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時候,有一首《知識青年從軍歌》的歌詞特別的引人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兩句:“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這裡面提到的“漢終軍”和“班定遠”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他們的故事在古代堪稱傳奇般的存在。
終軍在20歲的時候出使南越,使得南越王甘心臣服漢朝,建立了讓後人敬畏的功勳;而班定遠即班超,出生於西元32年,他帶著36人出使西域,然後一路平定了西域所有反叛的地方,逐漸恢復了漢朝對西域的統治。這兩人的功績都是歷史上的傳奇,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大約只有唐朝“一人滅一國”的王玄策可以與他們相提並論了。但是王玄策的故事卻不為大多數人所知道,其中的原因大約是因為他在歷史上的戰績太過於傳奇,記載又太過於稀少,使得許多人不相信他那小說演義都不敢這麼寫的歷史戰績。直到西藏出土一塊唐代石碑,內容讓人不敢相信,學者:原來他真的存在。
歷史記載王玄策曾經數次出使印度,也正因為如此他算是印度的老熟人了。647年的時候,他再一次出使印度,但是卻發生了意外。當時的天竺國王被人害死,權臣自己當了國王。而這個新國王還特別的沒品,直接派兵搶劫王玄策那幾十個人的使團——對於當時的天竺來說,大唐使團手上的財富就是天價了,值得讓他們拿國運來“搏一搏”了。
王玄策隻身逃脫,大怒:我作為天朝上國的使者居然被這樣一個綽爾小國給搶劫了!怎麼辦,王玄策的想法很簡單:自己搶回來。於是他聯絡吐蕃和泥婆羅等國家,從他們那裡拼凑了1200吐蕃兵、7000泥婆羅兵,就開始了一次在後世看來非常了不起的滅國之戰。由於王玄策的戰事太過於順利,歷史甚至都沒有仔細記載這樣一次滅國之戰。
第一戰之後,天竺人被王玄策斬首3000,溺死10000;接著王玄策又開始瘋狂“刷人頭”,俘虜了王子、王妃、以及貴族男女共12000人,還抓了牲畜30000多頭,有580多座城池向王玄策投降。整個天竺國都被王玄策嚇壞了,然而史籍上對此的記載卻有些心不在焉。比如《資治通鑒》是這麼寫的:
“於是天竺響震,城邑聚落降者五百八十餘所,俘阿羅那順以歸。以玄策為朝散大夫。”
滅了一個國家的王玄策居然只被唐太宗封了個看起來沒啥意義的朝散大夫?為啥不記錄這麼精彩的戰鬥過程?咱們唐軍到底用了什麼計謀?為啥天竺人敗得這麼快?這直接導致了許多人對王玄策的事蹟產生了懷疑。如此誇張的戰績,居然只被史籍潦草的提了幾句,封了個不大不小的官兒?
如果不是大唐太瞧不起天竺了,那就是王玄策這個故事是假的了。好在一塊石碑的出土使得人們漸漸相信了這件事的真實性,這塊石碑上面僅僅只有221個字,卻字字透露著驕傲自豪和大唐對天竺戰力的不屑一顧。它的行文模仿了東漢的“儼然勒石”,用最直接的文字表達了大唐的“豪橫”。
這塊石碑的出土也使得王玄策的事蹟被現代大多數的專家所認可,使得王玄策千年前“一人滅一國”的英雄事蹟再一次公之於眾:原來他真的存在!不過,可能還是有很多人對這件事不是特別的理解:為啥王玄策都滅了人家一個國家了,歷史上對此事的記載卻只是寥寥數位呢?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嗎?
這就不得不說說大唐的“滅國史”了。在其他的朝代(漢朝除外),滅國是一件很大的戰功了;但是在唐朝看來,滅國真的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大功勞。光是比較厲害的、史書記載了的強國,唐朝前後就滅掉了30幾個。這其中包括牛氣沖天的突厥,橫跨大陸的回鶻,還有堅挺幾百年的吐蕃,最後都被大唐給滅了。
所以王玄策滅了一個天竺,對於大唐的史官來說,都是一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了。加上天竺實在是太弱了,這個地區的國家從古自今的歷史就是一部被征服史。歷史上只有那些在中原競爭失敗逃跑到中亞,然後又在中亞失敗逃跑到印度的人才會和他們打。王玄策直接跟這樣戰力的國家打,估計史官自己還小小的感覺丟人了一把。
不管如何,前人的功績已經過去,後來的功績還等著今人前去創造!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