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印發《四川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四川省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全文如下。
為加快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各項工作,根據《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法治四川建設總體部署,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尊重和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堅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堅持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亯,增强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准。到2025年,實現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社會領域制度規範更加健全,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准顯著提高,形成符合省情實際、體現時代特徵、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任務和落實措施
(一)推動全社會增强法治觀念
1.切實維護憲法權威。加强憲法學習文宣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把憲法作為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重點學習內容、黨校(行政院校)和幹部學院重點課程,推動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學法。落實憲法宣誓制度,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公開向憲法宣誓,並在宣誓前開展憲法專題學習。扎實開展憲法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宗教場所、進軍營、進網絡活動。利用“12·4”國家憲法日、“憲法文宣周”和重大時間節點,在全省普遍開展憲法教育,廣泛開展違憲警示文宣教育,樹立憲法權威。
2.增强全民法治觀念。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定用以指導四川法治社會建設實踐。深入文宣以憲法為覈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廣泛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組織開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題文宣。積極組織疫病防治、野生動物保護、公共衛生安全、國防安全、生產安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網路安全、森林草原防滅火、垃圾分類等方面的法治文宣教育活動。實施公民法治素養提升行動。推進我省法治文宣教育立法。健全國家工作人員任職法律考試制度和行政執法人員法律考試制度,將法治教育納入幹部培訓總體規劃和國家工作人員入職晉職培訓必訓內容。全面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加强學校法治建設,配齊配强法治課教師、法治輔導員隊伍,完善法治副校長制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深化拓展“法律進企業(組織)”活動,加强對各類市場主體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法治教育,引導企業建立合規制度。
3.健全普法責任制。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結合職責製定本地、本部門及本系統普法長期規劃、普法年度計畫和普法責任清單。推行“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落實媒體公益普法責任制,
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形成融“報、網、端、微、屏”於一體的全媒體法治傳播體系。將普法融入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全過程。落實以案釋法制度,司法、行政執法部門定期面向社會公眾發佈典型案例。探索建立新出臺重點法律法規規章專項文宣制度,健全重點法規規章公佈時同步解讀機制。健全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社會普法機制,推動普法工作社會化、項目化。發展和規範公益性普法組織,壯大普法講師團和普法志願者隊伍。
4.加强法治文化建設。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市場運作、企業運營、社會資助、百姓受惠的法治文化建設新機制。推動法治文化數位化建設,建立法治艺文精品庫,創設一批法治艺文傳播品牌欄目、節目和工作室。廣泛開展“法治艺文進萬家”、法治微視頻微電影大賽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把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結合實際推動法治文化公園(廣場)、法治講堂、法治文化宣傳欄(長廊、書屋)等法治文化實體陣地建設。圍繞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一批標誌性法治文化集羣。
(二)健全社會領域制度規範
5.加快推進社會重要領域立法。加强同民法典相關聯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立改廢釋工作。加快推進教育、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公共衛生、婦女權益保障、食品藥品、糧食安全、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地方立法。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法入規,加强見義勇為、尊崇英烈、志願服務、孝老愛親、文明誠信等方面的地方立法。
6.不斷完善社會規範。完善市民公約、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社會組織章程等社會規範,發揮其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宣導把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弘揚孝道、尊老愛幼、扶殘助殘、和諧敦睦等內容納入市民公約、居民公約、村規民約。鼓勵和引導村(社區)法律顧問或社會組織參與社會規範制訂。加强對社會規範制訂和實施情況的監督,制訂自律性社會規範示範文本,確保合法合規。
7.加强道德規範建設。綜合運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舉措,完善激勵機制,褒獎善行義舉,形成好人好報、德者有得的正向效應。及時把實踐中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指導性强的道德要求轉化為法規規章規範。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依法懲處公德失範、誠信缺失的違法行為。依法規範捐贈、受贈行為。大力宣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增强公民公共衛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識。
8.促進社會誠信建設。加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地方立法,推動解决信用獎懲依據缺失、信用主體權利救濟通路不暢、信用記錄覆蓋不全和信用資訊互聯共亯推進困難等問題。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法規制度,健全信用自律和信用風險防範機制。開展誠信守法企業示範創建。加强行業協會商會誠信建設,完善誠信管理和誠信自律機制。健全公民和組織守法信用記錄,落實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制度。規範建設各級社會信用資訊平臺,按照政務服務一體化要求實現互聯互通和信用資訊共用。建立健全跨區域、跨部門、跨系統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依法加强對守信行為的褒揚激勵和對失信行為的約束懲戒。建立完善信用資訊抗告、投訴制度,建立健全有利於自我糾錯、主動自新的信用修復機制,鼓勵和引導失信主體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為。
(三)加强權利保護
9.健全公眾參與重大公共決策機制。製定與羣衆生產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政策和出臺重大改革措施,應當通過聽證座談、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除依法不予公開的外,應當在決策前向社會公佈決策草案、決策依據。按規定將法律顧問、公職律師、公司律師參與決策過程、提出法律意見作為依法決策的重要程式。製定涉企法規規章和政策時,要以適當管道聽取相關企業、職工、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建議。完善涉企政策調整程式,為企業留出必要的適應調整期。
10.保障行政執法中當事人合法權益。規範執法行為,完善執法程式,細化執法流程,改進和創新執法管道,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處罰與教育結合,推行柔性執法,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在全省持續深化羣衆最不滿意的行政執法突出問題承諾整改活動,加大食品藥品、公共衛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勞動保障、城市管理、交通運輸、金融服務、教育培訓等關係羣衆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提升執法效果。完善社會監督制度,建立資訊披露和人民群眾監督評估機制。健全省級知識產權行政執法統一調度、跨區域執法合作、案件分流、知識產權行政保護案例指導等機制。建立多部門智慧財產權保護資訊共用機制。將產權保護列為專項治理、信用示範、都市創建、營商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依託“互聯網+監管”建立全省行政執法資訊公示平臺,依法公開執法資訊。
11.加强人權司法保障。强化訴訟參與人訴訟權利制度保障。健全民事公益訴訟、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探索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集體訴訟制度。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加强對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非法取證行為的源頭預防,嚴格執行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强化審判監督,完善錯案責任追究制。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格局,加大對拒不執行生效判决、裁定等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合法權益。加强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刑事訴訟活動及執行的法律監督,維護司法公正。健全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機制。按照有關規定,拓寬人民監督員監督案件範圍,完善監督程式。完善“互聯網+訴訟”服務體系,推進線上立案、線上辦案、線上閱卷、線上庭審等網上訴訟服務。
12.為羣衆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到2022年,基本形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慧精准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推進省市縣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為羣衆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務。深化“12348四川法網”建設,做好“12348”法律服務熱線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平臺聯動運行工作,構建全省標準統一、融合共亯、調度一致的省級運營管理系統,實現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臺融合發展,儘快建成覆蓋全業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推動四川省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標準化試點工作,構建公共法律服務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法律服務資源跨區域流動,依法建立健全獎勵、補貼、租金優惠等激勵機制,鼓勵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在法律服務資源不足的地區申請執業。加强民族地區對口法律幫扶,擴大四川同心·律師服務團覆蓋面,統籌推進重點縣(市、區)禁毒防艾服務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公證遠程實时視頻協同辦證試點工作。加强法律服務市場監管,完善行政管理與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加强公共法律服務社會組織和公益性法律服務機构建設。落實法律援助政府責任,將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擴大法律援助範圍,使更多困難群眾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援助。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優化司法救助程式,加强司法救助與社會救助的銜接配合,拓寬救助資金來源。充分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作用,建立健全村(社區)法律顧問培訓、評議及結果通報制度。
13.引導社會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强化規則意識,宣導契約精神,維護公序良俗,引導公民依法行使權利、理性表達訴求,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推進社會主體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和評估機制建設,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履行法定義務、承擔社會責任。支持和引導社會資源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社會組織傾斜。
(四)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14.完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製定完善社會治理現代化亟需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推進街道辦事處、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面的立法,加快推進我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立法工作。健全社會治理領域權力清單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形成權責明晰、獎懲分明、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社會治理責任鏈條。
15.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2025年完成兩期試點。依法加快市級層面實名登記、社會信用管理、產權保護等配套制度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准。製定縣(市、區)職能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在村(社區)治理方面的權責清單。落實城鄉社區工作事項准入制度和動態管理機制,加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治化、規範化建設,逐步建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綜合評價體系和評價結果公開機制。推進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聯動,加强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網站建設,構建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實施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建立“法律顧問+村(社區)幹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綜治網格員”的基層依法治理骨幹體系。規範社區業主委員會建設,依法保障業主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健全村級議事協商制度,創新議事協商形式和載體。實施陽光村(居)務行動,完善黨務、村(居)務、財務“三公開制度”,梳理形成村(居)務公開指導目錄。建强村(居)務監督委員會,建立完善多方監督體系。建立健全學校科學決策和民主管理、校內安全管理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機制,構建系統完備的學校規章制度體系。依法加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完善行業法律風險防控體系。落實重要事項合法性審查和風險評估前置制度。鼓勵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參與製定國家標準、行業規劃和政策法規。深入推進民族地區依法常態化治理,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問題。
16.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在法治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完善黨建帶群建制度機制,探索把適合群團組織承擔的社會管理服務職能按法定程式轉由群團組織行使,拓寬群團組織在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預防違法犯罪等方面發揮作用的通路。積極支持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優先發展,培育法律服務、法治文宣、衝突調處等法治類社會組織。探索建立行業自律組織。建立健全社區社會組織孵化機制,引導社區社會組織依法開展活動。支持和發展志願服務組織,發展壯大志願服務隊伍,引導志願服務力量參與法治社會建設。逐步擴大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範圍和規模。
17.全面增强社會安全感。完善平安四川建設協調工作機制、責任分擔機制,健全平安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準。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貫徹落實“互聯網+公共安全”行動計畫。推進掃黑除惡鬥爭常態化,依法嚴厲打擊和懲治暴力恐怖、邪教、黃賭毒黑拐騙、高科技犯罪、網絡犯罪等違法犯罪活動,遏制和預防嚴重犯罪行為的發生。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破壞生態環境、影響生產安全等重點問題治理。健全應急資訊預警預報網絡,規範資訊收集發佈,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探索創新城鄉社區防灾减灾工作模式,加强突發事件應急法律法規文宣。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建立健全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站,加强對生活困難人員、精神障礙患者、留守兒童、婦女、老年人等群體的人文關懷、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服務。健全執法司法機關與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工作銜接,加强對執法司法所涉人群的心理疏導。健全政府、學校、社會、家庭“四位一體”關懷幫扶體系,嚴防校園欺淩事件。推進“青少年維權崗”創建,加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區(村)”建設。加强專門學校建設和專門教育工作,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及時進行分級預防、干預和矯治。
18.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强對各類衝突糾紛排查資訊的動態分析、定期研判和預警報告。健全陽光信訪資訊系統,完善網上受理信訪制度,構建信訪綜合運行平臺。落實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依法將訴訟類事項導入法律程式,規範信訪類事項辦理程式,推動鄉鎮(街道)建立信訪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繼續深化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制,加强公調對接、檢調對接、訪調對接、訴非銜接工作。大力發展企業人民調解組織、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加强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健全行政爭議調解工作機制和網絡體系。建立健全律師調解經費保障機制。深入推進綜治中心與衝突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融合建設,綜合行政機關、法院、檢察院、調解組織、仲裁機构、公證機构、律師事務所等糾紛化解力量,探索建立專業化的“一站式”糾紛解决服務平臺。拓寬仲裁服務通路,加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仲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工作。
(五)依法治理網路空間
19.完善網絡制度規範。通過立改廢釋並舉等管道,推動我省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延伸適用到網路空間。完善網絡資訊服務、網路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規範。完善對網路直播、自媒體、知識社區問答等新媒體業態和算灋推薦、深度偽造等新技術應用的規範管理制度。貫徹落實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完善標準體系,建立健全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保護、資料管理、網路安全審查等網路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個人資訊保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制度規範。開展人工智慧、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的地方立法研究。健全互聯網科技、商業模式等領域創新成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規範。規範電子商務經營者行為。
20.培育良好的網絡法治意識。堅持依法治網與以德潤網相結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依法規範網絡內容建設,壓實平臺企業的主體責任,從網絡內容的生產源頭把控內容質量。落實總編輯負責制,健全內容管理稽核制度,加强帳號和用戶資訊管理等工作。提升網絡媒介素養,推動互聯網資訊服務領域嚴重失信“黑名單”制度和懲戒機制,推動網絡誠信制度化建設。持續深入開展“互聯網+法治文宣”行動。深入實施中國好線民工程和網絡公益工程,引導線民文明上網、理性表達。加强青少年網路安全教育,引導青少年理性上網。
21.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網。明確管理部門和網信企業的網路安全責任。健全網路安全檢查制度,建立網路安全監測預警機制,明確處置工作流程,規範報告及通報辦法。健全網絡與資訊突發安全事件應急機制,建立健全跨部門聯動處置機制。加强網絡違法犯罪監控和查處,建立健全互聯網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一體化受理處置工作體系和互聯網聯合闢謠機制,依法打擊網絡販槍、網絡傳銷、網絡黃賭毒、網絡套路貸等新型網絡犯罪,遏制謠言、淫穢、暴力、迷信、邪教等方面的有害資訊在網路空間傳播蔓延。完善移動互聯網用戶資訊保護制度,嚴格規範個人資訊收集使用,加大對利用“黑廣播”“偽基站”、非法網站、惡意軟件等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打擊力度。建立健全資訊共用機制,積極參與國際打擊互聯網違法犯罪活動。
(六)加强組織保障
22.强化組織領導。堅持黨對法治社會建設的集中統一領導。各級黨委發揮總攬全域、協調各方作用,及時研究法治社會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解决制約法治社會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各級政府在黨委統一領導下,將法治社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落實好法治社會建設各項任務。推動基層黨建與法治社會建設有機融合,使基層黨員幹部和法治工作者成為基層法治的積極文宣者、有力推動者、模範執行者。
23.加强統籌協調。健全黨委法治建設議事協調機构統籌謀劃、有關部門協調聯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統籌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工作。通過購買服務、定向委託等管道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充分發揮公民、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等在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24.健全考核評估機制。各級黨委要把法治社會建設成效作為衡量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納入法治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健全羣衆滿意度測評制度,使法治社會建設成效可量化、可評估。
25.加强理論研究和輿論引導。打造法治社會建設理論研究基地。充分發揮黨校(行政院校)、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學會作用,分類分級組建法治研究團隊,組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為法治社會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加强媒體聯動,大力宣傳各地先進典型和經驗成效,營造全民關心、支持和參與法治社會建設的良好氛圍。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