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深都是假的?劉備成都稱帝之後,為何不願給關羽張飛封王?

四川 77℃ 0
摘要:為什麼劉備稱帝後,不願給已經死去的關羽張飛封王?而這也成為了漢朝往後的祖訓,後續劉邦的繼承者也做的很好,劉備自詡為皇室宗親,肯定不會破例,所以關羽以及張飛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算是封無可封了。所以劉備不給張飛和關羽封王也算是遵循祖制,畢竟劉備在成都建立的蜀漢政權已經是漢室最後的希望了。

相信讀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都知道,在三國演義中除了恢宏壯闊的軍閥作戰之外,也有著很多讓人嚮往的兄弟情深,其中桃園結義可以說是整部三國演義中點睛之筆,甚至有學者分析,整部三國演義很大篇幅都是利用桃園結義來為後續做鋪墊。

雖然在三國志中並不存在所謂的桃園結義,不過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也明確表明了劉備關羽張飛三個兄弟之間確實兄弟情深,三個兄弟相識於黃巾起義階段,因為劉備本身是皇親國戚,所以即使關羽年紀大於劉備,依舊奉劉備為兄長。在那個長兄如父的年代,此次結拜無疑是為後來三人之中誰佔據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當然就我們現在來看,這三人中也就劉備最適合成為領導者。

後續在劉備創業階段關羽和張飛也一直都對劉備不離不棄,每次戰敗負責殿后的也基本都是張飛和關羽二人,可以說關羽和張飛是真的將劉備當作兄長一樣來尊敬。那麼按照兄弟情分來講,以後劉備鳳凰騰達了,那麼關羽和張飛肯定也會一路高昇,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西元221年,劉備在曹丕篡漢為魏之後,也在同年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在成都稱帝,繼續東漢大統,年號為“章武”。劉備稱帝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諸將,其中關羽和張飛一方面作為兄弟,另一方面也是勞苦功高,按照道理封個王是一點都不過分的,結果已經戰死的關羽爵位還是當初曹操奏請獻帝封的漢壽亭侯直接沒變,而張飛的爵位也僅僅只是一個西鄉侯。

為什麼劉備稱帝後,不願給已經死去的關羽張飛封王?

按照關羽和張飛的功績在正常人看來別說是縣侯了,即使是封一個王也不為過,畢竟兩人已經為了劉備征戰天下而逝世了,封一個王用來證明自己兄弟情深也不為過,那麼為什麼劉備不願給死去的關羽和張飛封王呢?

首先大漢王朝為了表彰有功之臣對王朝的穩定作出的貢獻,於是决定用“封地加爵位”雙重好處來激勵武將。漢代的封爵也分為四級六等,從低到高分別是關內侯、都亭侯、亭侯、都亭侯、鄉侯、縣侯,受封者可以自由享受封地內全部的賦稅收入,可以說如果你在漢朝被賜予爵位的話,那麼你就是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財政自由。不過在上述的封爵中我們並沒有看到封王這個事項,而這也就是為什麼劉備不給關羽和張飛封王的根本原因。

早在大漢成立之初,作為漢高祖的劉邦就和一起打拼的將領以白馬為盟定下條約:“非劉不封王,無功不封侯”。而這也成為了漢朝往後的祖訓,後續劉邦的繼承者也做的很好,劉備自詡為皇室宗親,肯定不會破例,所以關羽以及張飛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算是封無可封了。而反觀在劉邦立下白馬盟約之前為了打贏項羽曾先後封了八個异姓王,他們分別是齊王韓信、趙王張耳、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苪、閩越王亡褚,在這八個异姓王中除了最後一個亡褚得到了善終,其他六個全部兵敗被劉邦殺害,長沙王吳苪為求自保只能將自己絕大部分的封地劃分給劉氏子孫。所以劉備不給張飛和關羽封王也算是遵循祖制,畢竟劉備在成都建立的蜀漢政權已經是漢室最後的希望了。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