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鄧艾不偷渡陰平,魏國能短期內滅了蜀國嗎?

陕西 88℃ 0
摘要:如果沒有鄧艾偷渡陰平的神來之筆,蜀漢會比魏國活得更久。自司馬家奪權後,一直忙著處理內部問題,對外征戰不多。經過鎮壓淮南三叛,弄死高貴鄉公曹髦,司馬昭篡位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這種情況下,儘管遭到群臣的反對,司馬昭依然决心發起滅蜀之戰。否則,一旦受挫,威望受損,得不償失。鑒於此,司馬昭的滅蜀方案包含兩個漸進式目標:1、必須奪取漢中;2、爭取滅蜀。

如果沒有鄧艾偷渡陰平的神來之筆,蜀漢會比魏國活得更久。

司馬昭發起滅蜀之戰的動因决定了:滅蜀之戰,見好就收,不會死磕。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自司馬家奪權後,一直忙著處理內部問題,對外征戰不多。

經過鎮壓淮南三叛,弄死高貴鄉公曹髦,司馬昭篡位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可是,儘管司馬昭大權在握,但其功績不過只有壽春之戰,要想篡位,顯然是難孚眾望!

這種情況下,儘管遭到群臣的反對,司馬昭依然决心發起滅蜀之戰。

囙此,司馬昭的滅蜀之戰,必須部署得有相當把握。否則,一旦受挫,威望受損,得不償失。

鑒於此,司馬昭的滅蜀方案包含兩個漸進式目標:1、必須奪取漢中;2、爭取滅蜀。

司馬昭滅蜀計畫的關鍵:關城、劍閣262年夏,司馬昭向群臣提出了自己的滅蜀方略。

思路如下:

1、蜀漢總計9萬將士,其中,成都及地方各郡軍隊不下4萬,能機動作戰的薑維部不過5萬。

正是薑維遠避遝中,才給了司馬昭取漢中的絕佳機遇。2、將5萬薑維軍拌在遝中,使其難以東援。

3、大軍出駱穀,以絕對兵力優勢直攻漢中3萬守軍。如果蜀軍據城而守,兵力必然分散,魏軍可以集中以屠城,分散以掠野。

4、如此,蜀軍來不及守劍閣之險,來不及保關城之固。

5、劉禪昏暗,外面的邊城失陷,內部的士族震動,滅亡是毫無疑問的。

顯然,司馬昭的戰畧企圖是:抑留薑維在遝中,主力攻取漢中及劍閣等險阻,一舉滅蜀!

從司馬昭的思路看,提到了2個至關重要的軍事目標:關城和劍閣。

控制關城,則漢中為魏所有,控制劍閣,則可一舉滅蜀。

戰役行程:魏軍儘管在漢中取得進展,但滅蜀企圖已被破壞滅蜀大戰開始後,大致行程如下:

1、東線:攻取天險陽安關,但因薑維成功回援,未奪取劍閣。

鐘會以10餘萬大軍從斜穀、駱穀攻入漢中。

需要注意的是:隸屬荊州的魏興太守劉欽也自東抵達子午穀的南口。這也意味著:即使蜀軍沿用魏延方略,在各處險要分兵駐紮,也難以阻礙魏軍順利進入漢中。可見:司馬昭對漢中志在必得!

鐘會攻入漢中後,以10餘萬的絕對兵力優勢對付漢中蜀軍3萬餘人。

鐘會的方略十分直接,直取關鍵!他攻打漢、樂兩城都不能克,便直攻平陽安關。由於協防陽安關的蔣舒臨陣投敵,鐘會奪取了陽安關。

由此,東線的鐘會打開了漢中入蜀的門戶。但是:因為西線薑維的成功機動,鐘會未能奪取劍閣。

2、西線:薑維擺脫圍追堵截,成功回守劍閣。

魏軍以6萬人,牽制薑維5萬軍。

魏軍以3路進攻薑維,並以諸葛緒插入薑維之後,切斷薑維回漢中通道。

薑維靈活機動,通過佯攻諸葛緒側後調動敵軍,成功擺脫圍追堵截,退守劍閣。

蜀有重關之險,其中,第二關就是劍閣!鐘會攻劍閣不利,在政治勸降無果後,準備回師。

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軍——《三國志.薑維傳》。至此,司馬昭趁“關城不及自固”而奪之的企圖實現,但趁蜀軍“劍閣不及守險”一舉滅蜀的企圖已破產。

鄧艾計策被採納的前提:看起來冒險,實際上有把握此時,鄧艾提出了偷渡陰平的企圖:蜀軍大敗,應該乘勝追擊。現在,我從陰平小道,出劍閣西,攻擊空虛的涪城。涪城兵力不足,薑維如果去救,鐘會就可以突破了,薑維如果不救,涪城兵力不足,我們就拿下!

司馬昭採納鄧艾企圖,有兩個前提。

1、九錫墊肚子;十月,由於各處捷報頻傳,魏天子已加司馬昭為晋公,加九錫。

囙此,司馬昭此次伐蜀已經建功,及時鄧艾奇襲失敗,也不能掩取漢中之功。

2、掌握情報,行動有把握。鄧艾的計畫中,已經明確提到涪城兵力不足。

老謀深算的鄧艾這麼有把握,看來情報可靠,軍事行動看起來危險,實際上有把握!

正是在這兩個前提下,鄧艾的奇襲才得以成行。

否則,司馬昭是不會孤注一擲地冒險滅蜀的!

如無鄧艾奇兵,司馬家篡魏當在滅蜀之前如果沒有鄧艾偷渡陰平,後面的態勢會如何呢?

1、司馬昭不能滅蜀,但必得漢中。

儘管此時漢、樂兩城尚未攻取,但以實力之懸殊,孤城難守,也是必然。

魏軍憑陽安關之固,阻擊蜀軍反撲,還是有把握的。

2、司馬昭篡位前不會攻蜀。

劍閣天險,難以突破。魏軍如果趁著薑維駐守遝中、蜀軍部署混亂的局勢都滅不了蜀,那短期內,恐怕失敗概率更大!

而如前所說,司馬昭對外征戰,就是為了篡位積攢功勳。在功勳已足的前提下,打沒有絕對把握的仗,那是畫蛇添足!司馬昭不為也!

3、蜀漢依然撐不了太久。

漢中是益州門戶,無漢中則無蜀。

漢中與西川之間的大巴山雖也頗有險阻,但不能與漢中北面的秦嶺之險相提並論。

當時,蜀漢國力已國庫空虛、民力疲乏。而魏(晋)則國力强盛。以國力之懸殊,後主之昏庸,蜀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囙此,我認為,如果沒有鄧艾的偷渡陰平,鐘會已經準備班師回朝。而鐘會班師回朝後,取漢中之功,已可以支撐司馬昭篡位了。

蜀漢短期內不會滅亡,或許會比“漢賊”魏國撐得還久一點。

各位看官,不知您怎麼看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