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國元勳,有一個人物如今卻很少被後人提起,他的名字叫張鼎丞,他是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張鼎丞是在大革命失敗以後加入的共產黨,那時他正在廣東大埔縣的一個小學當老師,結果被組織召回了家鄉福建永定縣開展農運工作,從此開始了艱苦的革命鬥爭。
1928年,張鼎丞在永定、龍岩、上杭等縣領導農民發動暴動,並從起義隊伍中挑選了數百人組成了一個紅軍營,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福建第一支紅軍隊伍。
此後張鼎丞在包括溪南裏等13個鄉進行土地革命,還建立了區、鄉蘇維埃政權,當時約有2萬人分到了土地。
1930年7月,張鼎丞擔任了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1年閩西蘇區因受左傾錯誤的影響,出現了重大錯案,當時根據地又面臨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面對這個危急情况,張鼎丞接受了黨中央的訓示,撤銷了閩西肅反委員會,而後他堅持毛主席的正確路線,一直在為根據地的發展和敵人進行鬥爭,辛苦的付出終歸是有回報的,後來閩西蘇區和贛南蘇區連成一片,成了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後因為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畧大轉移,主力部隊開始長征,而張鼎丞則决定留在蘇區,當時同樣堅持留在蘇區的陳譚秋、鄧子恢、譚震林等人率部從贛南突圍,在永定和張鼎丞會合後,大大加强了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力量,還使閩西南成為了一塊獨立的遊擊區域。
1937年10月,國共兩黨達成統一戰線,我黨在南方的遊擊隊皆被改編為新四軍。
1938年1月,閩西南、閩粵邊的紅軍遊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由張鼎丞擔任司令員,他也就成為了新四軍的創始人之一,當時第二支隊的副司令員就是大名鼎鼎的戰神粟裕。
1938年4月,張鼎丞、粟裕率部向皖南擊中,以待抗日,而為了把部隊訓練成正規軍,二人沒少對部隊進行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經過整訓後,張鼎丞和粟裕還在部隊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軍制度,不僅提高了部隊的戰鬥力,還讓二支隊成為了一支作風强硬的正規部隊。
6月下旬,新四軍第二支隊開拔到了江寧、句容一帶打擊日寇,並開闢新的敵後根據地,到了1939年4月,二支隊的人數已然發展到了6000餘人,還粉碎了日寇數十次掃蕩,取得了大小百餘次戰鬥的勝利。
1945年10月,本來黨組織起初是任命粟裕為華中軍區司令員的,而張鼎丞則作為他的助手,擔任副司令員,可粟裕為人豁達,始終認為張鼎丞在多方面都比自己優秀,如果能讓張擔任司令員,會更加有利於軍隊和革命事業的發展,為此粟裕再三向中央申請,要求撤銷任命,而黨中央考慮再三後,最終做了重新任命的訓示,
就這樣,作為華中分局常委的張鼎丞擔任了華中軍區司令員,成為了華中戰畧地區的最高軍事長官。
1946年蘇中戰役打響,在為期一個多月的戰鬥中,我軍連續作戰七次,殲敵7個旅,共5萬餘人,在此期間,張鼎丞和粟裕配合默契,張鼎丞諸多事務一起抓,為了保障前線作戰,他是要兵調兵,要糧送糧,極大程度上支援了粟裕的前線工作,這才有了七戰七捷的大勝利。
解放戰爭末期,葉飛、韋國清奉命率部進入福建,而張鼎丞則帶領華東縱隊隨大部隊入閩,在解放福建以後,張鼎丞被任命為福建省省委書記和省政府主席。
1950年11月,因為朝鮮戰爭的爆發,老蔣有進犯大陸的可能性,毛主席當時向福建發出了一個命令,限期6個月內肅清全省一切成股的土匪勢力。
為此,張鼎丞和葉飛做了緊急部署,在1951內發動了福建省內黨軍政的力量,一舉全殲了境內土匪勢力,提前完成了剿匪任務,對此毛主席大感欣慰,華東局也做出了高度讚揚。
本來在1955年授銜的初定方案中,李先念、譚振林、鄧子恢、張鼎丞四人都應被授予大將軍銜,然而他們已經轉到了地方工作,在毛主席的提議下,四人皆沒有授銜,故而四人有無銜大將的名譽。
雖然沒有被授予軍銜,但張鼎丞所取得的成就和對人民作出的貢獻,是會被永遠載入史册的,新中國成立以後,張鼎丞出任了中央組織部第一任代理部長,1954年又擔任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1975年又擔任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副委員長,官至副國級。
1981年12月,張鼎丞病逝於北京,享年83歲,向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輩致敬。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