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廣東敗給遼寧!

辽宁 63℃ 0
摘要:十一國慶假期之前的一場重要會議,被沉浸在歡樂氣氛中的人們忽視了。到2030年,“在主要科技領域有一批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有一批開拓者”;此前,船長已在《最大黑馬出現》一文中,分析過各省份、各都市在科技研發創新方面的投入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貴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廣東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甚至輸給了遼寧、吉林、內蒙古這些省份。

來源:米筐投資

推薦關注!

十一國慶假期之前的一場重要會議,被沉浸在歡樂氣氛中的人們忽視了。

在這場“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一個中遠期目標被提出:

到2025年,“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一大批戰畧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到2030年,“在主要科技領域有一批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有一批開拓者”;

到2035年,“國家戰畧科技力量和高水准人才隊伍位居世界前列”。

創新、人才,成為未來國際競爭、國家力量崛起的制勝因素。

此前,船長已在《最大黑馬出現》一文中,分析過各省份、各都市在科技研發創新方面的投入程度。

今天就來聊聊各省、各都市人口結構中的人才質量。

1

衡量一個地區的人才質量,學歷尤其是大學以上學歷,是重要名額。

而七普數據中,對各地區的學歷結構有專門統計。

從全國來看,擁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為2.18億人,僅占全國人口的15%,若除去大專學歷,本科以上學歷占比僅6%,整體的高等教育狀況還缺乏競爭力。

從各省市來看,北京每10萬人中就有4.1萬人擁有大學學歷,排在全國第一位。超過四成的比例,意味著每10個北京人裏就有4個人讀過大學(含大專)。

背後原因也簡單,北京是中國高校資源最豐富的都市,眾多211/985高校雲集,其吸引的大學生人才質量也相對較高。

其次,作為國家首都,北京一直是城鎮化進程最快的都市之一,服務業、高新產業為主(比如互聯網行業爆發期)也吸引力大量從全國各地趕來“北漂”的高學歷人才。

另一個超級城市上海,大學學歷人口占比33.87%,排在全國第二。其實上海的吸引力並不比北京弱,各種跨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總部的分佈,也吸引了大量高學歷人才。

天津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26.94%,排在全國第三。三個直轄市,也是全國唯三大學學歷人口占比超過20%的地區。

內蒙古、江蘇、陝西、遼寧、山西、寧夏、浙江、吉林、新疆、廣東、湖北、重慶等12個省市的大學學歷人口都超過了15%,位居中游。

值得注意的是,貴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人口第一大省,廣東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甚至輸給了遼寧、吉林、內蒙古這些省份。

話分兩頭說。

遼寧、吉林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較高,與建國之初的工業戰畧關係緊密。

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全國重工業中心和重點建設地區,東北是全國學習的榜樣,尤其是工業建設的主陣地遼寧、吉林。

因而,東北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起步也較早,其擁有的高校教育資源並不弱,加上各地湧入的高學歷人才,東北在當時享盡紅利。

而廣東,教育一直是短板之一。

儘管廣東人口如今全國第一,但其教育資源一直匱乏。比如在大灣區覈心9個都市,僅擁有4所211/985高校,這與北京的34所、長三角的25所相差甚遠,這就極大影響了大學學歷人口的占比提升。

另一個原因則在於產業。廣東主要城市的產業,側重於加工製造業,其需要的大量勞動力並不要求多高的學歷,囙此吸引了大量從全國各地蜂擁而來的流水線工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體學歷水准。

而隨著大灣區戰畧的深入,廣東也意識到了教育短板的重要性。最近1年多來,就有接近30個大學、大專院校建設推進。

“瘋狂建大學”的廣東,已經下决心補上這個短板。

2

省份之外,各個都市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船長依然收集了全國345個都市的人口學歷數據(包含雄安新區、三沙等),其中北京依然高居第一。

但南京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達到35%,超過了上海位居第二比特。

這自然和南京的高教資源分不開。2020年,南京高校53所,本專科在校生人數達到75萬人,排在全國第七位。而南京的常住人口又不到千萬,高學歷人口占比就超過了上海。

與此同理,武漢、西安、鄭州的在校大學生數量也比較高,武漢、鄭州甚至排在全國第二、第三位,其大學學歷人口占比也都在前十之內。

而作為在校大學生數量第一的廣州,大學學歷人口占比僅有27%,排在全國15比特。

這是因為廣州的人口太多了。七普後,廣州的常住人口達到1867萬人,是南京的2倍,130萬的大學生數量,就顯不出比例高了。

囙此,作為分母的總人口規模也會極大影響高學歷人口占比。比如前十之內的太原、呼和浩特,比如此後的嘉峪關、銀川等都市,大學學歷人口占比都不低。

此外,一個都市的產業機构也深刻影響著這一占比數據的高低。

以服務業為主的都市,大學學歷人口占比通常較高,如北京、上海、南京。

而以製造業為主的都市,占比就通常較低,如蘇州、福州,而泉州、東莞、南通、佛山、寧波幾個製造業强市,大學學歷人口占比都不超過20%,東莞只有13%,佛山只有16%,泉州甚至只有10.5%。

高教實力强的都市,擁有高校資源、大學生數量眾多,就會拉高總體的學歷水准;而高教實力一般的都市,大學生數量少,加上產業結構偏向加工製造,其對學歷的需求也較低,總體的學歷水准就偏低。

此外,345個都市中還有14個都市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低於6%,意味著這些地方每100個人中,只有不到6個人讀過大學。

占比最低的幾個都市,都位於青海,最低的果洛州、海東、玉樹州甚至不超過1%。

都市位於偏遠地區、人口規模小、教育資源落後等等因素,都使他們和東部發達地區像是處於兩個時代。

即便在廣東省內,汕尾、揭陽兩個都市的大學學歷人口占比都在5%上下,與廣州、深圳這些耀眼的覈心都市相比,一個榜頭一個榜尾。

區域之間的人才差距,才是真正值得重視的差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