟柯和寧浩兩位曾經的大導演,為了爭奪“非遺傳承人”的名額展開了暗流汹湧的激烈較勁。

影片由《平原上的夏洛克》導演徐磊執導,雖然是一個假定在未來的故事,徐磊依然延續了此前作品中對接地氣的中國鄉土味人情世故的關照和戲謔。

同時,賈樟柯和寧浩自帶的“迷影梗”彩蛋和諸多借由觀眾對兩位導演認知和觀影經驗帶來的讀解空間,都令這部屬於電影的電影,在這個電影節的場域裏激發出奇妙的化學反應。整個觀影過程中笑聲和掌聲不斷。

《地球最後的導演》劇組

影片中所假設的電影的消亡,又直指電影人當下面臨的流媒體和疫情雙重衝擊下所面臨的困境,這一點同樣是在場觀看的每一位觀眾心照不宣的共鳴。喜劇外衣下,包裹著對電影深沉的愛和對當下電影處境的隱憂。最終結尾的翻轉甚至令觀眾感動落淚。影評人桃桃林林在看完影片後感歎,“不是個喜劇片麼,怎麼還走心了呢?”

徐磊介紹影片的創作緣起,來自於疫情發生之後對電影的焦慮。“當時全世界電影院都關了,我說電影難道不是剛需嗎?為了緩解焦慮,寫了這個故事,屬於‘崩潰療法’。”徐磊也很感謝兩位導演主演並支持這樣“玩笑式”的創作,“我覺得只要你能開玩笑,你就還能勇敢地面對這個現狀。希望這部短片也能够抑制跟我一樣杞人憂天的各位的焦慮。”

賈樟柯和寧浩兩位“山西傑出電影界代表”以雙男主的身份出演,也為電影帶來滿滿的樂趣。徐磊調侃請導演演戲簡直“太省心了”,“你只要和其中一個人說,昨天另一比特給自己加了一場很精彩的戲,然後你就什麼也不用管了,他會給你出很多好主意。”

值得一提的是,10月19日,《地球最後的導演》會在平遙影展做一場特別的加場放映,賈樟柯表示,將通過這場特殊的放映發起公益募捐,為剛剛遭受洪水的山西募集善款,用於保護山西美好的古老文化。

《宇宙探索編輯部》成最大贏家

本届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宇宙探索編輯部》《永安鎮故事集》兩部影片堪稱“爆款”,從展映前的一票難求,到放映後口碑的一路飄紅。頒獎典禮上,這兩部電影也毫無意外成為本届平遙的大贏家。

《宇宙探索編輯部》獲得費穆榮譽最佳影片、青年評審榮譽最佳影片、迷影選擇榮譽,《永安鎮故事集》獲得費穆榮譽最佳導演、青年評審榮譽最佳導演。

《宇宙探索編輯部》獲得最佳影片。

《宇宙探索編輯部》由《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監製,從項目亮相之初就收穫不少關注。而事實上,這部電影和既定印象的“科幻”類型極為不同,它講述了一家瀕臨倒閉科幻雜誌社的主編唐志軍,因一個困惑他終生的問題,再一次踏上尋找外星人的旅途的故事。

影片雜糅了荒誕、黑色幽默、公路片等多重元素,以偽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帶領觀眾在“走進科學”的同時,也進入一個落魄中年男人偏執、廣袤又深情的精神世界。

影片的導演孔大山和編劇王一通相識於第一届平遙影展,之後開始著手合作該項目。在領獎時說到這部電影又回到了初心的起點,孔大山還一度哽咽。

影片首映後,豆瓣評分高達8.7分,對於一比特青年導演的處女作來說,是極高的起點。評委會給出的評語稱,“這部影片用一段悲喜交加的旅程,帶領我們探索未知的領域,宇宙也同樣帶我們窺探到社會和人心的角落,未來何去何從,哪個觀眾都可能從影片中獲得迥異的思考,但如何面對現實的困頓,影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永恒的回答,就像影片中所說的,哪怕摔倒在地,也要努力地抬起頭來仰望星空。”

《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孔大山

另一部同樣作為本届平遙大熱門的《永安鎮故事集》,此前曾入圍戛納的導演雙周單元,導演魏書鈞已經是平遙的常客。這部影片繼續延續了上一部《野馬分鬃》關於拍電影這件事的敘述。這部帶著對電影創作觀察、揶揄和反思的影片,在幾場放映中都是笑聲掌聲滿滿。

《永安鎮故事集》獲得最佳導演。

評委會稱,魏書鈞用一種輕鬆的姿態向觀眾證明了他旺盛的創造力。“在一系列調侃電影創作之餘,他將電影人的自省視角,引申到了更廣闊的情感層面,去關照更樸實的個性存在,現實與創作的邊界被打破,也是在不斷重構的過程中,展現出了一比特青年影人所應具備的勇氣和能量。”

在獲獎後接受採訪時,魏書鈞談道,“每一個導演都有他面對創作不同的視角,觀察電影和生活的關聯。許多導演都在這裡取材,是因為大家都在這裡面生活。”面對平遙的好評,魏書鈞表示,電影節的場域有其特殊的優勢,“在平遙放映,影迷會知道片子裏很多關於電影的彩蛋,也期待這部電影未來面對更廣泛的市場和更廣泛的人見面後的迴響。”

《永安鎮故事集》導演魏書鈞

老中青三代影人共話傳承

除了獎項之外,本届平遙影展始終貫穿著一種一脈相承的“傳承”精神。

頒獎典禮上大銀幕亮起費穆的照片時全場起立長久的鼓掌;致敬單元縱覽丁蔭楠導演拍出的眾多歷史人物肖像;《地球最後的導演》裏,兩位導演於2065年在盧米埃爾的《火車進站》中達成和解;謝飛帶著他“第四代”的同學們在平遙的各個場合與年輕觀眾和創作者交流,並向當下活躍在海外發行領域推廣中國電影的青年製片人頒發獎項;徐克的大師課上不談風頭正盛的《長津湖》,而是專業拉片解析希區柯克,並感歎“來到平遙,我還是那個少年,初衷未變”;獲得費穆榮譽評委會大獎的《水邊的維納斯》使用的膠片媒介,獲得評審的表彰和肯定;未到場的程耳、陳思誠、王小帥、刁亦男等10比特導演“眾籌”用於支持最佳影片的100萬元獎金;王俊凱、周遊等青年演員作為評審爭論到淩晨;平遙一角、創投、青葱計畫等帶著各自尚未開花結果的小種子亮出最初的鋒芒……

“我認為,電影是一個最好的文化大使,我們要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要拍出好的電影,使電影成為一個好的交流工具。我希望我的學生們作出的貢獻比我更大,一代更比一代强。”第四代導演謝飛在獲頒本届“臥虎藏龍東西方交流貢獻榮譽”時說。

第五届平遙國際電影展榮譽名單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