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4日,為響應江蘇沿海開發戰畧、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江蘇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與上海市江蘇商會共同組織“經略海洋·向海而興”——首場滬上企業家江蘇沿海行活動。百餘名滬上民營企業“掌門人”走進江蘇,考察鹽城和南通的營商環境,共謀挺進深海、經略海洋,探尋更多“牽手”機遇,助力江蘇沿海地區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滄桑巨變”。
聚焦新產業,澎湃新動能
互聯機器人自動連接、帶邊緣計算和視覺引導的線上沖孔、整車智慧無線重繪、車輛從產線下線後自動駕駛至指定發運區……14日,滬上企業家一行在華人運通鹽城製造基地看到了一座高度智慧化的現代汽車工廠。
“這是與都市融合在一起、沒有煙囪的黑燈工廠。”高合汽車製造運營總監魏大衛在現場介紹,由華人運通打造的高合新能源汽車,充分融合上海科創優勢與江蘇製造優勢,致力於打造全球高端新能源電動汽車產品,通過產能合作,對東風悅達起亞第一工廠進行改造和智能化陞級,建成了智慧、數位、互聯、環保的“都市精品工廠”,成為帶動周邊地區整車、電池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的主要力量。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滬上企業家此行關注的重點之一。“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現實需要,也是我們民營企業家的急切需求。”作為深耕汽車行業多年的製造企業,上海瑞爾實業董事長李健軍說,堅持技術創新、苦練內功外,還要在轉型陞級上發力,積極融入長三角產業集群構造,對接產業高地,放大規模集羣效應,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和强大的製造業集羣,沿海地區豐富的港口、岸線、土地等資源,都成為江蘇澎湃的發展新動能。”省政府駐滬辦主任黃運海說,在滬企業家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生力軍,是長三角民營經濟參與沿海高品質發展的先鋒隊,具有全球化的視野和系統化的產業佈局需求。地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大戰畧機遇交匯區域,江蘇沿海地區正處在新型工業化加速期,是一片投資熱土和興業旺地。此次沿海行後,駐滬辦將根據各家企業需求深入對接,促進滬蘇兩地企業持續交流合作。
親上加親,探尋合作新機遇
“雖然身在上海,但是一直心系家鄉發展。”不少江蘇籍滬上企業家表示,這次沿海行,堅定了回蘇投資建設的信心。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行程的加快,江蘇沿海地區發展面貌日新月异。“打造億噸大港,我們對大豐港很有信心。”一直在大豐港投資航道運輸的上海集美船務董事長趙朔深有體會地說,集團將抓住上海港與大豐港戰略合作機遇,利用好“滬豐通”通關模式優勢,全力佈局散貨內貿運輸網絡體系,助力長三角航運一體化發展。
沿海高鐵大通道的全線貫通,給滬上企業家留下深刻印象。“運輸成本省了一半。”上海費氏食品董事長費紅軍說。作為鹽城響水食品高新產業園第一家入駐企業,費紅軍去年投資3億元建設的廠房,預計今年底將正式投產,届時年產值將達到4億元左右。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江蘇各級政府首長部門主動對接,充滿活力,時刻具備一流的精神狀態。”近年來,在江蘇多地投資的上海吉額翎集團董事長於海群說,切身感受到江蘇沿海城市的招商環境正在持續優化,招商理念也在不斷陞級。
“回家鄉投資建設,是‘親上加親’。”上海市江蘇商會會長、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介紹,近年來,商會在江蘇各市試點“蘇商產業園”,去年返鄉投資金額約705億元。此外,商會積極配合滬蘇工商聯做好滬蘇數字經濟標杆企業行等活動,舉辦江蘇省青年企業家代表座談會,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建設。
攜手同行,做强“沿海軸”
《上海市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發揮上海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優勢,構建“3+6”新型產業體系,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
“積極融入長三角產業集群構造,尤其是對接上海產業高地,成為江蘇沿海地區的現實需求。”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南通大學長三角城市群新發展研究院院長何建華認為,江蘇沿海地區通、鹽、連三市具有較好產業基礎,工業門類相對齊全,土地儲備較為充足。通、鹽、連三市應當形成良性競合關係,强化沿海一體化高品質發展思維,突破行政藩籬,把上海、江蘇之所長更加緊密地對接起來,不斷創新合作機制、提升合作層次,推動實現更高水准的共贏發展。
在深入鹽城東山精密、中天科創中心及南通創新區等企業、園區考察後,不少滬上企業家注意到,“沿海軸”崛起,通、鹽、連在發力。蘇商智穀董事長張鳳嶺建議,沿海產業發展以創新為引領協同打造現代產業鏈,實現產業基礎轉型陞級高級化,按照現代化分工、高科技支撐、大生產需求實現產業鏈現代化,並在此基礎上促進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的不斷躍升。
“江蘇沿海是撬動蘇中蘇北整體發展水准提升的戰畧支點,是支撐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戰畧要地,是服務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畧樞紐。”何建華建議,充分借鑒參照蘇南地區“沿江軸”發展模式,聚焦重點、破解難點,疏通堵點、發力亮點,將通、鹽、連打造成高品質一體化發展的“沿海軸”,推動沿海地區成為江蘇高品質發展的强大引擎。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