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旭娟川觀新聞記者範芮菱文/圖
10月18日,同往常一樣,59歲的徐邦林起了個大早,帶完兩個孫子後,走進書房,翻開一個藍色資料夾,鑽研起來。這樣的資料夾,他家裡還有近百個,裡面存放著他34年來的“心血”——不重樣的各種煙標。
作為瀘州市古藺縣的一名煙標收藏愛好者,徐邦林家裡收藏著11000多個品牌6萬餘個煙標,很多還是已經停產幾十年的香烟品牌如“瀘州牌”“藺烟”“敘烟”等。“我不抽烟,收藏煙標純粹是出於愛好。從烟盒的演變中發現歷史的軌跡,很有意思。”徐邦林說。
為什麼?
玩“扇烟盒”萌發收藏念頭
談到收藏煙標的初衷,徐邦林坦言,和小時候對烟盒的喜愛密不可分。“小時候最喜歡‘扇烟盒’的遊戲,把烟盒折成厚實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用一塊去打另一塊。從那時起,我就喜歡上了這些花花綠綠的烟盒。雖然積攢了一些,但還沒有到想要收藏的地步。”上個世紀80年代,徐邦林成為古藺烟草公司的一名員工。,參與一次銷毀變質香烟的工作中,看到包裝精美、圖案各异的捲煙,他萌發了收藏煙標的念頭。
然而,收藏並不是一件容易事兒。徐邦林說,在上世紀末,國內捲煙廠很多,形形色色的煙標多如牛毛,“要收集到更多煙標,需要長時間積累,也意味著‘犧牲’很多時間。”
無論什麼場合,徐邦林會特意關注抽烟人所抽捲煙的牌子。
“在一次從瀘州回古藺的大巴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奢香’牌香烟。奢香夫人是古藺歷史上的一比特傳奇女傑。”徐邦林回憶,每當鄰座抽烟時,自己都會調整好視角,悄悄地瞄一眼其手中的烟盒,“幾次想上前討,但又缺那麼一點勇氣,只盼著他快點把烟抽完,扔了烟盒我好去撿。”車到終點站,乘客還沒抽完一盒烟,徐邦林只好鼓起勇氣上前討要。出乎意料的是,乘客聽說他想收藏烟盒,爽快地把還剩下的幾支香烟拿了出來,把烟盒送給了他。
在後來的煙標收集過程中,徐邦林注重收集不同系列、版式的煙標。從多方通路瞭解到上海有個民間煙標收集協會,他就通過寫信、電話等管道,與標友互換手中多餘的煙標。通過標友饋贈、交換、購買,漸漸地,徐邦林收集到的煙標數量逐年增加。與此同時,每當徐邦林的家人和朋友發現煙標“新鮮貨”,便會特意留給他。“我的收藏離不開家人、朋友的支持。”徐邦林說。
有什麼?
小煙標裏看社會變遷
在徐邦林臥室的大書櫃上,整齊擺放著一摞資料夾。資料夾封面上,分門別類地記載著煙標的種類:名山大川類,如泰山、黃山、武當等;動物類,如猫熊、金雞、五牛等;植物類,如藺草、川貝、紅梅等。資料夾裏,存放著折疊整齊的煙標,不僅有各種各樣的品牌,還有同一品牌系列的不同圖案。徐邦林說,由於煙標品種太多,有的是按年份、生產廠家分類,有的是按建築、山水、動植物等系列分類歸納,便於平時查找或觀賞。
從上世紀60年代簡陋的軟煙標到後來的硬紙烟盒,只要是能收集到的,徐邦林都要“攬入懷中”,他還對“奢香”“芒果”和“普照山”等煙標情有獨鍾。
“就拿‘芒果’來說吧,它不僅是一個煙標,還記錄著一段歷史。1968年8月,外國友人向中國贈送了一份珍貴禮物——芒果,北京各大工廠舉行了盛大的迎接芒果大會。為了紀念這次盛典,河南新鄭捲煙廠誕生了‘芒果’牌香烟。”徐邦林說,由於地域關係,在古藺是買不到芒果香烟的。為了收集到這枚煙標,徐邦林用古藺本地生產的捲煙煙標和外地的標友相互置換,如願得到了芒果煙標一枚。
在收藏煙標這34年的歲月裏,徐邦林也特別注重本地煙標的收集。1987年古藺捲煙廠建成投產,初期設計生產“藺烟”“藺草”“普照山”“雙溪”4個等級系列品牌捲煙,後來又設計生產“鴻達”“吉利”等品牌;同年,敘永捲煙廠也投入生產,“敘烟”“婉容”“丹山”等品牌香烟相繼誕生;1991年,古敘兩個捲煙廠關閉並組建瀘州捲煙廠,“瀘州”“江梅”“沱江”等香烟出現……在他眼裡,這些本地煙標,見證了上世紀瀘州經濟發展的軌跡。
圖什麼?
追憶歷史也豐富人生
從25歲到59歲,30餘年的煙標收藏過程中,徐邦林追憶歷史,也豐富自己的人生。
在他的微信通訊錄裏,有近一半的連絡人,都是因為“煙標”認識的,“有的是聽說我在收集煙標,感興趣到我家參觀的年輕人,有的是全國各地的‘煙標友’,最終和我成了摯友。能結實到興趣相投的朋友,是我這些年收藏經歷中,寶貴的財富之一。”徐邦林說。
煙標雖小,除了香烟本身的歷史和相關政策的演變外,它還記載著各個時期的工藝科技水准。“不同時期出產的香烟盒,它的紙張使用材質、印刷著色方法、煙標設計風格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內行只要用手一摸就能知道它是什麼年代生產的。”徐邦林說。這些年,為了弄清每一個煙標烟盒的意義,徐邦林看了很多書,蒐集了很多資料,也學到了很多相關的歷史知識。
在徐邦林看來,自己在收集煙標中投入的精力、時間和金錢,都是值得的,“從找煙標、整理煙標,到瞭解煙標,這些過程蘊含著我的許多美好回憶。收藏是不談價值的,只要自己喜歡,付出多少都無所謂。”
他認為,如果把煙標藏品堆在櫃子裏,那麼這些“寶貝”也就和破爛沒有區別。囙此,今年,他積極回應社區號召,主動拿出煙標藏品,參與各級黨組織舉辦的歷史文化展覽。“只有把藏品拿出來,與大家共同欣賞,它們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這才是收藏的樂趣。”徐邦林說。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