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關羽的軍事能力,被低估了。
三國時期,陷陣猛人很多,不管是視先登為家常便飯的樂進,還是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個個都是猛人。
可是,至少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論起陷陣,時人似乎更服關羽。
前秦第一猛人鄧羌,《晋書》說他“驍勇多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萬人之敵者”。
北魏薛安都,他斬殺敵將的英姿,“時人謂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
北魏的超級猛人楊大眼,“當世推其驍果,皆以為關、張弗之過也”。
陳朝的蕭摩訶,領導在激勵他時,曾說:“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也”。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人,都是處於兩晉南北朝,緊挨著三國的時代,當時的關羽,還沒有被文學作品、帝王導向、宗教地位所拔高!
看來,至少在當時的軍人眼中,關羽陷陣之能,獨一無二。
而這個時代軍人自己的評估,顯然比後世的我們要可靠得多!
用兵之能,頗具玩味的細節《三國志》關於關羽的記載,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關於關羽在曹操手下的戰功,描寫得細緻入微,但關於關羽在劉備手下得戰功,則語焉不詳。
事實上,對於關羽在劉備手下的戰事,如果只看《三國志》,我們會有一個印象:曹軍連戰連勝,關羽節節敗退。
樂進、文聘,都擊敗過關羽,他們又是攻城掠地,又是燒關羽的船,奪關羽的輜重。
可是,在這一連串語焉不詳的記載之後,卻是三個尷尬的事實:
1、絕北道之戰,在江陵主戰場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的情况下,曹仁退出了江陵。而如之前劉備的計畫,絕北道的目的,就是“仁必走之”;
2、樂進由襄陽主將,調去和張遼、李典一起守合肥了,變成了總共才七千人的三比特將領之一了。接替樂進的曹仁,“假節,屯樊,鎮荊州”,把荊州治所從襄陽遷到了樊城。
3、襄樊之戰時,關羽已經可以長驅直入,直接攻打襄樊了!
總之,這段時間的戰事描述,《三國志》似乎很有隱晦。他只是一個勁地說樂進、文聘如何虐關羽,卻又語焉不詳。
然而:任他們如何虐的關羽,最終,該退出江陵退出江陵,該退守襄樊退守襄樊。
更重要的是:劉備入川帶走近萬人,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又帶走數萬人!關羽在荊州的成績,是在荊州被連續抽血的情况下取得的!
囙此,關羽實際用兵之能,說不好。但毫無疑問的是:被史家貶低了。
防禦之能,築造堅城關羽對江陵的改造,也是後世常常忽略的。
關羽駐紮江陵時期,對江陵進行了改造,在舊城之外,加築了新城。
曹丕時,面對張郃、徐晃、曹真、夏侯尚的圍攻,僅有5000能戰之士的朱然依託江陵,穩如泰山。
西陵之戰時,陸抗抱著“寧失江陵”的心態不支援江陵,晉軍依然打不下!
即使到了晉滅吳時,從北岸依然打不下江陵,最後,還要巴蜀方向的晉軍沿江過來,才攻取江陵!
看來,關羽築城的水準還是非常了得的!
他在處理與後方留守大將糜芳、傅世仁等人關係時,有一定問題,結果二人關鍵時刻背叛,使關羽辛辛苦苦打造的江陵堅城拱手讓人。
而在事故發生後,關羽也難以重振士氣,在呂蒙的攻心之術下,數萬大軍,一哄而散。相比之下,彭城之戰時的項羽,也是在老巢被端的情况下,尚能一鼓作氣,力戰翻盤!
難怪,廖立會說:羽沽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
總的來說,關羽在軍事上的才能被低估了。《三國演義》儘管在“勇武”和“義”上對關羽極盡文宣,但對關羽的其他軍事才能似乎沒有什麼描寫;《三國志》,也僅僅對他在曹操帳下時的戰功做了詳細描寫,至於他在劉備方的貢獻,則語焉不詳。
關羽的軍事才能不俗,這决定了他下限很高。曹操、劉備都爭著要!但其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了他的上限有限,他終究不能獨當一面地處理好複雜的荊州形勢,最終敗亡。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