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臺的幾份檔案,在四川科研院校引起不小反響。
在國家層面,有國務院辦公廳公佈的《關於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目標是“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有第四次修訂實施的專利法,首次將“產權激勵”寫入法律。
在四川省層面,《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决定》專章部署“深化機制創新突破體制障礙”,提出全面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
作為國家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四川早在2016年就率先在全國開始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2020年2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推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走向全國。
重重“關隘”,指向同一個問題
“在2010年到2015年的6年裏,我們學校總共只有14項專利得到轉化。”西南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董事長康凱寧多年負責成果轉化工作,回顧改革前的狀況,頗多感慨。
“並不是成果少,而是轉化難。”康凱寧分析說,難在幾道“關隘”:一是對成果完成人實行“先轉化、後獎勵”,收益的不確定性導致科研人員沒有積極性,“不願轉”;二是管理幹部擔心定價低了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被追責,“不敢轉”。
其實西南交大早就開始了突破“關隘”的探索。西南交大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群湛所帶領的團隊取得了“同相供電科技”這一電氣化鐵路供電系統的重大科技突破,2011年,學校就準予李群湛團隊成立公司來推廣這項先進科技。
但推廣過程中卻遇到問題:校外合作方一開始談得很好,但發現公司對專利沒有所有權就不幹了,怕產生智慧財產權糾紛,投資打水漂。
改革探索,從“確權”入手
探索陷入胶著狀態之際,2015年9月,《關於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公佈,四川與京津冀、上海等8個區域被確定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這一改革方案賦予四川先行先試的重任。
2015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的决定》《四川省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系列檔案先後推出。
西南交大隨即啟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驗。西南交大黨委書記王順洪提煉出兩點改革內容:一是職務科技成果以前是“純”國有,現在變為國家和個人“混合”所有;二是將“先轉化轉移,後獎勵”變為“先確權,後轉化轉移”。
“先確權”大大推動了李群湛團隊成果轉化落地的速度。近5年來,他的團隊已有70多項專利分割確權,並先後成功轉化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現時,西南交大完成專利分割確權201項,通過科技成果評估作價入股成立科技型企業24家,吸引社會資本近8億元。
利益分享,讓科研人員富起來
西南石油大學副研究員任海濤所在的鑽頭研究室解决了先進鑽頭“卡脖子”問題。在同類地質條件下,以前的鑽頭工作幾個小時就得停機更換,他們新研發的鑽頭可以堅持兩天。
這樣一支“國家隊”收入如何?“這幾年,我們的收入差不多翻了一番。”任海濤介紹,在他們學校,老師以前的收入由兩部分組成:基本工資和績效。全年加起來,中級、副高、正高職稱的老師分別可拿到10萬元、12萬元、15萬元左右。“這幾年”所新增的收入,正是來源於成果轉化。
王順洪說,西南交大用“三個有利於”進行科學判斷:“先轉化轉移,後獎勵”相當於分糧,“先確權,後轉化轉移”相當於分地。分糧好還是分地好?當然是分地好!千激勵萬激勵,不如產權激勵、利益聯結。
激勵機制,讓創新成果多起來
科技廳提供的資料表明,截至目前,四川省45家試點高校院所累計完成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630多項,作價入股創辦企業100多家,帶動企業投資70多億元。創新成果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行業頂尖者。
今年5月23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宜昌人福藥業以總額5億元簽訂新藥專利許可與合作開發契约,其中專利授權合約為1億元。這是華西醫院麻醉科主任劉進教授團隊收到的第6項成果轉化費用,加上之前的5項,劉進團隊成果轉化總經費已達8.17億元。
“作為一線臨床醫生,在長期工作中,經驗的積累會迸發出很多創新靈感,但這些靈感要變成新藥,則需很多經費支持。况且申報科研經費的程式耗時較長,一線醫生工作繁忙,時間一長,積極性就小了。”劉進介紹,如今得益於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早期成果的轉讓經費大部分都可以留給研發團隊,作為後面多個新藥滾動開發的經費,“讓華西醫院在麻醉新藥開發方面走在前列。”
改革還促進一批關在“抽屜”裏、放在“口袋”裏的職務科技成果開始創造效益。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範宣梅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找他們合作的各地政府機構和企業很多,去年以來,成都理工大學科技園老師創辦的轉化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新增了50多家。
探索試驗,還在深入推進
繼續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四川省政府又出臺“支持科技創新十條”,明確“試點單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不納入國有資產管理”“推動職務科技成果退出或部分退出國有資產管理清單”等改革任務。
王順洪告訴記者,現時推進的改革是建立在職務科技成果是國有資產這個理論基礎上的。但要全面推廣複製,就必須實行非資產化改革。
事實上,財政部已於2019年修訂相關規定,確定在轉化過程中知識產權的評估不強制、備案徹底取消;高校科技成果作價入股形成的國有股不用辦理產權證。這表明,改革已經向職務科技成果非資產化邁出了關鍵一步。
推動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是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的一項重要職責。四川省知識產權服務促進中心主任謝商華告訴記者,現時,一是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壯大成果轉移轉化科技經理人隊伍;二是需要支持大學加强中試平臺建設,讓科研學術成果這些“青果子”,儘早變成可轉化可交易的“紅果子”;三是需要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知識產權服務質效。 (經濟日報記者 鐘華林 據2021年10月11日《經濟日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