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隱退

四川 78℃ 0
摘要:回望110年前的辛亥革命,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大清王朝,並沒有在最後的時刻,選擇你死我活,而是接受了現實,坦然讓步,這也是一種大智慧。1906年,清廷宣佈預備立憲,公佈了立憲的日程表,到了1908年清廷頒佈《欽定憲法大綱》,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24小時之內,相繼死亡,但他們並沒有改變中國的歷史行程。朝廷命鐵路督辦端方調集部隊往成都去。新軍是1895年《馬關條約》後,朝廷宣佈建立的一個新式軍隊,是朝廷的柱石。

回望110年前的辛亥革命,統治中國兩百多年的大清王朝,並沒有在最後的時刻,選擇你死我活,而是接受了現實,坦然讓步,這也是一種大智慧。

1906年,清廷宣佈預備立憲,公佈了立憲的日程表,到了1908年清廷頒佈《欽定憲法大綱》,但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在24小時之內,相繼死亡,但他們並沒有改變中國的歷史行程。

恰在此時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由於四川情况非常特殊,他們成立了一個“川漢鐵路總公司”,但並沒有本錢,於是向四川7000萬百姓集資,集資共計800萬。但這800萬修路遠遠不夠,因為要修的這段路很危險,成本太高,於是川漢鐵路總公司的人,把錢挪到上海炒股票。1911年盛宣懷要收回股權時,川漢鐵路總公司生意上已虧了一半,他們就說那股票不要了,你們賠我們800萬就可以了。盛肯定也不願意。事情就這樣徹底抖摟出來了。當時有人挑動人民的情緒,希望事情鬧大,可以就此掩飾挪用這筆錢的責任……結果在四川總督府門前,衛兵開槍打死了集結的羣衆30多人。朝廷命鐵路督辦端方調集部隊往成都去。他就帶了湖北的新軍去,然後形成了武漢地區的空虛。

從湖北調的軍隊還沒走到成都,端方就被殺了,武昌起義爆發。當時說武昌起義是革命黨的行為,但實際上這百分百不是革命黨的行為,而是新軍的行為。

新軍是1895年《馬關條約》後,朝廷宣佈建立的一個新式軍隊,是朝廷的柱石。當時的新軍訓練,目標就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軍隊進行的都是政治教育,要忠於皇太后,忠於皇上、忠於朝廷。新軍的阿兵哥文化貭素比較高,有憂國憂民的意識。

這個時候,一個重要人物出場了,他就是袁世凱。

1908年11月,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死後,攝政王載灃立即罷了袁世凱的官,令他回籍養屙。武昌起義發生後,清廷請袁世凱出山。

袁世凱到了南方,其實打湖北新軍打了3天,然後逼著湖北軍政府談判。他派段祺瑞去做湖廣總督,完全用和平的管道去跟南方進行探討和解的可能性。當時唯一不好談判的就是君主立憲制,其他的都好談。黎元洪這個時候表示,只要朝廷實行君主立憲,重新改組內閣,建立君主立憲的國家,那麼湖北的事情很快就可以結束。另外他提出,朝廷要承諾不能秋後算帳,袁世凱說,我以人格和生命來擔保,朝廷不會把武昌鬧事的官兵抓起來。

這時候,南北之間的談判都還在大清國的體制內去解决,並未游離出體制外,到這時也並沒有革命的力量介入。但要求朝廷的改革並不那麼順利,清廷內部皇族當中有一撥强硬的人,成立了宗社黨,這撥人堅決要求鎮壓,他們沒有打過仗,沒有實戰的經驗,但他們有一個堅定的政治信念——就是不能這麼輕易地對這種嘩變造反讓步,不能你要求我改革就改革。這樣就使南北僵局沒法往前推動化解,這時南方的性質就發生了變化。

1911年12月21日孫中山回國,1912年1月1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清廷內部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從這時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南北和談。段祺瑞代表的軍方等四十七名清軍將領聯名通電,表明要求朝廷必須在辛亥舊曆年結束之後有一個明確的決斷,如果要打那就打到底,但仍希望朝廷能够遵從人們的願望,走向一個立憲的國家。

接下來的談判不僅僅是君主立憲。南京臨時政府獲得國內群眾支援越來越多,它成立時,17省的都督代表投票,得了16票。緊接著軍方發了一個重要的聲明,段祺瑞、馮國璋這些將領向南方發出通電,要求南京臨時政府、南方的革命黨人必須做到不能誣衊朝廷,要尊重朝廷。

孫中山接到這個通電後,連夜討論,最終達成的結果,就是清皇室優待條件和後來清政府宣佈的退位詔書。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的退位詔書中講,既然人民要求共和,那麼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再去做阻擋歷史的一種力量。在歷史重大關頭仍然很決斷,值得尊重,如果他們不接受這個妥協,你死我活,破釜沉舟,那中國必將是一場混戰。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