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山西豪雨中,除了水灾造成的文物受損情况,如何繼續完善文物保護機制是個同樣值得關注的問題。
|作者:隋唐
|編輯:阿曄
|編審:蘇蘇
山西豪雨中,一段在黃土地上屹立千年的平遙古城牆轟然倒塌。
10月3日之後,山西省迎來持續强降雨天氣。10月5日清晨6點30分,平遙城牆84號內牆發生局部坍塌,坍塌長度約25米,幸無人員傷亡。現場大量夯土、磚塊散落一地,露出內層的城牆看上去就像是刺眼的傷口。
·平遙古城牆坍塌現場。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在本次山西大雨中受灾的文物不止平遙古城牆一處。晋祠、天龍山石窟、千佛洞石窟萬佛殿、運城鹽池禁牆東禁門瓮城……諸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挺住了歲月的洗禮,卻沒有挺過這次豪雨的沖刷,接連出現受損情况。
作為文物大省,現時山西的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古建築有28027處。一直以來,中國文物古建界一直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但在這場大雨當中,受損的古建已達1700多處。
文物是歷史文化的承載,維繫著民族精神。此次山西文物受灾,讓國人格外牽掛。
古城牆倒塌:圖騰存亡
大雨是從10月3日開始下的。
“我在家裡看了3天急雨。7號那天,雨暫停後,我出門買菜就看到社區的牆體有部分垮塌了。往日沒多少水的惠濟河水流量越來越大。”平遙市民趙先生對《環球人物》記者回憶道:“從8號開始,大雨又開始斷斷續續地下。當時接送孩子的路上,車的雨刷必須開到最大檔才能看清路。”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10月5日,平遙古城牆的壞消息傳來了。
10月3日至5日,平遙地區降水量達120毫米。平遙古城牆作為大型露天土質文物建築,連續强降雨是對牆體安全的最大威脅。據悉,古城牆坍塌和滑落的牆體段落共51處,其中內牆夯土坍塌的有15處,內牆女兒牆(即建築物屋頂周圍的矮牆)及頂部海墁層懸空、下部夯土滑落的有36處。
趙先生是10月6日通過新聞才得知古城牆部分垮塌的消息。“古城牆的垮塌讓人十分痛心,平遙當地居民對於古城牆的感情都很深,這段古老的城牆對於這座城市來說已經成為一個符號。”
·平遙古城牆角樓。
作為中國現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牆之一,平遙古城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經戰火後在明朝洪武年間重建,曾見證中華民族的興衰。明朝中期,瓦剌騎兵正是攻破此城牆後繼續東進逼近京城,才有了轟轟烈烈的“京城保衛戰”;1938年,阻擊侵華日軍的中國軍隊立於此城牆上死戰不退,日軍轟塌上東門以南城牆30餘米,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可以在太和門附近的城牆上看到日寇留下的累累彈痕。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平遙古城牆逐漸轉變了它的職能,然而不變的是,這段古老的城牆仍與平遙城的百姓生活息息相關。
“古城的南段和西段如今被修成了公園,許多平遙人都喜歡去那裡踏青、遛彎。而且平遙人都清楚,包括古城牆在內的平遙古城為平遙縣帶來了很多旅遊收入,對當地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趙先生說,最關鍵的是,如今的平遙人在外說起家鄉時,都會以古城為榮。面對古城牆的垮塌,他只希望能盡快修補好這個“傷疤”。
·往日的平遙古城牆。
大雨中的文物古建
這次的豪雨出乎了許多人預料。
素有“十年九旱”之稱的山西,卻在今年10月份迎來了連續强降雨天氣。山西省內多地雨量突破歷史同期極值,光是太原就在10月2日至7日下了14.9億立方米的雨水,相當於“98.6個西湖被倒進了太原”。
據官方發佈的消息,截至10月12日,山西省內共37條河流發生洪水,因災死亡15人,失踪3人,農作物受灾面積357.69萬畝,倒塌房屋1.95萬間,嚴重損壞1.82萬間,直接經濟損失50.29億元。
受此影響,山西的文物古建也接連傳來“警報”。
位於汾西縣的真武祠是山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於豪雨對建築的損壞出現了多處坍塌。當地文旅局工作人員曾對媒體表示:“5號之前就塌了一部分,5號之後還有下雨的情况,時間太長下透了,就又塌了一些,現在隨時還有繼續坍塌的風險。”
全國重點文物晋祠同樣在大雨中受到損毀。大雨中,這座屹立了1500多年的古建開始滲水,部分偏殿已經需要休整。
·晋祠受損。
近期山西省內的類似情况還有:奉聖寺大殿西南角擋土牆坍塌;國保天龍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山體塌方損壞景區部分路面;國保蒙山開化寺遺址及連理塔的南厢房出現較大險情;省保中共陽曲縣委舊址正房東耳房牆體開裂,瀕臨坍塌;市保太原三軫真武廟戲臺瀕臨坍塌,影響下方民房安全……
山西省古建築與彩塑壁畫研究院院長任毅敏向《環球人物》記者介紹了豪雨給文物帶來的影響。“水灾對於文物的破壞有其特殊性。山西省內文物以土遺址為主,遇水以後承載力容易降低,容易出現垮塌,平遙古城牆就是這種情況。而木結構遇水後則容易腐爛招朽,繼而對文物造成破壞。如今,洪澇和受潮問題是文物保護工作的最大敵人之一。”
10月10日晚,山西籍著名導演賈樟柯公開發聲,呼籲福斯關注山西文物古建保護。“山西是文物大省,‘村村有古廟,處處有古建’,一個不起眼的鄉村小廟裡可能就藏著國寶級的壁畫。”賈樟柯表示,這次持續豪雨給偏遠地區文物保護工作帶來的考驗是巨大的,建議政府和公眾高度重視偏遠地區文物受灾情况的排查和搶救工作,防止一些文物進一步損壞。出現險情的,“大家出力相助”。
山西省文物局辦公室主任樊亞萍對《環球人物》記者表示:“近幾日,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异常繁忙。各地文物工作者都在一線搶險,盡最大努力保護文物。”
文物保護機制該如何完善?
面對自然灾害,全國各地其實都有文物保護預案。
網絡上對於平遙古城牆垮塌十分關注,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10月3號大雨落下之前,平遙的文物保護機制就已經開啟。
任毅敏向《環球人物》記者介紹稱:“根據預報,平遙在3號之前就已經針對各個文物的風險點採取了‘支頂’‘遮擋’等措施。在下雨的過程中,相關部門人員24小時在城牆周圍巡視,還在風險點安排了人堅守。雖然平遙古城牆最終還是出現了垮塌,但根據現有情况看,損失已經降到了最低,且在可控範圍之內。”
據悉,平遙古城牆垮塌後並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附近的民房也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平遙古城牆修繕工作正在展開。
另外,任毅敏表示,此次水灾中受損的文物儘管數量不少,但受損像平遙古城牆般嚴重的文物其實沒有網絡所傳的那麼多。“雖然統計有1700多處文物受損,但大部分都是類似‘某個物件掉了’‘某個柱子歪了’等這樣的情况。這些情况的修繕過程並不複雜,許多文物都能恢復原貌。”
除了這次水灾中文物受損的情况,如何繼續完善全國文物保護機制是個同樣值得關注的問題。
任毅敏認為,文物保護機制的完善應該注意四個方面:
第一,文物的保護與維護要常態化,提早預防問題,發現問題。
第二,注重文物本體保護的同時,一定要保證對文物生存環境的保護。“現時自然灾害殃及文物的情况越來越多,比如大雨大旱、山體滑坡等情况。我認為文物本體的保護與文物生存環境的保護同樣重要。”
第三,文物系統各級職能部門的建設要完善,來滿足日常文物保護的需求。
最後就是資金支持一定要到位。山西省文物保護的資金由之前的每年1000萬元新增至1.7億元,但是各地經濟情况不一樣,很多貧困地區還是面臨修繕資金缺口較大的問題。“可以打通社會資金進入文物保護行業的通道。”任毅敏建議稱。
·平遙古城。
要想建立文物保護工作的長效機制,還有許多需要完成的工作。但是,本次山西水灾對於整體文物的破壞情况可以用“不幸中的萬幸”來形容。
在採訪最後,任毅敏對《環球人物》記者說道:“現時,各地市的文物搶險工作正在有序展開。社會各界也在通過各種管道與我們聯系,並提供幫助。在這裡,我想感謝大家對於山西文物的關注。”
中國的文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希望豪雨過後,山西的人和文物都能平安。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