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楠木一寸金,既然金絲楠木特別珍貴,為何沒人去種植?

四川 50℃ 0
摘要:關於金絲楠木,明朝著名的隨筆劄記《五雜俎》裏有過曾記載過一次實驗。實驗的內容是將一塊猪肉放入金絲楠木碗中然後蓋上悶幾天,看看這木頭是否真的像傳說中那樣可以防腐。然而實驗的結果讓人歎為觀止,原文是:。如此多的優點聚集一身,這也是金絲楠火爆了千百年的原因。除此之外,金絲楠主要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四川地區。

關於金絲楠木,明朝著名的隨筆劄記《五雜俎》裏有過曾記載過一次實驗。

實驗的內容是將一塊猪肉放入金絲楠木碗中然後蓋上悶幾天,看看這木頭是否真的像傳說中那樣可以防腐。然而實驗的結果讓人歎為觀止,原文是:

“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

其實這就涉及了木料的特性,此木耐腐蝕,防蟲蟻,能達到“水不能浸,蟻不能穴”的地步。此外木料不易變形,氣味香,且紋理豐富多變,又美觀大方,是古代四大名木之首。

如此多的優點聚集一身,這也是金絲楠火爆了千百年的原因。

不過別看它的優點多多,但性子太懶,它的生長速度太慢,通常一個小樹苗要熬死了幾代人才能成材。

除此之外,金絲楠主要生長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四川地區。

但我們都知道,古代通往四川的道路太難,李白就曾感歎“難於上青天”。諸葛亮多次北伐,也基本都是敗於蜀道運糧的難處。

試想,一根成材的金絲楠少說也有20多米,運輸的難度可想而知,囙此才有了《明史》中“一根楠木一條命”的說法。

我們看,一方面是極高的價值,一方面是生長週期太長,再加上運輸的難度,才讓金絲楠逐漸成為了稀缺的資料,有一寸楠木一寸金的說法。

到了後來更是被皇家壟斷,成為了帝王專用,尋常人,甚至是國之重臣都不能使用。

就拿和珅來說,他的死罪之一就是擅自使用金絲楠。

不過隨著木料的極度缺乏,到清朝中後期時已經到了無木可用的地步,為此許多清朝皇帝挖空心思去尋找,甚至乾隆還盜取前朝皇陵。

因為到了乾隆的年代,此木已經極度缺乏,但為了建造皇陵,以及為自己打造棺椁,他無奈之下就跑到了明十三陵中去挖。

不過乾隆是個聰明人,挖前朝皇陵搞不好清朝都會傾覆。

為此乾隆美其名曰修繕前朝皇陵,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將木材運出。據不完全統計,當時運出的各類木材有幾百件,其中金絲楠就有200餘件。

不過儘管乾隆對自己的行為作了粉飾,但沒有不通風的牆,當事情傳出之後,引來了民間的一片罵聲,為此民間還編成童瑤來諷刺乾隆的做法。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乾隆,在清朝之前,尤其是明朝時期,過度地使用金絲楠,導致了木材突然出現了極度地緊缺。

按照《明史》的記載,明朝兩次建都,且都使用了大量的金絲楠,尤其是朱棣遷都京城之後修建的紫禁城,規模之大直到如今我們仍可窺見一二。

要知道紫禁城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里,有房屋9000多間,就算不是所有房間都用此木,那也是一筆不小的數位。

更何况之前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時修建宮殿的用度,以及明十三陵中所用的木料,那加起來就是天文數位。

也正因如此,乾隆沒辦法只能去陵墓中去挖,總不能把紫禁城給拆了吧。

都說明朝皇帝會享受,從使用金絲楠這一點來看,就不是虛言假語。

不過有一個疑問,既然此木如此貴重,那麼為什麼人們不大範圍地種植,就算是長得太慢,只要長久持續地種植不就可以解决這個問題了嗎?

其實不是不種,而是沒辦法種。

前面說過,金絲楠只適合在四川等地生長,加上想要讓樹木成材,要熬死幾代人,我們且算成3代人,這3代人守著樹木如何生活?即便是有生活的門道,又如何保護這些木材。

要知道四川等地山高皇帝遠,山匪強盜四處橫行,即便是官府出面緝拿,但面對巨大的利潤,鋌而走險去偷伐也是常事。

盜伐之後也不愁運送,因為他們又不是建造宮殿,他們只需要製作成一些小物件即可,比如碗、筷子或者擺件等。

而最為重要的一點,不是所有的樹木都能成為上品,就按紋理來說就分為5個級別,其中有龍膽紋、龍鱗紋以及玫瑰紋等紋路的木材才算珍品,才能進獻到皇宮。

我們看,在苛刻的地域限制,極長的生長週期,以及嚴格的紋理級別等諸多條件的限制下,也就沒人願意去種了。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